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招生考试通讯》2010,(10):I0009-I0009
谁不期待那“喷薄东方染彩霞”的初升朝日?谁不渴望那“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早春惊喜?谁不讨厌那“草色烟光残照里”的日暮黯然?  相似文献   

2.
诗人的早春     
图小图 《动漫界》2022,(10):16-17
早春是什么样子的?在不同诗人的眼里,早春有着不同的意象:是朦胧的草色,是戏水的鸭子,是争闹的小鸟……但毫无例外,早春是美丽的、富有生机的.宝宝,来跟着诗人们的眼睛,一起去发现早春吧!  相似文献   

3.
春天的生命     
早春的清晨,我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虽说已是春天,但大地上并没有“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景象,仍旧是荒野枯草在风中尽显一种苍茫。 “老……师……”远处传来一阵阵清脆的喊声,举目四望,哪里有人影?只有路两旁的田野里去年秋天拖拉机深耕过的土地上,田垄一起一伏如波浪翻涌。  相似文献   

4.
我一直希望孩子们在作画时能有一个和艺术创造相协调的自由空间。为了使孩子们获得更丰富的艺术感受 ,我创设了各种类型的美术工作室 ,孩子们可以选择与活动内容相协调的创作环境。一、情与境的交融早春二月 ,我和孩子们去踏青 ,忽然想起韩愈的诗句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这种朦胧的、湿润的早春令人陶醉。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选择什么样的表现形式 ,才能让孩子们真正表达与之相谐的美呢 ?我带孩子们来到了国画室。国画室宽敞、幽雅 ,翠笛声声 ,透出一股浓浓的书卷气。在这种环境中 ,我引导孩子们欣赏了傅抱石的《早春图》。…  相似文献   

5.
问:古诗《早春》中有这样一句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教学参考书上对“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句的意思是这样讲的:小草发芽,远远望去是一片浅绿的颜色,可是走到跟前却看不分明。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6.
春色     
<正>“一夜长风无片云,晓来风动似初春。”春经过一番挣扎,褪去萧条的暗淡,呈现出初春草色回的绝色。“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那朦胧的嫩绿,就是春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那万紫千红,也是春天。春天,她兴许是高调的。不见雷鸣非三月,不闻草色难迎春。春雷滚滚间,大地初醒,万物复苏。春天,她又略显低调。“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就在不经意间,春天悄然而至,她要开始温暖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案例案例一 《早春》中“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句的意境,一教师这样引导感受: 师:读了“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句,你感到奇怪吗?为什么? 生:为什么绿色的小草在远处能够看到,到近处却看不清楚了呢?  相似文献   

8.
古诗《早春》(省编12册)中的第二句“草色遥看近却无”在教学中是个难点。教学时我没有“包打天下”,而是因势利导,驱使学生展开联想,启发他们从类比体验的思考中悟出诗意。我问:“为什么早春的草色抬头远看是一片嫩绿,而低头俯视却似乎看不到呢?”问题提出后,从表面看,学生似乎一时被“蒙”住了,然而实际上每个同学的思维都处在激烈的活动之中。为了帮助学生弄清诗句的确切含义,我进而启发道:“你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是否遇到过‘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类似现象呀?”这一下,教室里可沸腾起来了。一位学生抢先说:“老师,  相似文献   

9.
早春     
赏析:早春的长安,一场小雨后,最初的草芽儿冒出来。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可是走近一看,却反而看不到什么颜色了。“一年之计在于春”,而春天的最好处却又在早春。早春时节的草色是柔嫩的,更是娇贵的。因为这淡淡的绿是漫漫寒冬后大地的唯一装饰。  相似文献   

10.
诗作者为了强调某种语气,或者突出某个内容,或者调和音节,特地调换句子词语的习惯次序。这种倒装的句式在古诗中常常见到。小学语文课本里的古诗,有不少诗句就是倒装句,现择取几例,仅供教学时参考: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草色遥看”是“遥看草色”的倒装。诗人为了突出“草色”,把它放在“遥看”之前。译为现代汉语是:远看嫩草呈现绿色,近看却好像没有。日暮客愁新(孟浩然《宿建德江》)“客愁新”是“客新愁”的倒装。诗人为了突出“愁”的“新”,把“新”置于“愁”的后面,这样一倒装,不仅强调了“愁”的“新”,而且调和了诗句的音…  相似文献   

