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产生和提升与人才聚集环境密切相关,经济环境是科技型人才聚集的主要环境之一。本文在论述了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概念及特征和经济环境构成的基础上,运用关联分析法,探讨经济环境与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内在联系,旨在研究经济环境对人才聚集效应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2.
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产生和提升与人才聚集环境密切相关,经济环境是科技型人才聚集的主要环境之一。文章在分析经济环境构成要素的基础上,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产业集聚和风险投资等四个方面探讨了经济环境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影响,提出了优化经济环境,促进人才聚集效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制度环境是影响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产生与提升的重要环境因素。在论述了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制度环境的内涵,从人才身份管理制度、人才配置制度、人才产权制度、人才使用制度以及人才激励制度五方面探讨了制度环境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影响,提出了优化我国制度环境的对策,以促进科技型人才聚集经济性效应的产生与提升。  相似文献   

4.
《留学生》2003,(Z1)
留学人员群体的创业实践,不仅强化了中关村人才高地的形象产生了聚集效应,而且对中关村的产业发展、技术创新、市场环境、人文环境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留学人员中涌现出的代表人物,在海内外产生强烈的示范作用在中关村科技园区评出的“优秀创业者”和“优秀企业家”中,不乏留学人员归国创业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5.
我国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受到聚集效应理论的影响,给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和谐发展战略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通过对教育资源的聚集效应理论和实证分析,描述了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现状,并对促进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措施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大数据是信息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基于数据资源蕴含的巨大能量,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数字中国.教育也像其他领域一样,开启数字化转型的新征程. 高校信息化不但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因为其科研、人才的聚集效应一直居于信息化的创新者、领头羊位置,尤其是高校信息化直接关乎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治理以及"双一流"国家战略的顺利实...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与学科课程整合,旨在通过把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和手段应用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保持协调一致,产生聚集效应,从而深化学科教学,实现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性发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为知识经济时代培养适应科技高速发展及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8.
职业培训在劳务经济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瑞升 《职教论坛》2004,(31):47-48
从经济增长极理论的角度看,经济增长极的形成促使了劳务经济形成与发展.经济增长极形成之后会对周边地区产生两种效应,即聚集效应与扩散效应.两种效应自经济增长极形成之初就同时存在,只不过在经济增长极发展的不同阶段,两种效应发挥作用的强弱不同而已.经济增长极形成之初,聚集效应远远大于扩散效应,这就使得周边地区的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源源不断地流入极化地带,人力资源的大规模的流动便形成了所谓的劳务经济.  相似文献   

9.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985”工程之后第三个体现国家意志的战略性计划,“2011计划”从2012年5月7日正式启动至今,虽然历时仅仅一年,但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只有真正明确“2011计划”的实施宗旨,创新体制机制的思路,以科技体制改革带动高校“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能力全面提升的模式,才能真正将计划落到实处,起到更好的协同创新和聚集效应,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更好的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10.
在内生增长理论中,知识积累、技术进步源于人们对于人力、知识资本的投资,对于人才的吸纳。大学城作为知识密集区,是科技创新的动力和源泉,发挥着创造知识、服务社会的功能。大学城与区域经济建立良性互动需从内部、外部两方面着手:以项目带动,实现高校的融合,加快内部"软环境"建设,形成聚集效应;引入多元化中介机构,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减少政府干预,在大学城与企业之间建立有效衔接。互动机制的建立促使大学城科技创新功能更好地带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广西高校继续教育发挥着学校"后教育"的功能,对于北部湾经济区的人力资本存量扩充、企事业人员培训、企事业技术升级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广西高校继续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在服务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较大挑战。因此,应紧密结合区域性产业结构升级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需求的特点,重构继续教育体系,促进北部湾经济区结构性转型。  相似文献   

12.
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博士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随着数量的不断增加,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发展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面临着阵痛与转型。因此,必须从转变管理手段、搭建交流平台、加大经费投入等方面入手,切实推动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研究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为视角,在实证分析了甘肃省中小企业融资结构非均衡现状及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甘肃省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国家出台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背景下,高职学院要高质量发展必须把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摆在突出位置。文章仔细分析药学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困境,依托山东药品食品职教集团推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开展联合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教师、学生、企业三方都受益的共赢目标。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企业与政府在合作中出现的问题,以本地区科技型企业为例,列举在与高校合作过程中技术转移、成果转化、人才培养、项目研发上的困难所在。通过从微观层面入手,分析从微观机制层面构建“政校企行”联动促进机制推动校企合作融合程度、效益的差别,探讨在不同领域中政府政策引导与推动校企合作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企业新型学徒制是在时代发展过程中应运演变出的一种新的人才培育模式。其实质就是按企业岗位需要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实现企业和学校在人才培养上的完美对接。通过分析企业实行新型学徒制人才战略的背景,了解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的特点和程序,明确双方在校企联合培养过程中的责任,为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或方式,以期更快更好地培育出实用型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7.
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集中全党智慧,准确判断我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在继承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的基础上,先后提出一系列新的人才思想。其中主要有科学人才观、人才强国战略、党管人才原则、人才能力素质的新标准、人才体制机制创新等,这些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的创新,是指导新世纪新阶段我国人才队伍建设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8.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国际工程人才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关键。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国际工程人才需要有较强的外语沟通能力、良好的多元文化理解力、扎实的专业技术能力及基本的工程管理能力。校企合作培养国际工程人才是解决高校人才输出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其核心在于探索建立国际班课程知识培养体系,把握人才培养的“五关”,以保障国际工程班学员的培养效果。最后辩证地阐述了该体系的实践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小型企业发展的过程当中,人才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关键。自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以来,企业也越来越重视人才,人才引进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企业在发展的过程当中,通过引进优秀人才对促进企业发展、成本降低以及科学的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中小型企业在人才引进工作中的现状分析,发现当前中小型企业在人才引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中小型企业吸引人才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尽管权益结合法存在许多缺陷,但由于购买法目前在我国尚不具备现实运用环境,且为了促进我国企业合并的发展,现阶段应允许我国进行换股合并的食业采采权豁结合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