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韵”是中国古典美的一个重要范畴。本文从“神韵”的发展历程,“神韵”的结构解析、“神韵”的审美特征三方面入手,试图从微观角度探讨一下这一范畴的美学内涵在不同的阶段有何微妙变化,继而从宏观角度把握住“神韵”赖以产生的民族文化底蕴,并梳理出几个最本质的美学特征,以期对“神韵”这个富有民族特色的美学范畴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论武术运动的神韵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武术运动的神韵美,从审美特征和审美价值两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神韵美是武术运动的精髓和最高境界。它不仅丰富和充实了美学中“神韵”概念的内涵,并已形成特有的东方古典美的神韵特征。  相似文献   

3.
在幅员辽阔的中国西北大地上,活跃着一支驰骛近百年的大型武术流派“马氏通备武艺”,它是甘肃的文化品牌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它们立足西北,辐射全国,以它优良的自身品质成功走出国门,将金子般的光芒撒向全世界,成为引人注目的当代文化现象。文章对通备武艺的缔造者、实践者马风图先生的武学成就和贡献进行了系统阐述。旨在让社会进一步了解通备武艺,挖掘和创新以“通神达化,备万贯一;理象会通,体用具备”为宗旨的“通备”神韵,使之让它在和谐社会中惠之于民。  相似文献   

4.
在幅员辽阔的中国西北大地上,活跃着一支驰骛近百年的武术文化流派——“马氏通备武学”,它和“兰州牛肉面”、“‘丝路花雨’及续集‘大梦敦煌’”、《读者》杂志共同构成甘肃的四大拳头文化品牌。改革开放以来,马氏通备武学立足西北、辐射全国、远播世界、造福人类,将武术文化的种子传播全球,形成了举世瞩目的、奇特的世界武术文化现象。文章以对通备武学的认识和理解为主线,从通备武学的概况入手。对通备武学的发展演变轨迹作了综合、系统、全面阐述,旨在让全社会深层次了解通备武学,挖掘和创新“通神达化,备万贯一;理象会通,体用俱备”为宗旨的“通备”内涵,使之在和谐社会中更显神韵。  相似文献   

5.
程征 《收藏》2008,(9):168-169
“树黑深藏雨,山青半出云。”戊子春月,当代山水画家杜林用这句山水诗题其水墨画新作。 一个“黑”字,让人想起潘天寿先生的画题:“雨后千山铁铸成”。画面虽未写“黑”字,却将厚重若铁的浓重墨豹同湿漉漉的雨后气氛相比兴,熔铸自然浩气之神韵于诗境。  相似文献   

6.
龚编辑信箱     
《中华武术》2004,(11):60-61
一、争鸣与讨论 在第9期本栏目中,我们提出了“如何才能体现出中国武术的搏击特色?”这一论题。之后,编辑部收到了一些读者的来信。 浙江杭州朱友来信:太极拳是中华传统武术的精髓,蕴涵着无限的神韵和玄机。太极拳有其独特的技击性,它不是硬打硬拼,而是非常重视“以柔克刚”,讲究  相似文献   

7.
黄伟 《新体育》2004,(3):56-57
成都北郊广汉,不仅享有“天府之国”的神韵,更拥有一份“超人摇篮”的荣耀——总部设在那里的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培养了我国九成以上的民航飞行师。 一个偶然之机,我到了那里。也许是我手心痒痒的样子太露骨,主人便说:“现在你还没法坐在驾驶席上,先飞模拟机吧,感觉与真飞机没什么两样,比考私照的小机型强多了!”  相似文献   

8.
中华太极拳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如今人们在演练太极拳过程中与太极拳的艺术本质相悖,为“技”而练之,领会不到太极拳神韵艺术情感之奥秘。  相似文献   

9.
姚悦 《收藏》2006,(3):43-43
中国画无论山水、花鸟,都十分讲究笔墨、气韵、意境和画品格调。活跃于“扬州八怪”同时期的画家王潜,就是一位在绘画造诣上既讲意境,又精擅笔墨神韵而闻名于清代画坛的一位杰出的花鸟艺术名家。  相似文献   

