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空间观念,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位置以及它们之问的变化、关系和基本结构在头脑中的概括化的形象。《数学课程标准》对空间观念培养作了如下描述:“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形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  相似文献   

2.
认识图形特征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对几何图形基本特征的认识,使学生逐步形成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能够识别所学的几何形体,并能根据几何形体的名称再现它们的表象,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儿童形成空间观念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在认识图形特征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3.
空间与图形     
邓晖 《贵州教育》2011,(3):70-80,48
复习目标“空间与图形”部分主要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空间与图形的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4.
正《数学课标》指出:在数学学习中,要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空间观念是在空间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几何形体的大小、形状及其相互位置关系在人脑中的表象及想象.儿童随着空间观念的积累,可以逐步形成空间想象力.因此,重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又为今后进一步系统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空间与图形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一个教学难点。它主要涉及现实生活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的重要工具。空间与图形教学要实现“有效性”,要达成相应的教学目标,必须解决哪些关键问题呢?  相似文献   

6.
林革 《广西教育》2007,(7A):21-22
小学几何学习目的是要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初步的空间观念,就是指小学生在掌握一些几何形体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常见的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能看懂和识别学过的几何形体,并根据几何形体的名称、条件等,在大脑里正确现出形体的形象、大小及相互位置关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腾敏健 《辽宁教育》2007,(12):40-42
一、学习误区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空间与图形”有哪些学习价值呢?作为数学课程的四大内容之一。“空间与图形”主要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8.
刘沣 《青海教育》2013,(6):40-40
“空间与图形”主要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是人们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在小学阶段,其主要内容包括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和图形与位置等。  相似文献   

9.
梅广稳 《教育》2011,(12):56-57
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及其变换,是学生更好地认识、描述生活空间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通常从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着手,帮助学生在观察、操作、比较、推理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认识几何体的特征,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几何直觉。下面结合个人教学实践,谈谈“空间与图形”这一学习领域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几何教学目标之一是发展空间观念。通过“空间与图形”教学,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过程中,逐步认识物体或简单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学会运用测量、计算、实际操作、图形变换以及简单推理等手段,解释和处理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1.
小学数学教学中关于几何形体的教学,《新大纲》中有这样的要求:“使学生逐步形成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能够识别所学的几何形体,并能根据几何形体的名称再现它们的表象,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2.
空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它与人类的生存和居住紧密相关。因而从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那么什么是空间观念呢?空间观念是在空间知觉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几何形体的大小、形状及其相互位置关系在人脑中形成的表象及想象。它是人们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能使他...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数学课程中的“空间与图形”是小学数学学习领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价值目标就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观念是指对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的直觉,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交流的重要工具.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空间与图形”知识为载体,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切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下面,谈谈教学买践中的六点感受.  相似文献   

14.
曾德花 《湖南教育》2002,(13):28-28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下文简称《标准》)在“知识与技能”目标对“空间与图形”的要求是:“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具体内容包括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标准》在“数学思考”目标中的要求为:“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依据这些要求,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要注意以下问题。一、充分让学生看图形“横看成…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就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特别提出了“发展空间观念”的教学目标,空间观念是指对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的直觉,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6.
李星云 《广西教育》2008,(16):18-19
空间观念是人脑中关于几何形体的大小、形状及其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是在空间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观念,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以此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主要表现在: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  相似文献   

17.
“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数学课程标准》认为,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主要表现是: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因此,把握好“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实验和联系生活应用数学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把握好“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呢?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标》指出:在数学学习中,要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空间观念是在空间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几何形体的大小、形状及其相互位置关系在人脑中的表象及想象.儿童随着空间观念的积累,可以逐步形成空间想象力.因此,重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又为今后进一步系统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空间与图形”主要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在小学阶段,其内容主要包括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等。在教学中,教师应如何选用恰当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学习呢?  相似文献   

20.
唐瑛 《江苏教育》2000,(1):37-37
培养初步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使学生逐步形成简单的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能够识别所学的几何形体,并能概括几何形体的名称,再现它们的表象,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为了达到以上要求,我在教学中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