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例1一艘船在流动水和静水往返相同距离,若船在整个过程中动力不变,且不计船调头时间,则:()A.在动水和静水中所需时间相等;B.在船速大于水速的条件下所用时间相等;C.在动水中所用时间短一些;D.在静水中所用时间短一些.想当然思考:在静水中船速不受水(速)影响.在动水中顺流而下时,速度快、用时间短;在逆水中,由于受到流水影响速度慢、用时间长,与顺水时间短正好互相补偿.因此选A。解法1极端法设水速等于船速或大于船速,船从下游逆流而上时,船就回不去了.可见船在动水中要用长一点的时间.正确答案为D.解法…  相似文献   

2.
取其精华     
文化是一条河,时间便成了流水,而随时间而动的便是时尚。时尚必须是文化河流中流动的清水,才能造就永恒的经典!所以必须从时尚之水中取其精华。小作者苦心孤诣,终得真知灼见。作文通篇用比喻说理,生动形象,精辟透彻。  相似文献   

3.
题目一般在静水中的行速为。,若它在州距‘Y的A、B两地之间行驶,水流方向自A到B,水的流速为。’,船在动水中往返一次所需时间为ti,船在静水中往返一次所需时间为tZ,则().A.ti=tZB,ti>tZC.ti<tZD无法确定许多同学在解将此题时,对问题的性质、特点不作深入细致的分析,而是凭主观想象武断地下结论.认为船顺水时,其相对地的行速为v+。’,逆水时其行速为V-V’,一来一回速度得失利等,恰好抵消,故h二句,应选A.正确解法数理推导法.解船从A到B顺水行驶的时间为t]’=——;而逆水行驶的时间t;”=——_,故此…  相似文献   

4.
取长不补短     
一只船往返于甲、乙两地,那么在静水中往返一次所用的时间和在流水中往返一次所用的时间是否相等?(假定船速和水速都不变) 解假设甲、乙两地之间的航程为s,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水的流速为v_0(v>v_0),则船在静水中往返一次所用的时间t_1为  相似文献   

5.
一、从一般退到特殊例1一只轮船往返于甲、乙码头一次,问:静水中航行所花时间长,还是流水中航行所花时间长,还是所花时间一样长。这样的问题,一时很难作出解答。我们可以把问题足够地“退”,“退”到一种非常特殊的情况:即假定船速等于水速,那么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由于船速等于水速,因此轮船在逆水航行时将停止不前。这就是说,轮船无论花费多少时间,也无法在这样的流水中完成在两个码头之间的往返航行。而在静水中航行的话,往返一次所花时间总是“往”(或“返”)时的2倍。因此在流水中航行所花时间长。二、从抽象退到具体例…  相似文献   

6.
一些同学感到列方程特别是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难度较大,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把题中的隐含条件挖掘出来.怎样挖掘应用题的隐含条件呢?这里仅以1998年的中考题为例谈谈挖掘隐含条件的几种方法.一、从应用题本身的特点查找隐含条件例1长江水流每小时4公里,长寿港在重庆港下游SO公里处,若慢船在重庆港、快船在长寿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它们将在中点处相遇.若慢船在长寿港、快船在重庆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结果快船到长寿港的时间比慢船到重庆港的时间早2小时30分,求快船、慢船各自在静水中的速度.(199年重庆市高中)分析本题的隐含条…  相似文献   

7.
流水问题是一类特殊的行程问题,有如下关系式:顺流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解题时注意应用“设而不求辅助量法”,五花八门的流水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8.
在编题教学中,常有师生编出含"每小时……的速度"、每分钟……的速度"等词句的题目.例如一位教师在课堂上就编出了下面一道题目:"小明骑自行车每小时可走12公里,是他每小时步行速度的2倍.小明每小时的步行速度是多少公里?"从表面上看,这道题目没有什么问题,但若仔细推敲,便不难发现题中"每小时步行速度"的说法是不妥当的.因为"速度"指的是单位时间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拉绳运动中的速度分解问题,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然而高考却并不因为其难教难学而不考,如1984年全国高考卷的最后一道题就涉及此问题,当年不少考生被此问题卡住而失了分,因此,此问题也便成了广大物理教师研究的热点之一,不少物理刊物也曾有过这方面的文章.笔者对此问题研究后发现,此类题目若分两步分析求解,便会迎刃而解,这两步是:一看绳子是否摆动,二找速度大小关系,绳子是否摆动将决定着速度大小上的关系.下面结合具体事例进行分析. 1 若绳子在被沿径向拉动的同时,还在绕某点转动,则物体的速率不…  相似文献   

10.
1.教学内容从师生共同探讨的问题中产生。教学内容如能从师生共同探讨的问题中产生,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就能被激活,枯燥的数学问题就会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例如简单归一应用题的教学,教师可先选出有代表性的5位同学进行口算题测试,经统计在1分钟内5位同学共口算70道题。于是师生共同编出了下面这道例题:在1分钟内5位同学共口算70道题。照这样计算,全班45位同学在1分钟内共能口算多少道题?由于这个例题是师生共同探讨产生的,所以学生对例题的结构、数量关系更亲近,很快就掌握了这类题的解题思路。2.教…  相似文献   

