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是高考必考的一个考点。所谓常见文言虚词是指考纲列举的18个文言虚词;所谓在句子中的意义是指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所谓在句子中的用法指的是词典中所列举的常见用法。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从总体来看,对文言虚词的考查着眼于应用,不直接考语法,题型都是客观题。为降低难度,同时也是为了贴近中学...  相似文献   

2.
张衡 《语文天地》2012,(17):3-4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是高考必考的一个考点。所谓常见文言虚词是指考纲列举的18个文言虚词;所谓在句子中的意义是指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所谓在句子中的用法指的是词典中所列举的常见用法。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从总体来看,对文言虚词的考查着眼于应用,不直接考语法,题型都是客观题。为降低难度,同时也是为了贴近中学教学实际,考查内容都是课内课外相结合,要求考生辨析加点虚词用法的异同。文言虚词的意义由用法决定,所以辨析文  相似文献   

3.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是高考常见的一个考点。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从总体来看,对文言虚词的考查着眼于应用,而不是直接考查其语法。常见的文言虚词虽然只有18个,但每个虚词的意义都很丰富,如果单凭死记硬背各个义项,抛开具体语境,不借助一定的语法结构分析,效果肯定不好。如果能在积累  相似文献   

4.
罗仁礼 《高中生》2010,(36):6-7
【考查特点】1.考点解析文言文阅读的难点之一是正确理解文言虚词,而考纲中明确提出了"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的要求,因此,文言虚词是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中的必考内容。  相似文献   

5.
朱庆和 《新高考》2011,(11):18-20
考纲回顾:明确常见文言虚词的性质与功用高考大纲对文言虚词的考查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考试能力层级为"理解"B级。常见的文言虚词有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文言虚词的用法主要是连缀词语、标识结构、表达语气等。  相似文献   

6.
技击指津 对文言虚词的考查是高考必考的内容。高考考试大纲对文言虚词的考查有一个明确的要求:“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对此考纲要求,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把握:1.“常见”一词明确了考查的范围,一般情况下,近几年高考考查的虚词常见的有18个:  相似文献   

7.
正高中文言文学习的主要任务是能阅读浅易文言文,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特殊句式。近年来,文言文虚词的考查日益受到重视,众多的模拟卷、高考卷根据新"考纲"精神将原先的对人物形象的考查题改为文言虚词题考查,就是对文言虚词采用直接考查的办法进行。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除了对"考纲"规定的"高考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进行学习之外,还加强了学生做文言虚词题能力的训练。在文言文虚词教学中,笔者遭遇到的最大尴尬就是"虚词多解",即课文中同一处虚词的用法,不同资料、不同  相似文献   

8.
【考点精析】文言虚词在2006年的高考大纲中明确为“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而2007年则为“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这就说明“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十分重要。所以,复习文言虚词,—般不要求死记硬背虚词的义项,而是在文言文阅读材料的上下文中确定某个虚词的具体意义和作用。文言虚词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罗仁礼 《高中生》2010,(12):6-7
文言文阅读的难点之一是正确理解文言虚词.而考纲中明确提出了“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的要求,因此,文言虚词是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中的必考内容。  相似文献   

10.
"之乎者也以焉哉,七字安排好秀才".文言虚词在古代诗文之中担负着表达情感与语气的使命.假若没有虚词,那文章便会丢失"性情",失去应有的活力.正因如此,在高考古代诗文阅读中,"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考点.  相似文献   

11.
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辨析文言虚词的词义和用法,都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这一考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要素:①文言虚词的用法是中学语文课本上常见的之、其、以等18个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②这些文言虚词的用法是在上下文中表现出来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  相似文献   

12.
文言虚词是构成文言语句不可缺少的部分,对文言虚词的用法、意义掌握得不好,就会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产生负面影响。高考考纲要求考生掌握的虚词不多,但由于虚词用法灵活,要弄透弄懂也不容易,因此有必要认真探讨。一、考点解读《考试大纲》在“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的总体要求下,对文言虚词的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这也是读懂文言文的基本前提。所谓“常见文言虚词”,是指在文言文中经常使用的虚词,即2005年《考试大纲》明确划定的18个。对于文言虚词的考查,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张伟明先生在其《语文高考和教学改革》一文中指…  相似文献   

13.
王星 《新高考》2008,(9):15-17
众所周知,文言词汇分为实词、虚词两大类。江苏省高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中直接规定,"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等级:B),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在必修阶段课文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文言实词繁多,如  相似文献   

14.
统计2002年以来的全国50套高考试题,发现《考试大纲》规定的18个常见文言虚词直接命题考查(不含文言句子翻译题中出现的文言虚词)的有17个("何"字轮空),其中高频虚词有6个(依次是"以""之""而""为""乃""其"),次高频虚词有5个(依次是"与""因""于""且""所")。  相似文献   

15.
常见文言虚词是高考的热点,也是难点。考查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的基础在于扎实的文言文功底,理解的技巧在于行之有效的解题方法。二者完美的结合可使许多问题迎刃而解。为此,我们可以用以下六种方法对常见文言虚词词义加以推断。  相似文献   

16.
文言虚词是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的一个常见考点。文言虚词数量虽然比实词少,但用法灵活,使用频率高,发展变化快,所以得分率一直很低。从2008年高考相关省、市阅卷组抽样统计的结果来看,答对率整体上还未达到60%。为使高考文言虚词的复习收到事半功倍的实效,现提出如下三条复习对策:  相似文献   

17.
张永才 《考试》2008,(10):16-18
高考文言虚词的考查范围都在考纲规定的18个虚词之列,为了更好地备战09年高考,下面介绍一些解答技巧。一、判断词性法有很多虚词"身兼两类词性",只要能确定两个虚词的词性,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8.
文言虚词是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的一个常见考点。文言虚词的数量虽然比实词少,但因其用法灵活、使用频率高、发展变化快,考生考场得分率一直很低。从2005年高考各:省、市阅卷组抽样统计的结果来看,考生对虚词考题的答对率整体上还未达到60%。由此可见,文言虚词的复习理应被当作06年高考考生复习的难点与重点。  相似文献   

19.
杨扬 《广东教育》2011,(12):9-10
一、考点解读文言虚词数量不少,但考纲中明确规定考查的文言虚词仅限于"而、何、乎、乃、其、且"等18个。而且,高考对文言虚词的考查着眼于"能力",要求考生在浅易的文言文的阅读中,能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对常见的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加以了解和辨析。  相似文献   

20.
文言虚词是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的一个常见考点,文言虚词数量虽然比实词少,但用法灵活,使用频率高,发展变化快,所以得分率一直很低,从2006年高考各省、市阅卷组抽样统计的结果来看,答对率整体上还未达到60%。为使高考文言虚词的复习收到事半功倍的实效,现提出如下三条复习对策:一、吃透考纲考卷,把准考查走势。自1997年起,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纲”)开始明文划定“文言虚词”的考查范围,其10年来的变化情况见下表所列:剖析上表我们可以发现,从42个到定型为18个,考纲对“常见文言虚词”划定的范围渐趋收缩,可以说在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