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论信息化与"城市病"的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将信息化这一历史机遇与“城市病”这一历史痼疾结合起来研究,以“城市病”的病因为线索,以“城市病”的治愈为目标,较为系统地剖析了信息化对城市资源禀赋、产业更新、用地格局、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城市利用信息化优势进行“城市病”治理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2.
关于"城市化"与城市发展前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士童 《中国科技信息》2006,(21):213-214,216
久居城市,看到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市区范围越来越大,高楼大厦越来越密,高速公路越来越多,人们的心情总是很兴奋。至于城市发展趋势如何,很少有时间去深思。春节过后,遇到几位朋友,他们刚从外地探亲回来,见闻颇多,在我的住地展开了一场关于“城市化”的议论,很受启发。对“城市化”的理解以及城市发展的趋势和前景,确实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理念在"数字城市"规划中的借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数字城市”建设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作为巨大的系统,“数字城市”涵盖着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数字城市”不论从本身的建设架构、建设初衷,还是服务对象来说,都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数字城市”规划需要充分考虑非技术层面上的人文因素,“以人为本”是“数字城市”建设进入可持续发展轨迹的重要前提。目前,我国已初步具备“数字城市”建设的“天时”、“地利”,“人和”成为决定“数字城市”建设成败与否的重要因素,而决定能否“人和”的重要前提之一在于是否充分考虑“以人为本”。本文从“人本”的角度分析“数字城市”对未来城市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和这种影响对“数字城市”建设的潜在要求出发,提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数字城市”规划思想,将“以人为本”贯穿其中。  相似文献   

4.
"长三角"城市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庄云云 《现代情报》2005,25(7):16-18
长江三角洲城市地区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面对“长三角”城市化势态的新变化.开展“长三角”城市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势在必行,必须抓住契机,突破行政区域的局限。使“长三角”城市图书馆力争成为全区域乃至全国最强、最大的文献信息中心。  相似文献   

5.
一、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五观”论。与其它具有相对封闭系统的研究客体不同,城市是一个在物流、人流、信息流等方面完全开放的系统,这就决定了城市要采取别样的道路和方式才能朝着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迈进。为此,作者提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五观”论(图1),以期突出其独特性。  相似文献   

6.
“数字城市”及其认识与定位误区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崇明 《科技管理研究》2003,23(4):13-16,12
本文从“数字城市”概念、特点及其对城市的影响出发,辨证地分析了对“数字城市”的一些认识问题,指出“数字城市”是城市建设规划中的思路、方法与工具,“数字城市”不是城市建设规划高级阶段也不是城市建设规划的终极目标,而是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带来的城市建设规划中所必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探讨城市本质出发,提出城市是居民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为居民提供创造和欢乐的机会,充满活力,而又有一种安全感;城市的本质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创造的人工环境。城市的这种本质指导明日中国城市建设要“以人为本”,符合这一理念的是田园城市,由此得出建设田园城市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城市家具”作为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户外空间环境的关系正随着人类生活观念的变革与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变得越来越密切。从“城市家具”与城市生活、“城市家具”与场所空间、“城市家具”与城市性格三个方面来阐述“城市家具”与城市景观环境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互动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9.
从辨析智慧城市、智能城市,数字城市等概念的本质属性及其之间的联系入手,厘清了“智慧城市”中“智慧(smart)”的本义强调的是“灵敏、快速反应能力”,进而阐释了中国特色“智慧城市”的建设要领和易走入的误区:论述了智慧城市规划中信息化的“复杂性问题和不确定性问题”及其解决思路;论述了规划智慧城市的战略视角、思维方法和战略重点;详述了智能城市的规划与顶层设计;指出了政府在智慧城市长远发展中的作用,对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合乎逻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到21世纪中叶,地球上人口的一半以上将住在城市。我们如果把人口规模达到800万或800万以上的聚居点定义为“巨型城市”的话,21世纪中叶,世界上这种巨型城市将突破30座。巨型城市将不断增多,并成为各国各地区的政治、文化、信息和产业中心。  相似文献   

11.
书城     
  相似文献   

12.
书城     
  相似文献   

13.
田逢军 《资源科学》2013,35(5):1095-1103
国民休闲背景下的城市游憩空间意象特征分析对于规划建设具有幸福感、特色性、宜居宜游的城市游憩地有特殊重要意义.以城市居民游憩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认知地图、访谈调查和GIS相结合的方法,对南昌市游憩空间意象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居民游憩认知地图绘图过程与特征的差异性导致了其认知地图类型的差异性,反映了居民独特的绘图空间思维、不同的空间组织方式以及别样的游憩环境心理;②游憩意象要素以路径、标志和节点的等级层次较高,意象内容则以广场、游憩商务中心与特色休闲街区、重要景观路桥、特色建筑物(群)和历史文化遗产与古迹地为主;③意象空间格局呈现中间高,四周低的特征,具有强烈的市中心内聚倾向;④“革命历史名城”和“绿色休闲家园”是南昌市游憩空同意象的两大特质.  相似文献   

14.
以焦作市和平顶山市为研究对象,分析两市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两市实施产业对接的现实条件,并为两市实施产业对接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书城     
  相似文献   

17.
18.
构建学习型城市,提升城市竞争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耀宏  蔡兵  顾新 《软科学》2007,21(4):48-50,55
城市发展的绩效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地位和可持续发展,而这又取决于城市竞争优势的充分发挥和正确的发展战略。城市的优势竞争力决定城市的功能定位,而功能定位又决定城市的基本战略选择。但无论城市选取何种发展战略,其发展绩效都取决于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科技竞争力的强弱。因此,构建学习型城市,用学习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将是提高城市竞争力,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构建所在。  相似文献   

19.
薛海林 《情报科学》2005,23(12):1798-1802
本文探讨了城市信息化的概念,论证了城市信息化与数字城市是同义词的观点。提出了城市信息化的框架要遵循系统观+六要素+学者观点的合理成分的思路,完成了框架修订。论文最后探讨了城市信息化建设中的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城市创新系统的理论与绵阳科技城的建设相结合,提出绵阳科技城城市创新系统的构建思路和方法,对于发挥绵阳科技优势、整合城市各类创新资源,依靠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推动绵阳经济的腾飞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