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在几十年的革命活动中,非常重视民族问题,十分关心少数民族的解放和发展。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领导广西壮、瑶、汉等民族的人民发动著名的百色起义、龙州起义,建立红七军、红八军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1949年他和刘伯承率部进军大西南,使云、贵、川的少数民族得到解放;他在西南地区谨慎稳妥地消除历史遗留的民族隔阂,促成了各民族的团结;他参加领导了进军西藏和西藏和平解放的工作;他领导各族人民走上了改革开放,共同繁荣发展的道路,等等。他在解…  相似文献   

2.
略谈民族精神及其培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他强调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思想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本文试图对民族精神及其培育问题谈些学习体会。一、…  相似文献   

3.
王梅 《考试周刊》2012,(60):195-195
孟德斯鸠在他著名的《论法的精神》中提到:“炎热国家的人民,就像老头子一样怯懦;寒冷国家的人民,则像年轻人一样勇敢。”他认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性格特征甚至是命运都和自然环境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不能说地理环境完全决定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性格,但是地理环境的确在生活在其中的民族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相似文献   

4.
仅活了58岁的波兰“民族诗圣”密茨凯维奇,为赶走沙俄的统治,求是民族独立,进行了近40年的不懈斗争,他的诗歌即是他同敌人战斗的武器,又是他爱祖国,爱人民的赤子之心的流露,他的诗至今仍像熊熊的烈火一样在燃烧,鼓舞着世界人民奋勇前进。  相似文献   

5.
孔子不但是中华民族文化伟人,也是世界文化伟人。他的伟大,不仅是其精深博大的思想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还在于他的品格在许多方面堪称人类楷模。在过去的时代,我国人民经历过无数次的劫难,我们的民族几度沉浮,但孔子的人格光辉,却世世受人景仰,成为我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象征,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因素,激励、鼓舞众多的志士仁人为国家的独立,为民族的生存,为人民的安宁奋斗不息。今天,我们要建设一个强大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下世纪中叶经济实力赶上先进国家的宏伟目标。这样,在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就必须发展精…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的和谐社会思想渊源于中国古代的大同思想和西方的一些社会主义思潮,他对中国古代的大同理想和西方的一些社会主义思潮备加赞赏,并经常将其作为论证和谐社会的依据。孙中山所要构建的是一个政治上实行全民政治,人民当家作主,地位平等;经济上均衡协调发展,实行物产归公,人民均富,人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思想上树立以博爱为核心、为众人服务的新道德的和谐社会。他试图推行民族主义,实现民族独立,建立民族间的平等与自由;推行民权主义,实行权能分开、直接民权,使人民和政府的力量达到平衡;推行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发展实业和节制资本,使人民富裕、国家繁荣、社会和谐。孙中山的和谐思想对今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民国初期孙中山先生与民族宗教事务刘付靖辛亥革命胜利后至二次革命爆发之前,是孙中山先生在其革命生涯中比较集中地处理和接触民族与宗教事务的时期。中山先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他把自己的毕生精力贡献给祖国和人民,赢得了各民族人民的无比尊敬。在处理民族与宗教事...  相似文献   

