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章梳理了刘氏父子的治经理念,重点分析了《别录》、《七略》编纂中发散出的古文经学思想,及蕴含的浓厚的古文经治学方略与朴素的人文主义精神,肯定了刘氏父子在古文经学兴起与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2.
古文源流考     
古文,即战国时代东方国家的文字,秦统一之后成为历史。汉代以孔壁中书的发现为契机,重新进入学者的视野,从而在学术史和思想史上产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影响。本文第一章《古文源流论》,从总体上论述了汉代、六朝、隋唐至宋代古文流传的基本情况,着重从学术史的角度揭示各阶段的时代特点。古文在汉代的经学、小学、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经过王莽的提倡,古学大兴,魏三体石经的建立,标志着作为意识形态的古文经学的确立。此后,又开始了古文经学内部的争论,这种争论一直延续到唐代。在晚清,今古学之对立又重新被揭示出来,演变为古文学的真伪之争,而这一争论又被20世纪初的疑古思潮加剧了,最终由于王国维等学者的努力,以及20世纪后期的大批重大的考古发现,逐渐使人们从疑古的思  相似文献   

3.
郑玄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经学家,是两汉经学的集大成者。他以古文经学为主,兼采今文经学之长,融为一家,在经学史上具有承先启后的划时代意义。本文主要介绍郑玄身教力行的表现以及浅谈身体力行对汉末太学生德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万书平 《兰台世界》2014,(3):111-112
郑玄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经学家,是两汉经学的集大成者。他以古文经学为主,兼采今文经学之长,融为一家,在经学史上具有承先启后的划时代意义。本文主要介绍郑玄身教力行的表现以及浅谈身体力行对汉末太学生德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古文是经学和文字学上的重要概念。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将古文和小篆、籀文并列,视为三种字体中最古的一种。到清末,金石学家吴大澂提出古文是战国时代的文字;民国初,王国维进一步认定古文是战国时代东方六国的文字。近几十年来,因为战国文字资料的大量出土,王国维的古文六国文字说被学者们普遍接受。本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汉人所谓古文作了全面研究。研究的对象包括《说文》古文、三体石经古文、汉代经注中的古文以及《汗简》和《古文四声韵》所引的经书古文。《说文》古文和石经古文的考察合为一章,按《说文》字序排列,分析字形或用法,与出土古文字尤其是战国文字作对比;汉代经注中的古文包括《仪礼》古文、《周礼》故书以及《周礼》郑注、《礼记》郑注、《毛诗》郑笺中注明的古  相似文献   

6.
郑玄与校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玄(127~200年),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西南)人.东汉儒家学者,中国著名经学家之一.郑玄先学今文经学,后习古文经学,网罗众家,通融为一,成为汉代最大的"通儒",是两汉经学之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7.
由于均田制和府后兵制的瓦解,唐朝社会在中后期开始了转变。这种转变带动思想文化上经学的变化,由古文运动带动韩愈道统论的产生,终至开启了唐代思想文化由文向道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黄光 《档案》2008,(2):21-23
郑玄(127~200年),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西南)人,东汉儒家学者,中国著名经学家之一。郑玄先学今文经学,后习古文经学,网罗众家,通融为一,成为汉代最大的“通儒”,是两汉经学之集大成者。其经学成就及由其学术而形成的学派,后世称之为“郑学”、“通学”或“综合学派”。著书甚多,完整流传至今的有《毛诗笺》《周礼》《仪礼》《礼记》的注,其它都已失传。  相似文献   

9.
飞花拾零     
中国文化史上的四次大发现中国典籍蕴藏雄厚,其中四次发现影响最大。汉武帝末年“古文经书”的大发现。鲁恭王刘余坏孔子宅,从孔子家墙壁中得到《尚书》、《礼》、《论语》、《孝经》等书,皆以汉以前的篆文写就,被称为“古文经”。它的发现引起了历史上有名的“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之争。西晋初年汲家冢竹书的大发现。晋武帝命苟勖次编辑为《中经》,因为是在汲郡墓冢中挖掘出的,史称《汲冢竹书》。  相似文献   

10.
阎若璩是清初著名的考据学家,时人将其和顾炎武并称,认为二人都为"宁人百诗之风",代表作《尚书古文疏证》以大量确凿翔实的实证摧毁了近两千年经学迷幕,被公推为清代汉学的典范之作。本文将对他的古文献考订贡献做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1.
管霞 《图书馆建设》2003,(4):128-129
谢鸿轩先生原籍安徽省繁昌县 ,现居台北市 ,为台湾师范大学古文学教授。自 1992年至 2 0 0 2年 ,谢鸿轩先生先后 5次将自己珍藏的图书 2 396册捐赠给繁昌县图书馆 ,大江南北 ,传为佳话。谢鸿轩先生 1917年出生于安徽省繁昌县保定乡。 6岁入私塾饱读四书五经 ,10岁学古文 ,12岁习诗词 ,14岁即习作骈文 ,后由芜湖广益中学 ,升入无锡国学专修科 ,从师于当代经学大师唐文治 (蔚芝 )先生门下 ,获研治学之道。 1949年去台 ,倾心教育。先后担任台湾中等学校校长、台湾师范大学古文学教授、私立辅仁、淡江、中国文化大学教授等职位 ,主讲骈文、散文…  相似文献   

