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钱谦益是清初著名的诗学理论家,他对前后七子诗派的批评是其诗学理论构建的重要内容和现实要求。钱谦益与前后七子之间的关系可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前后七子诗学对钱谦益的影响,主要集中于钱谦益诗歌创作的早期,这种影响既有负面的不利的一面,也有正面可取的一面。一是钱谦益对前后七子诗学理论的批评,在具体的批评中钱谦益注意到了知人论世和区别对待,这些批评几乎贯穿钱氏的后半生。  相似文献   

2.
钱谦益是明末清初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诗学理论贡献也多为学者所论道。在其诗学论述之中,尤以其诗歌批评方法最有特色。“胎性说”是钱谦益独创的诗歌批评方法,它包括“先天胎性说”、“圣胎说”两层含义,是钱谦益考察诗人诗歌水平优劣高低的基本方法,在中国古典诗歌批评、鉴赏活动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3.
钱谦益是明末清初诗坛上继往开来的关键人物,被称为"文苑宗师",以至"四海宗盟五十年"。但由于他是"贰臣",过去很多学者对他持有偏见的态度,对他在诗学发展史上的作用与地位也肯定得不够。杨连民从诗学批评的角度,着重研究钱谦益诗学形成的背景及诗学理论的内容,颇有价值。同时,杨连民把文献学与文艺学相结合,以及知人论世,不因人废言运用得恰到好处。本文着重透析《钱谦益诗学研究》一书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钱谦益是明末清初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其在诗学上的理论贡献亦多为学者所称道。“望气说”是钱谦益诗学中独创的诗歌批评方法之一,他将民间方术中的“望气”之法引入到诗歌批评与鉴赏之中,凭此评价诗歌水平的高低。诗歌“望气法”的实用性虽有待考察,然其在诗学理论上的开创意义却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5.
钱谦益是明末清初著名的诗人、古文家,同时也是诗文理论家,其诗文创作与文学主张对当时文坛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是其晚年提出的"香观""望气"说不仅视角新颖独特,而且内涵十分丰富,钱谦益以此作为其鉴赏、评判诗文的重要标准,是其诗学批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力图在研究分析前人论述的基础上,以钱谦益诗学核心理论"性情"为依据,对"香观""望气"说的内涵重新解读,并对"香观""望气"说的批评指向做一番详细梳理。  相似文献   

6.
钱谦益因其政治立场问题,是明末清初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他在诗学上的理论贡献也多为学者所论。其诗学观念之中,尤以诗歌批评方法最有特色。“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是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方法,然而此种方法传至钱谦益手中,却有了新的涵义与使用。按照这一批评方法,诗歌中能否看到人世间真实的历史痕迹,能否感受到诗人的内在心志,是钱谦益判断某位诗人诗歌“有诗无诗”的重要标尺。  相似文献   

7.
鬼趣 兵象──钱谦益论竟陵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竟陵派自明季产生以来。批评最力者当数钱谦益。钱谦益探源索流,勾勒竟陵派在学术渊源和诗学特征上与南宋刘辰翁的承续关系;进而批评竟陵派“幽情单绪”、“孤怀孤诣”的诗学宗旨;“尖新割剥”、“势尖径仄”的语言特征;以及评选诗歌教责古人以从我的标准。钱谦益的这些批评基本上是公允的,对明清之际诗风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侯丹 《凯里学院学报》2013,31(2):111-115
钱谦益的《列朝诗集小传》体现出他对明代诗坛的文学批评主张。学界历来认为,他对以前后七子及末流为代表的明代复古派的评价显得偏激主观、矫枉过正。本文则以七子派的四大代表人物(李梦阳、李攀龙、何景明、王世贞)为对象,探寻钱民对其差异性品评后的隐曲心志,以期更深入地推进钱谦益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9.
印度梵语诗学属于西方诗学体系,是印度佛教化的产物,随着佛教化传入中国,印度梵语诗学对中国人的学观念及其学理论批评特别是中国诗话产生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研究印度梵语诗学而卓然名家,当今之中国惟有季羡林,金克木,黄宝生等,而全面研究印度梵语诗学之深刻影响中国学理论批评,至今尚未见之,此将印度梵语诗学纳入比较诗学的研究领域,论述印度梵语诗学及其佛教化对中国诗话及其诗学批评的密切关系与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0.
明末清初,钱谦益转益多师、唐宋兼宗的诗学宗尚建立在反思明代诗学的基础上,扩展了人们的师法对象,对唐宋诗做出了新的评价。入清后,钱谦益的诗学思想与佛学思想融合,并融通诗论中的世运、灵心、性情、学问等概念,从诗学基本理论的层面对师法宗尚做出解释。钱谦益的诗学思想在明清两代唐宋诗之争流变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承接明末诗学思潮,给清代诗学确立了更宽阔、更深入的视野。  相似文献   

