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作者走访了上海贝岭公司、英代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上海西门子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上海耀华皮尔金顿玻璃有限公司、菲力浦电子原件(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等上海市工业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试图通过对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生产技术部门的负责人以及各类岗位上的人员和不同学校毕业生进行访谈的形式,调查和了解高新技术企业对人才及教育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2.
技术型人才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动力,但流动较频繁、素质不能完全适应要求,面对技术型人才需求逐年大幅增长的趋势,高等职业教育要为高新技术企业培养大批留得下、用得着的复合性、创新性人才.  相似文献   

3.
《教育研究》2007,(6):3-12
在对上海、深圳的八家高新技术企业高层访谈的基础上,归纳了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以及由这些特点所决定的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高新技术企业在选拔人才时既重视专业基础知识,更看重思想道德、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高新技术企业的骨干,一般都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对企业的忠诚,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兴趣,一定的动手能力和较强的创新精神,克服挫折的意志和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目前高校毕业生与企业的要求还存在着差距,高校需要在人才培养理念、产学研合作、专业学位设置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企业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新技术企业对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特点和目前我国在培养此类人才上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改革课程设置、提高师资水平、优化人才结构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IY这一典型的高科技企业进行进行人才流动调查,得出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流动一般性的原因: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追求工资待遇;分配不公;工作氛围,人际关系不理想。继而分析人才流失对企业的影响:使企业承担重置成本;无形资产流失;减弱企业凝聚力和员工士气。最后提出高科技企业如何应对人才流动:注重人才储备,防止人才流失所带来的风险;制订法规,加强管理,防止人才流失引起的技术流失和市场损失;创新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人才。  相似文献   

6.
2006年1月中央所做的《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决定,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标。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创新人才,不仅需要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进行研究和总结,还需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出发,倾听和研究企业对专门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呼声。由于高新技术企业在重视技术创新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在我国企业的发展和技术创新主体建设中处于领先地位,从高新技术企业入手,对高新技术企业所需高级专门人才的素质和培养模式进行专题研究,对促进我国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加强产学研的结合,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大学与高新技术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新技术产业化是当代科技与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大学以显著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在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将成为未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灵魂。中国科技大学在调整学科结构、增加科学储备,加强成果转化、促进产学合作,创办科技产业、孵化高新技术,培养复合人才、提供人才支撑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面向未来,大学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机制还存在很多不适应、不完善的地方,有待大学和产业界进一步合作努力,携手共创21世纪高新技术产业繁荣昌盛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为迎接跨世纪的挑战,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蓬莱市围绕电子信息、高效节能、新材料和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强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成效显著。目前,我市已有14家企业被省科委确认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0多处乡镇企业被批准成为山东省高新技术生长点,今年初,被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具体做法是:一、加强领导,科学制定计划我市把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作为服务于经济建议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将这项工作纳入政府和有关部门的任期目标,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在认真研究当前市场经济形势和我市高科技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分析高新技术人才的成长规律,制定了《蓬莱市高新技术人才培养计划》,对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使用等方面工作提出了要求,做了科学的计划安排。  相似文献   

9.
高新技术企业的最大资产就是人才资源,因此如何有效地激励员工进行不断的创新是高新技术企业管理者的重要任务。然而,实践证明传统的激励机制已经不能满足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而“情感激励”是二十一世纪激励方式,是体现企业人本管理的一种新的激励模式。因此本文研究了情感激励的意义,并结合高新技术企业人才的特点提出了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情感激励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张师洪 《中国培训》1999,(12):10-10
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劳动者的知识、技术、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给技工学校如何培养对路人才提出了新的课题。只有适应企业需要,培养对路人才,才能送得出招得进,求生存促发展。一、根据企业用人需要合理设置专业企业是技工学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市场,企业对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技术人才,学校每年要阶段性地定时到各单位了解,然后根据调查了解的信息设置专业。荣成市三面环海,是全国重点渔业生产县(市)之一,海上作业需要大批训练有素的技术人才。荣成市技校及时开设了海上捕捞专业,输送了轮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