12.
梅赜本《尚书》自宋代吴棫、朱熹开始怀疑,中经元代吴澄、梅(族鸟)等考辨,至清代姚际恒、阎若璩、惠栋辈出,以大量的、无可辩驳的事实和精湛有力的论证,终于使梅本伪迹大白于天下。"先汉今文古,后晋古文今"成了学术界的共识。从此之后,学者的目光大多集中到"先汉今文"的整理研究。段玉裁的《古文尚书撰异》(以下简称《撰异》)是这方面的力作。阮元编经学大丛书《皇清经解》时,在浩繁的尚书学著作中精选了12种,《撰异》被收入其中。  相似文献   

13.
孙启治 《图书馆杂志》1999,18(11):39-40
中国学术史有数千年之久,其中经学占了极重要的地位。在今天看来,经书中含有丰富的人文科学资料,为研究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文化、经济所必不可少。中国历代朝廷都重视对经书版本文字的整理工作,这给后人的研究带来很大方便。在木版印刷术发明之前,经书经历了一个靠碑版石刻流传的时期,这种石刻的版本,称为石经。现在知道的最早石经,是汉代熹平年间(一七二-一七八)用隶书刻的《熹平石经》,立于洛阳太学。但据汉代人记载,当时还存在用先秦古文字书写的古文经书。这古文经究竟是什么样子的?由于汉代没有刻石流传,至今已不甚…  相似文献   

14.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出现了全国性以经学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术流派--汉学.学术思想的繁荣发达,总是要寻求、获得相应的教育组织来传播.汉学兴起之后,就开始进人书院传播、发扬.钟山书院作为清代的一所著名省会书院,其在汉学的教育与实践巾成绩卓著,对汉学的发展与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逸礼》为西汉所发现之古文礼经,后亡逸,其篇目成为历代礼家所探讨之重要课题。利用《汉书·艺文志》经传分明与古文经学等体例得出:《天子巡狩礼》《朝贡礼》《鲁郊礼》《禘于太庙礼》为《逸礼》篇目;《明堂阴阳》《军礼》非《逸礼》篇目;《五帝德》《帝系姓》《聘礼志》为《逸记》篇目;《学礼》《弟子职》《弟子籍》《孔子三朝记》阙疑。  相似文献   

16.
以往学界对两汉经学的研究,或仅局限于经书、经学本身的考索,或仅满足于社会背景的简单分析,大多未能很好地揭示和把握经学与汉代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山东大学古籍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涛博士新近推出《经学与汉代社会》(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一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个薄弱环节。该书二十六万余字,分作六章,从学术史与社会史相结合的角度,论述了儒家经学产生和早期发展的历程,考察了儒家经典在汉代授受、流传的情况,分析了汉代经学各主要学派形成、发展的主要原因,研究了经学与汉代政治制度、经济政策、救  相似文献   

17.
从《汉书·艺文志》看汉代经学之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首部史志目录,它以目录体的独特形式对汉代经学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深入的历史性总结。本文特以此作为研究汉代经学的切入点,考据所涉及的经学源流、发展和演变,以期对汉代经学的起源、发展、特点、价值等做一全面系统的梳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 随着古文数字化、智能处理和相关人文计算研究的迅速发展,对这一领域的整体研究状况进行梳理,不仅有助于从以往的研究当中总结相应的规律,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有益于后续探究的展开。[方法/过程] 厘定古文信息处理的概念,分析古文信息处理的研究现状,给出古文信息处理研究的整体概貌。同时,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古文数字化、智能处理和人文计算这3个方面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和研究趋势的展望。[结果/结论] 在古文信息处理研究中,古文数字化所取得的成就最大,古文智能处理在词汇级的探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对于人文计算来说,与古文相关的研究则才刚刚起步。  相似文献   

19.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学者,提出了“理学,经学也”的著名命题,把经学视为儒学正统,通经学古.对其论著所阐发的经学与诗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提出了经世致用的诗学观.  相似文献   

20.
符思毅 《大观周刊》2012,(41):25-25
鉴于目前学界对“经学”定义尚有争议,对民国“经学”概念又关注不够,文章试从近代历史学、治世学、传统学术三个角度对民国“经学”概念进行分析,以探究民国时期“经学”概念研究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