8.
乌兰夫为发展我国和内蒙古的体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体育实践和言论、体育思想和观点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继承、发扬他的体育为革命服务的政治体育观、中西兼容的体育文化观、优先发展增强人民体质的群众体育观和为推进人民的体育事业,发展民族体育运动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建设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提高民族凝聚力,这是关系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问题。在社会发展的内源生长力很大程度取决于传统文化潜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有效发挥的情况下,朱熹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大家,他对社会发展、文明进步、国家稳定和人民精神富足等方面作出的有益论述,为我们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从现实的人出发,邓小平致力于发展生产,从而为人的生存和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同时,他也高度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努力建设民族的精神家园。邓小平尊重实践,鼓励人民在改革中解放思想、解放自我,使人的主体性得以弘扬。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需要而且必将推动一代新人的诞生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前,内蒙古牧区处于人畜两不旺的境地。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提出了“人畜两旺”的方针,通过采取卫生保健、消灭传染病、增加牧区人口、发展畜牧业生产等举措,使得内蒙古牧区人口和畜牧业,乃至政治、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赢得了蒙古族群众对党和国家的信任,奠定了平等友爱、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的基础,为实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2.
乌兰夫建设民族军队的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民族地区的运用与发展。乌兰夫结合内蒙古的实际情况,把建军和治军有机地结合起来。即把改造旧军队的治军过程与建立正规化、现代化革命军队的建军过程有机地结合起采;明确了“从旧到新,从旧变新”的方针实质和改造整编的方针形式。用军方面,强调骑兵部队内部以厦与兄弟部队的蒙汉团结,组织内蒙古人民自卫军进行剿匪。取得重大胜利;解放战争中的内蒙古骑兵发扬了蒙古族骑兵出奇制胜的特点。出色地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的各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作为内蒙古文学一翼的戏剧、电影文学50年来的发展历程。认为,她大体经历了自治区成立至1966年的戏剧、电影文学的发展时期;1966年至1976年的衰落时期;1977年至1997年的繁荣时期。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历史进程中,自治区戏剧、电影文学始终同内蒙古人民的生活紧密相联,既适应时代要求,反映各个特定时期的的时代风貌,记录内蒙古人民在边疆建设中的困难、矛盾和斗争,并努力以此独特的文艺形式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迎来了令人难忘的三次创作高潮,使自治区的戏剧、电影文学作品从无到有,队伍由小到大,成绩斐然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侵略东北,班禅大师作为国民政府西陲宣化使积极进行宣化活动。他在信仰藏传佛教的蒙藏民族之间,在内蒙古民众直接受到日本侵略并且内蒙古出现自治运动的局面下,在民众中宣传中央的政策,并且注重了解民情,注重与各王公和盟长之间深入分析局势,在民族上层着手防止日本诱降。他宣传抗日救国的主张,拥护中央维护统一,起到维系边疆民族团结,坚定抗战胜利信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清廷为更好地控制蒙古族并维护其在北部边疆的统治,对包括归化城土默特在内的蒙古地区实行了封禁政策,其中包括文化封禁,但这一政策却存在着内在矛盾:首先,清廷对蒙古封禁政策与其在全国倡导的“尊孔读经、礼义教化”相矛盾;其次,清廷对蒙地文化封禁政策与其在全国推行科举取士制度、大力兴办地方教育存在矛盾;最后,清廷对蒙地人口封禁政策与其弛禁政策相矛盾。上述内在矛盾为归化城土默特地区的教育事业提供了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内蒙古快速的经济增长却伴随着就业弹性的显著下降甚至就业负增长的趋势。笔者运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内蒙古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1978-2004年前25年期间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对其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表明就业增长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而不是相反。进一步运用新古典增长模型作回归分析得到了不同阶段的就业弹性系数,结果表明内蒙古经济增长与就业弹性变动存在非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业结构及其调整会推动或制约经济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绩效是不一样的。笔者运用线性回归模型、贡献率等分析方法就内蒙古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大促进作用,但内蒙古产业结构也存在着升级速度缓慢、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和投资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仍需采取一定对策如实施主导产业选择发展的调整战略、调整投资结构方向等对策使其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8.
在新中国影视发展历史中,内蒙古影视创作一直以其独特的影像表达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一些精品佳作不仅成为中国影视史上的艳丽奇葩,而且在世界影视创作领域中也享有一定的盛誉。尤其是进入新时期以来,内蒙古的影视创作更是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浓郁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然而,在全球化浪潮特别是商品化大潮的席卷之下,我区的民族影视创作与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难题甚至困境。本文主旨在于回顾历史、总结经验、以期为内蒙古影视艺术创作的发展做出一定的理论思考,即:立足本土资源以小搏大;大力发展我区的影视文化产业;进一步丰富拓展我区影视文化的现代内涵。  相似文献   

19.
清代前期的封禁政策与内蒙古西部的土地资源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前期封禁蒙古的政策,内地的“劝令垦荒”,皆是清廷巩固清朝封建统治的重要举措。封禁蒙地法令虽未严格执行,但由于清廷采取的限制措施,内地农民出边耕种定居的范围较小,因而对内蒙古西部的土地资源环境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蒙古人名蕴含着浓厚的民族文化内涵,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折射。它蕴涵着蒙古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本民族的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同时,它也是中国人名文化的组成部分。笔者简要论述了蒙古人取名的主要习俗、蒙古人名的主要特点、类型以及结构等,揭示了蒙古人名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