11.
"海虞二冯"指的是明末清初常熟的两位重要诗人:冯舒与冯班。"二冯"上承诗坛巨擘钱谦益"通经汲古"的诗坛变革旗帜,下启虞山诗学的新路向,实为虞山诗学的新一代盟主。"二冯"诗学之共同点颇多,如抨击明末"七子"、"竟陵"诗风,重申诗文之辨,推崇晚唐诗风等等,凸显出虞山诗学的显著特色。然两者诗学也存有一定差异,论及者较少,当结合其人格禀性、学术经历作进一步分疏,深化学界对"二冯"诗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海虞二冯"指的是明末清初常熟的两位重要诗人:冯舒与冯班。"二冯"上承诗坛巨擘钱谦益"通经汲古"的诗坛变革旗帜,下启虞山诗学的新路向,实为虞山诗学的新一代盟主。"二冯"诗学之共同点颇多,如抨击明末"七子"、"竟陵"诗风,重申诗文之辨,推崇晚唐诗风等等,凸显出虞山诗学的显著特色。然两者诗学也存有一定差异,论及者较少,当结合其人格禀性、学术经历作进一步分疏,深化学界对"二冯"诗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明亡后,钱谦益对以前后七子及末流为代表的复古派进行了品评。钱氏对七子派四大领袖人物表现出不同的品评态度,对李梦阳、李攀龙批判否定,对何景明、王世贞同情赞扬。这种差异性的品评态度体现出钱谦益欲廓清文坛弊病,构建正统诗道的意愿。  相似文献   

14.
谢肇淛是晚明闽诗派代表人物之一,后人对其诗论的评价一般着眼于对前后七子的尊奉,以及自觉疏离公安派和竞陵派两个方面,但这种评价其实比较表面化。谢肇淛诗学理论的最大特色是鲜明的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15.
朝鲜诗家南龙翼的诗学理论,不仅继承了中国诗学的理论观点,更承传了中国诗学的批评方式,其对摘句批评的承传,体现了他独特的审美意识,对后世诗学批评以及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龙翼的摘句批评和中国诗家的摘句批评共同构成了独具东方特色的诗歌批评方式。  相似文献   

16.
朝鲜诗家南龙翼的诗学理论,不仅继承了中国诗学的理论观点,更承传了中国诗学的批评方式,其对摘句批评的承传,体现了他独特的审美意识,对后世诗学批评以及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龙翼的摘句批评和中国诗家的摘句批评共同构成了独具东方特色的诗歌批评方式。  相似文献   

17.
沈德潜在几大诗歌评选及《说诗畔语》中对历代诗歌的品评表现出相对统一的批评模式,即先标宗旨,次论体法、音节,继论神韵。这一批评模式是对严羽和七子派诗歌批评方式的继承,也显示了沈德潜维护诗歌政教功能的用意,代表着儒家正统诗学思想与古代优秀诗歌批评方式的融合。  相似文献   

18.
有明一代,唐音充满天下,“诗必盛唐”是明代最具强势、最有传播力的诗学思想。明末清初,情况有所不同,社会上出现了一股学宋诗的风气,钱谦益可以说是这一诗风转变的代表人物之一。文章主要是从钱谦益学宋诗作诗之法;学宋诗“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特点;学宋诗有品节、有涵养的精神特质三方面来探讨钱谦益倡宋的诗学思想。  相似文献   

19.
明清之际,在一派尊唐诗风之下,钱谦益批判性地继承袁宏道开创的“性灵说”,大力扭转了前后七子和竞陵派的治诗之失,以性灵、学问、世运三者合一的诗歌理论成为由盛唐而杜甫、由尊唐而崇宋的关键人物,开创了清初的新诗风。  相似文献   

20.
韩国高丽朝诗学在诗歌理论观点上深受中国诗学的影响,更承传了中国诗学的批评方式。高丽诗学对意象批评的承传与运用,充分体现了朝鲜民族的审美意识特征,对后世诗学批评以及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