11.
甲:韩愈的《早春》,我钻研了好几遍,可是还有些问题搞不清楚。比如说,第二句“草色遥看近却无”,按照常理应该是距离越近看得越清楚,怎么会“草色遥看近却无”呢?乙:请注意这儿说的是“草色”。“近却无”不是看不到草芽儿,而是看不到草芽儿泛出的青绿色。在春寒料峭的时节,人们还看不到春天到来的迹象。但经过一场滋润的小雨,野草便从地里钻出了嫩芽儿。你站在远处,可以看到一片淡淡的、似有若无的  相似文献   

12.
我们来听讲:“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人韩愈对早春的草色观察得十分细致:草因雨而绿,遥看时.地面上浮起一层浅浅绿色:近观时.绿色并不惹眼,而是若隐若现,似有似无。这早春景物的特征.诗人捕捉得多么准确:这首诗如画家设色作画,描摹得多么精彩。可见.写景物需要观察.  相似文献   

13.
【教字案例】片段一《早春》中“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句的意境,学生一般难以理解,为什么远远看去地上一片绿色,而走到近处却看不清楚呢?为借助生活积累帮助理解,一教师这样引导:师:读了“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句,你感到奇怪吗?为什么?  相似文献   

14.
清夜遐思     
2003年8月19日星期二夜,漆黑一片,空灵绝伦的美。手边的茶,好凉,就像我最喜欢用的笔名,冰得让人心痛。月朦胧,眼亦朦胧,是嫦娥又在凄苦地“舒广袖”吗?寒意,发抖,对着窗外笑,于是不冷。一直爱笑,笑的理由,却是迷茫过  相似文献   

15.
所谓“千人一词”,就是指那些程式化了的语言,那些地不分南北东西,人不分男女老幼的套话。比如形容绘画的逼真常见“栩栩如生”;说到早春天气,离不开“春寒料峭”;写到农村景象,少不了“红砖红瓦,禾苗青青”……这些千篇一律的现成话,犹如是“晒不了人的月亮”,写文章的人避之唯恐不及,而它却常常跑到同学们的文章里来。  相似文献   

16.
一、描写失真景物描写的前提是真实,如果失真,就会使文章魅力大减,令人难以信服。这样的失误在同学们的作文中经常出现。如对早春景色的描写:"积雪初融的山坡,远远望去还是一片枯黄,走近却发现已是草色青青,春意满目了。"一般观察事物,多是远看模糊、近看清楚,早春草色却正相反。唐代诗人韩愈有诗云"草色遥看近却无",就是说,远看已草色青青,走到近  相似文献   

1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春的原野上依稀点缀着,些嫩绿,确有些“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意味。但不知为什么,我的目光却集中到了不远处的一小块白色上了。走近,我才发现这是一小块砂石地。大约这里是这片原野上最贫瘠的地方了,混杂在一起的石子和黄砂  相似文献   

18.
古诗《早春》(六年制十二册)中有这样一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诗人以其敏锐的观察力,生动传神之笔,描绘出了“春雨滋润下,小草刚刚发芽,远看一片绿色,近看却不分明”这一独具早春特色的美景图。如果没有平日的细致观察作基础,就很难体味出诗人所描绘的美妙的意境。而小学生的观察无目的、无准备,往往抓不到事物要领,把握  相似文献   

19.
解语 《河南教育》2005,(5):46-46
春天到了,扑面而来的是和煦的春风一在这样的日子里,让孩子走进自然,感受自然,在明媚的春光里舒展身心,真的是很令人向往的事情。别说是天性爱玩好动的孩子,就是作为教师的我,也忍不住想到郊外去走一走,看一看,呼吸春天万物复苏的气息,领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朦胧和美好。  相似文献   

20.
现代中学生早恋,已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有些甚至想入非非,情窦大开,泛恋,迷恋,这与各类书刊、影视中婚恋题材的作品及其它作品中部分婚恋章节、镜头的影响不无关系。这些东西,现在乃至将来都还要不可避免地向他们涌去。婚恋是人类最基本的一个生活内容,教材中便有不少婚恋作品。看来“禁欲主义”的封闭式教学已经根本不可能也完全没有必要了。不谈是不行的。老师在讲台上对中学生谈婚恋作品,当然朦胧一点好,但在课外,学生之间不朦胧,他们谈得很“开放”;社会上不朦胧,书刊影视中有些情节镜头不朦胧,“开放”得叫人肉麻,学生会耳濡目染。这样,不如我们导导向,让学生从中陶冶情操,获取力量,以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