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劉夢溪 《中国文化》2011,(2):208-211
久违了。你在那里?我找不到你。你进入庄禅的境界了,自然无法找到你。庄子曰:"形形之不形乎?"  相似文献   

2.
《世界文化》2012,(6):25-27
童,最基本的意思是"小孩子"。由此而来的"童话"、"童书"、"童趣"、"童真"等就均与"美好"、"纯净"相关联了,这是一个能令成年人心为之软,情为之动的字。当年罗大佑演唱的《童年》感动过无数人:  相似文献   

3.
反差     
反差康山在月明星稀的夜晚,我喜欢独自踱步到离学校只有一箭之隔的古都城墙边。我逐渐进入幻境,"长相思,在长安"、"长安回望绣成堆"、"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的诗句在心里翻腾。我仿佛看到繁荣似锦、井然有序的帝都长安城。杜牧、李白、白居易在月色中向我走来...  相似文献   

4.
就整个思想体系而言,荀子是以人禽之共性为言性的逻辑起点的,因而,其性论便多呈现为自然而然之特征。尽管如此,他并没有彻底否认人性之中有向善、为善之质素,从而提出了"化性起伪"的圣人教化理论。傅斯年先生亦认为:"设若诘荀子云,人之生质中若无为善之可能,则虽有充分之人工又焉能为善?木固待矫揉然后可以为直,金固待冶者然后可以为兵,  相似文献   

5.
王兵 《世界文化》2010,(7):22-22
英国一家IT安全公司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英国有四分之一的青少年曾尝试当过黑客,其中多数人是由于"好奇"而通过互联网进入他人的账户,也有一些人是为了"图钱"。  相似文献   

6.
西晋之"清议"呼籲简析及推论阎步克一西晋之"清议"呼吁西晋初年社会进入短暂统一,似有小康景象;但这仍如业师田馀庆先生所论,这个统一只是个"低层次的统一"。魏晋以来,官僚帝国体制开始呈现衰败和变态,西晋时权贵奢华,士族放诞,法纪松弛,政治萎靡。对此古人...  相似文献   

7.
“为己”和“慎独”──道德修养的境界与方法钱逊"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里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论语·里仁》中国古代有一个很好的传统,就是提倡"为己之学"。孔子说:"古之学者...  相似文献   

8.
儒家政治、伦理、教育思想的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政治、伦理、教育思想的管窥陈大络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一个"仁"字。仁是什么呢?蔡元培解释为"总摄诸德,完成人格之名。"孔子说:"仁者人也。"①仁乃是做人的道理,是谓人格;但是及之于政治,则是"为政在人"。②也就是说,治理国政,要得到好人。依此推论,...  相似文献   

9.
人与自然     
人与自然钱逊"无以人灭天"、"赞天地之化育"和"征服自然",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三种态度。"无以人灭天"是中国道家的主张。庄子说:"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故曰: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庄子·秋水》)...  相似文献   

10.
邢晋 《世界文化》2011,(6):55-57
才子佳人、风花雪月的故事向来不乏听众,并使人为之唏嘘。于是不论是唐伯虎与秋香的"三笑姻缘",还是拉斐尔著名的情人"拉·弗娜丽娜",在几个世纪后的今天,  相似文献   

11.
陈抟先天易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安岳县历史文化史研究会陈抟和李真果学会陈抟(871~989),字图南,五代末初著名道教学者。西蜀崇龛(今安岳县龙台镇龙酉观音寺)人。他"淹通三教"之学,"发易道之秘、开理学之先",对中华历史文化作出过重大贡献。在...  相似文献   

12.
进入3月的莫斯科,冰雪开始消融,寒冬渐渐退去,万物复苏的迹象出现了。在这乍暖还寒的季节里,俄罗斯人迎来其古老而传统的也最喜庆的节日——谢肉节。  相似文献   

13.
道家哲学与现代"生"、"死"观叶秀山《老子》书第五十章说: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用其刃。夫何故?以其无...  相似文献   

14.
杨和平是一位澳大利亚籍的华裔女子,对悠久的中国文化情有独钟,多年来她默默地做着传播中华文化的工作。杨和平祖籍中国广东中山,因连年战乱,举家迁往香港。杨和平1946年于香港出生,恰值二次大战结束,其父企盼天下和平,便给她起了这个寻常而又吉祥的名字:杨和平。杨和平大学毕业不久,便往澳大利亚的悉尼,在那里,她结识了华裔陈之彬并与之结婚。两人同往墨尔本工作。陈之彬门等地参赛,具有一定社会影响。2002年10月,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北京晓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北京故宫午门…  相似文献   

15.
若问英国人最为津津乐道的荣耀岁月,大概非维多利亚时代(1837-1914)莫属。那是一个扩张的时代,自信的时代,也是一个动荡的时代,变革的时代。那时的英国举世无人可敌,在血与火的海外殖民中控制了三千余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成为真正的"日不落帝国"。那时的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无愧于"世界工厂"之赞誉,  相似文献   

16.
于清端为政清廉石春清代康熙朝群臣之中,于清端的贤德清廉堪称第一。湖北罗田,最为荒僻,谁也不愿意到此地做官,大家都说,即使是王恺、石崇到了罗田也不能有什么建树。于清端不以为意,欣然去罗田赴任,而且在罗田政绩卓著,他的做人原则是"动心忍性"。"食、色人之...  相似文献   

17.
加强人文教育是经济发展的要求钱逊关于加强对青年学生的人文教育问题,最近从两个材料得到一些启发,提出来供大家参考。这两个材料,一个是哈佛大学亨廷顿研究美国冷战后时期国际政治战略所写的"文明的冲突";一个是两位澳大利亚学者为研究澳大利亚经济发展战略而写的...  相似文献   

18.
赵园 《中国文化》2009,(2):114-116,I0001-I0004,117-131
说"嗜欲"本文首先尝试分析明清之际士人有关"嗜欲"的一些言说。 我注意到,不止一个论者对博弈这种近人看来决无"不良"的嗜好怀有警惕。本文所论的时期,张履祥(1611—1674)批评严颖生的每到一地"辄以围碁留止数日",说其害有三,其一即"耽物丧志",另两害则为"废时隳业"与"比之匪人"。  相似文献   

19.
杨利斌 《大理文化》2012,(5):98-101
云龙陶瓦的大量使用是从明代初开始的。瓦是陶土烧成,先制成筒形的陶坯,然后剖开筒,入窑烧造。四剖为板瓦,对剖为筒瓦,古人称剖瓦为削,削开后谓之"瓦解"。"上无片瓦,下无寸地"是古时对贫穷人的描写,也充分说明瓦片与土地在人们生活、生存当中一样重要。瓦是房屋建筑中最重要的材料之一。有的人一辈子也建不了一幢房子,人们认为建好一幢房子是一家人的生存之基。  相似文献   

20.
客家之路     
拓荒之路——澳大利亚的客家人1840年,英国殖民统治在殖民地澳大利亚发现了金矿:这是绝好的发财机会:当局认为,开采的劳动力越多,从中渔利也越多,时间也更快捷:但是澳大利亚地广人稀,于是英国殖民在本土、欧洲、中国等地放风宣传:谁去澳大利亚谁就会发大财。英国当局将大批犯人流放此地,而欧洲一些衣食无着的人也抱着淘金发财的梦想,纷纷来到这里一这时,福建、广东的客家人一听说有个地方有金子,尽管半信半疑,却也有为数不少的人甘愿去冒险碰运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