11.
题一 浮于水池中的小船上装有木块 ,若将木块抛入水中 ,水面高度将怎样变化 ?若装的是石块 ,将石块扔到水中后 ,水面高度又将怎样变化 ?题二 浮于水槽中的冰块 ,若冰块全部熔化成水后 ,液面高度将怎样变化 ?若冰块中有气泡 ,待冰块全部熔化成水后 ,液面高度又将怎样变化 ?对于上述问题 ,同学们在解答时 ,由于受到“已知、求、解、套用公式”这种思维定势的影响 ,想通过定量计算来解答 ,又苦于“已知”不足、无公式可套而无计可施 ;由于思维方法的片面性 ,看问题不全面 ,导致诸如 :物块抛入水中后要排开水 ,冰化成水后水要增多 ,因而水面要…  相似文献   

12.
自测题(时间:90分钟满分:IOO分)一、填空题(44分,每空1分).请把答案直接填写在题中横线上的空白处,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1.某同学的身高是1.5米,若用微米表示,应是微米.2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长度的单位是3.在使用刻度尺之前,要认真观察它的:①在哪里,是否了.②一次能够测出的是多少?③刻度值是多少.4测量的结果是由和组成的.在物理实验中要求估读到的下一位.5.测得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存在差异,这个差异叫做.它产生的原因和下列因素有关:①与测量的人估读数据的程度有关;②与测量仪器的…  相似文献   

13.
代换法是代数中重要的解题方法.对于不少校以难的数学问题,用常规解法,不是无从下手便是解题异常繁杂.这时,若能根据问题的特点,进行巧妙的代换,往往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收到事半功倍的功效.现举例说明,供参考.例1计算:1995×19941994-1994×19951995分析若按常规直接进行数值计算,计算量是相当大的,且容易出错;若能根据题目的特点,进行巧妙的代换,便可得到简捷的解法.用设1994一。,则分析若应用比差法或比商法,直接通过数值计算来比较大小,几乎是不可能的;若进行适当的代换,则解法就简便了.解设29’‘’‘一a,…  相似文献   

14.
自测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33分):1.若用字母a、b、c表示三个数,则加法交换律可表示为,乘法交换律可表示为加法结合律可表示为,乘法结合律可表示为.乘法分配律可表示为2若用字母表示数,则分数除法的运算法则可表示为3.若梯形的上、下底分别为a、b,高为h,则其面积S一4.若三角形的底边为a,高为h.则其面积S=5.a、b两数的和与差的积是6.m、n两数的平方和与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的差的一半是7.若汽车行驶的速度是c(千米村),行驶的时间是t(小时),则汽车行驶的路程S=(千)米).二、列代数式(…  相似文献   

15.
求解浮力问题的依据主要是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产生的原因等.在解题过程中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画出受力图,写出物体受力平衡方程式则是解题的关键.例互一个方形软木质量是0.1千克,浮在水面上时只有:体积浸入水中,若用竖直向下的压力使它没入水中(软木不触器底)静止,求此时压力的大小.若软木在水中漂浮,所受浮力等于它的重力,如图1.F浮‘一m$g—0.1干克X9.8牛/千克一0·98牛……①用竖直向下的压力F使软木浸入水中,此时软木所受的浮力等于压力F与软木重力之和,如图2,F。”一F+G。,F—F。”一…  相似文献   

16.
功和功率是中学物理中两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如何正确理解和应用?现举例分析如下.例1 图1所示的两个情景中,船的质量相同,人的质量也相同,在静水中,站在船头上的甲人用同样大小的力拉绳.若经过相同的时间t(船未碰撞),甲人所做的功分别为W1和W2  相似文献   

17.
下面这组竞赛题都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初一年级的同学们,请你们开动脑筋,认真仔细地做一遍,然后对照后面的解答,看你能做对几道题?你的解法与这些解法一样吗?1.一条船航行于A、B两码头之间,顺流行驶40分钟还差4千米到达;逆流行驶需1奇小时到达.已知逆流速度每小时12千米,求船在静水中的速度.(1995年天津市初二数学竞赛试题)2.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积木,每个正方体上相对的两个面上写的数字之和部是-1,现将这两个正方体积木并列放置,看得见的五个面的数字如图所示,则看不见的七个面上数字的和等于(第四届“希望杯…  相似文献   

18.
解题技巧与思维方法⑥──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决赛题试析兰化中小学总校蔡建爱7.运用估算──化繁为简解有些数学题时,如按常规的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逐步进行计算,有时是很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但若运用估算,可收到化繁为简的效果。例1.下面四个算式中,其中最大的...  相似文献   

19.
题一个通讯员骑摩托车要在规定时间内把文件夹送到某地,他骑摩托车的速度若每小时36千米,则早到20分钟,若每小时30千米就迟到12分钟,求规定时间是多少?这段路程是多少? 这是一道有关路程、速度、时间的应用题.一般情况下,单位不统一的,要先统一单位,再列方程.本  相似文献   

20.
原题在图1所示电路中,R1=100欧,其余五个电阻皆为R0,电源电压U=30伏,恒定不变.现用伏安法测得A、B两点间的总电阻R=60欧.若撤去电阻R1,换上电阻R2=25欧,求此时的干路电流和电路总功率?这是一所省级重点中学为选拔参加奥赛的初三同学,而举行物理竞赛中的一道试题.大多数同学都从分析五个R0电阻的连接关系入手,并试图计算出R0的大小,而五个儿电阻所组成的电桥电路在初中电学教学中是无法计算的.但是,该题的解析可以绕过这一难点,即不计算出凡的大小,而选用特殊的等效替换方法来巧妙处理.用法1将五个凡电阻等效替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