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职教育与高级职业资格对接的三个阶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全国有611万大学生走出校门踏上求职路。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数据显示,如果加上2007年与2008年未就业大学生,2009年约有860万大学生需就业。教育部称,2010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将达到630万人,据麦克思——腾讯所做的调查显示,截至2009年12月底,2010届大学毕业生签约率25%。由此而见,其就业形势何等严峻。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2013年将有700万大学生毕业,是2000年的整整7倍,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如何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能力是提高其就业率的关键所在,本文就大学生就业竞争能力的基本要素进行分析,认为适应能力、专业能力、求职能力、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是大学生就业竞争能力最关键的五种要素。  相似文献   

3.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1.总体就业形势近些年来总体上毕业生就业形势是比较艰难的。2002有145万名大学生毕业,其中研究生8.8万,本科生63.6万,专科生72.7万。其中专科生增幅最大,2001年为52万人,增幅达39.8%。毕业生供给大幅度增加,而且专科生增幅最大,使供需矛盾和结构矛盾都比较突出。2003年有212万大学毕业生,2004年超过250万人,普通高校毕业生  相似文献   

4.
据《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在2011年毕业的大学生中,有近57万人处于失业状态,10多万人选择“啃老”;工作一年的人,对工作的满意度也只有47%。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80万人,毕业人数再创新高,大学生将面临越来越沉重的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5.
2008年是我国大学生就业压力非常大的一年,据教育部统计有559万的大学生面临就业。大学生就业工作涉及到千家万户,涉及到安定团结的大事,因此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社会应该关心大学生就业问题,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大学生也应该从现实出发,改变自己的就业观念,到基层、到艰苦的地方去就业,为祖国贡献青春。而就我了解,目前在大学生中存在着一些不良观念影响着其正常就业。  相似文献   

6.
又是一个大学生就业高峰。从有关部门的统计看,今年全国普通高校的毕业生有495万之众,比起2006年的就业峰值多出82万人,如此来看,大学生就业形势不能说不严峻。然而,作为即将跨出学校大门的大学生们该怎样面对这一局面?  相似文献   

7.
佚名 《中国培训》2009,(5):21-21
2008年,陕西省高校毕业生有25万人,加上往届毕业的大学生共计有30万人需要就业。毕业生人数之多达历年之最。同时,因金融危机影响,导致今年全国就业形势紧张,陕西省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也十分严峻。为化解当前的就业困局,陕西省召开了与大学生就业工作相关的人事、劳动、  相似文献   

8.
谈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改善与提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于大学生来说,就业是人生的重大转折。但由于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和自身缺乏就业经验,许多大学生倍受就业问题困扰。不少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了种种心理误区与心理障碍,这对大学生顺利就业是十分不利的。一、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首先,由于高校的连续扩招,普通高校毕业生保持大幅度的增长。2003年高校毕业生数量为212万人,2004年毕业生数量为280万人,2005年毕业生数量达到338万人。高校毕业生数量的连续增长加之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增加幅度没有大的变化势必造成高校毕业生高存量、高膨胀。近两三年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大学毕业生没能就…  相似文献   

9.
思想上的"扎根"问题一方面,我国就业形势严峻。"十一五"期间,每年需要增加就业岗位1000万。上述情况已经反映到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上。2007年我国大学毕业生为495万,其中至今仍有144万大学生没有找到工作,占当年毕业生的29.1%。2008年大学毕业生将达到559万,就业形势将更为严峻。另一方面,前些年各地为吸引大学生"村官"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2007年江苏省  相似文献   

10.
2007年,全国有495万名大学生毕业,这些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升学,成为学生本人、家庭和全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大学生就业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是  相似文献   

11.
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将有280万大学生毕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学生就业再一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有关专家认为,尽快改善大学生就业环境,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将会起到根本性的作用,完善相关制度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一剂良方。为此,本刊记者对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就业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姚裕群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每年有将近100万贫困大学生就业,贫困大学生就业已成为高校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就业日趋困难的情况下,高校就业工作的重点难点就在于如何更好地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能力培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1.总体就业形势 近些年来总体上毕业生就业形势是比较艰难的。2002有145万名大学生毕业,其中研究生8.8万,本科生63.6万,专科生72.7万。其中专科生增幅最大,2001年为52万人,增幅达39.8%。毕业生供给大幅度增加,而且专科生增幅最大,使供需矛盾和结构矛盾都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14.
高校新生如何为就业做准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使得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最近发布的2009年<经济蓝皮书>预计,2008年年底将有100万高校毕业生不能就业,而2009年又将有近611万大学生面临就业.  相似文献   

15.
眼下,虽然已临初春,但还是春寒料峭。面向应届毕业生的各种招聘会热热闹闹,然而奔波在求职路上的大学生们仍感到就业的艰难。 众所周知,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进入一个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新阶段,大学毕业生人数成倍增长。2002年,已有145万学生毕业,2003年,将有212万大学生毕业,2004年又将有250万毕业生,2005年将达到275万。在今后几年,每年都将有200万人以上的毕业生。但是,在当前和今年若干年内,我国总的就业形势仍将近相当严峻,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总体难度会进一步加大。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以多种形式和灵活方式实现就业,鼓励和提倡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就成了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形势政策教育,为此,我们特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和官员,一起来深入探讨这个问题,以引导同学们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因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我国大学生毕业生人数将达到758万,比2010年的630万大学毕业生多出128万,增速超过20%,大学层次毕业生将达到历史峰值,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大学生就业压力不会减弱,大学生就业难也成为不可改变的现实,然而大学生就业关系着千家万户,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一项民生工程,本文重在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形成的原因,寻找解决和缓解就业难问题的对策,为推动大学生就业工作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今年我国应届高校毕业生的数量约610万人,加上去年未就业的近100万毕业生,2009年,超过700万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家出台各种政策助推大学生就业,专家,学校纷纷支招:大学生应增强实践能力,转变就业观念"先就业后择业",等等.笔者认为,着力提高大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或许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长远之道.  相似文献   

18.
两会促就业,政协委员怎么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高校毕业生达到559万,2009年将近611万大学生面临就业.比2008年增加50多万,按2007年的比率推算,2009年待业大学生将达到120万人.预计今后三年内大学毕业生还将以每年50万的速度增长,加上今年的金融危机,2009年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无疑将是雪上加霜.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创业教育引导就业教育的探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一、从大学生就业形势看创业教育的紧迫性据教育部统计,2001年大学毕业生为115万,2002年是145万,增长26%;2003年由于1999年高校大规模扩招,大学毕业生猛增到212万,较2002年增幅达46.2%;2004年大学毕业生又达到280万,比2003年增长32%。200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在80%左右,有近30万毕业生未能就业;200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在70%左右,有64万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原因是多方面的:1.扩招带来的就业压力。高校连年扩招,毕业生大幅增加,导致毕业生就业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2.用人单位需要与毕业生质量相脱节。用…  相似文献   

20.
又到一年就业季.近几年来,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难的现实性摆在了大学生、高校和政府相关部门面前.数据显示,2009年、2010年、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分别达到611万、630万、660万,而这一数字在今年再创新高,达到680万.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的就业状况直接关系到其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为此,各地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纷纷出台各种举措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例如拓宽多种就业渠道,充分开发就业岗位,出台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中小企业、中西部地区就业,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