10.
神韵:中国武术与中国艺术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中国文化中存在着一种强烈的泛艺术化倾向。在这种倾向下,中国文化的许多技术门类,往往发展成为艺术门类,或者把艺术追求作为自己的追求。因此,中国古典美学的审美范畴,特别是“神韵”,被武术完整吸收。  相似文献   

11.
试论与音乐相关项目运动员音乐素质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音乐与体育紧密相连 ,从远古劳动者第一次跳起表现狩猎成功之后抬重物“杭育、杭育”的集体舞蹈时起 ,二者就同时诞生了。当今时代体育与音乐更是频频牵手 ,广播体操、太极拳要在音乐声里“起舞” ,花样滑冰、艺术体操等项目与音乐更是不可分。运动员在音乐的伴奏中展开技术与技巧的翅膀。运动员的音乐素质决定了他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我们的运动员在身体素质与技术技巧方面 ,与世界顶尖级运动员的差距不是很大 ,有些甚至超过他们 ,但是比赛的成绩却排在他们后面 ,究其原因往往是由于缺少一点“神韵”。这神韵是内在的美质在动作中的…  相似文献   

12.
颜恒 《垂钓》2004,(8):18-21
“澄江色似碧醍醐,万顷烟波际绿芜。只少楼台相掩映,天然图画胜西湖。”明代文学家杨慎,在游历了人间美景抚仙湖后发出如此感慨。可是对于咱们钓鱼人来说,“万顷烟波”的抚仙湖,却有着别样的神韵。  相似文献   

13.
《收藏》2010,(9):163-163
7月18~26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画院、云南省委宣传部等共同主办,“丹青云南神韵楚雄——舒建新中国画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共展出反映云南风土人情的山水画作品70余幅。  相似文献   

14.
南昌,江南历史文化名城,具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自古有“襟三江而带五湖”之称。南昌先后有豫章(汉)、洪都(隋唐)等称谓。风景秀丽,名胜古迹众多,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誉。滕王阁颂扬着千古诗篇,八大山人的画作神韵流传。  相似文献   

15.
太极拳作为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其丰富的文化内涵造就了神韵美。文章主要从其神韵美的表现形式对太极拳的神韵美做一个阐释,将其表现形式分为两个方面,内在神韵美和外在神韵美。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竞技体育比赛中,运动员脱颖而出、一举夺冠的情况,或先赢后输在关键时刻丢掉冠军的现象越来越多地发生。从心理学上讲,前一种情况被称为“黑马现象”,后一种被称为“choking”。本文着重从“黑马现象”和“choking”现象分析心理因素在奥运会夺金中的重要作用,以期为心理训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世纪宝鼎”为图的小型张,在中国’96亚洲国际邮展中成为最热门的邮品。当亚展热过后,邮迷们静下心来鉴赏品味这张小型张时,发现与屹立在联合国总部草坪上的“世纪宝鼎”(见题图)发及铸造“世纪宝鼎”的铸造厂所提供的照片有差异,无论比例、装饰还是神韵,都不尽相同。据笔者细加比较,至  相似文献   

18.
弘扬"武德"精华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武术在中华民族传统化总体氛围中孕育、产生和发展,它深刻凝聚着中国哲学的智慧,美学的意境,艺术学的神韵,化学的精神。准确把握“武德”的概念及其历史渊源,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吴宪民 《精武》2008,(5):14-16
“寻门而入.破门而出”。练大成拳最终成就了自己的拳艺面目与神韵,这是林学伟先生拳学艺术上的一大特点。他在“大成拳教父”王选杰先生的拳法基础上.苦苦研习,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终于形成了个人的拳艺风格。据其师信阳大成拳家李照山先生介绍:  相似文献   

20.
观赏太极拳名手演练,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美感,一种享受。但是,有的人练起太极拳来,虽然拳架规范、动作连贯,却给人一种白开水样的感觉。乃至,架子大者,人感其“散”;架子小者,人觉其“紧”;架式适中者,人说其“平”。这是由于上乘太极拳演练技巧,不仅要求姿势正确,动作合顺,还要具有太极拳的“韵味”。缺乏韵味的动作,犹如没有内涵的空壳。名手演练的魅力,就在于他们的动作不仅展示着形态美,还放射着诱人的内涵美。这种内外合一的美,就是太极拳的“神韵”的源点。 培养太极拳的韵味,关键在于 要以意识 主导动作 和呼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