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博 《兰台世界》2017,(18):112-114
杨宪益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翻译家,是我国翻译史上为数不多致力于典籍英译的翻译家之一,他一生译著等身,无愧为当代译界之泰斗。概述杨宪益的翻译贡献,并从翻译目的、翻译标准以及翻译策略等方面阐述其翻译观有利于提高我国译者素质,促进典籍外译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何心 《兰台世界》2015,(8):81-82
针对外文档案专门翻译人才的匮乏对我国外文档案的翻译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束缚了我国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本文细数档案翻译人才缺乏的表现、产生的原因,并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档案翻译人才培养的方向与策略。  相似文献   

3.
焦菊隐先生不仅是我国著名的戏剧理论家和导演艺术家,还是位多产的翻译家,尤其是在外国戏剧翻译方面建树卓著,堪称翻译大师。本文着重归纳焦菊隐先生的翻译成就,并概括其翻译思想,以期对文学翻译或剧本翻译工作带来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4.
出版行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翻译出版在我国出版走出去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翻译出版行业经历了快速发展,翻译作品的出版数量连年递增。然而在其快速扩张的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如出版作品质量良莠不齐、出版机构发展不平衡、一流翻译人才缺失等。文章从编辑角色和编辑观两方面论述有关问题,以提高对相关问题的认识,促进翻译出版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马博 《兰台世界》2017,(15):120-122
梁实秋先生耕耘译坛六十载,一生坚持将西方一流文学名著介绍到中国,是我国第一位独立翻译完成《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家。对梁实秋的翻译贡献进行介绍,以及从翻译标准、翻译选择、翻译态度及翻译策略等方面对其翻译观进行梳理有利于促进我国翻译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比较了中外图书对索引的重视程度和差距,分析了我国翻译书索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提出一种可以使正文和索引翻译保持一致、避免返工的翻译方法——索引控制翻译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新闻翻译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黄勤[1]收集了近27年(1979—2006)来我国新闻翻译研究的论文,总结了我国新闻翻译领域的研究成果,认为已有的新闻翻译研究的论文按照主题可以分为:新闻翻译理论、新闻翻译原则、新闻翻译批评、新闻文体特点及翻译方法和书刊评介。黄文同时  相似文献   

8.
正自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翻译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及时积极翻译引进的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社会科学以及人文学科的研究成果,在我国30多年的迅猛发展中,居功至伟。毫无疑问,在今后中国进一步强大、发展的过程中,翻译上的"文化输入"将会起到更多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翻译工作的重要性逐渐体现出来。为了提高翻译效率,翻译工作引入功能翻译理论,在理论指导下提高新闻翻译的目的性,让其在应用中有不错的表现。在功能翻译理论下翻译新闻素材,报道新闻内容,应该进行整理、删减、重组等一系列操作,提高新闻内容的准确性,保证新闻报道可以达到设想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高文芳 《兰台世界》2012,(22):62-63
蔡元培不但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家和教育家,而且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在长期的知识探索和传播过程中,他既形成了博大精深、高瞻远瞩的翻译思想,又致力于亲身躬行、独具匠心的翻译实践,为我国文学翻译事业作出了非凡的贡献与成就。一、蔡元培的翻译思想甲午战败之后,面对落后腐败的清廷封建统治,中国又掀起了新一轮学习西方的热潮,有识之士纷纷学习和掌握西方语言与文化,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相似文献   

11.
作为我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郑振铎在翻译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郑振铎接触文学翻译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郑振铎坚持文学绝对能够翻译的理念,积极翻译国外著名文学作品,介绍国外著名的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12.
对外传播是中国融入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成功的对外传播不仅可以为我国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同时也可以提升我国的国家软实力。在中国进行对外传播的过程中,中国的英语新闻一直都是外国人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的渠道,是我国进行对外传播的重要途径。目前,汉语新闻英译是最常见、最有效的对外传播报道手段  相似文献   

13.
中国儿童文学翻译诞生于晚清,繁盛于“五四”时期,历经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政治转向,改革开放以后迎来高潮.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历练,中国儿童文学翻译完成了从成人主体观到儿童主体观的转变,也为我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奠定基础.我国儿童文学翻译史也是我国文学翻译的缩影,对百年来儿童文学翻译研究有助于我们纵观历史,了解我国文学翻译的得失,并为当代我国文学走出去提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我国推行"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文化战略,翻译出版工作是该战略得以实现的最基本途径之一。翻译出版的工作中,翻译和编辑是两个相互作用、关系密切的重要参与者,其中编辑的作用不容忽视。文章聚焦于翻译出版工作,首先对其中编辑的角色进行了讨论,认为编辑是具有质疑者和赞助者的双重性质的角色;其次对具有双重角色的编辑所持有的翻译编辑观从其实然态和应然态两个角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张闻天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翻译家。早在青年时期,张闻天便积极从事外国文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翻译和出版工作,成为新文化运动时期著名的文化战士。  相似文献   

16.
推动我国大众类图书进入西方主流市场有利于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扩大我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国际影响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早日正视并克服翻译选题范围偏窄、翻译质量不高、翻译人才稀缺、翻译行业管理失范等制约我国大众类图书“走出去”的瓶颈,通过扩大翻译选题、狠抓翻译质量、建立汉学家翻译人才库、完善行业管理工作等途径,早日解决当前面临的翻译问题,以推动我国大众类图书更好、更快地进入西方主流市场.  相似文献   

17.
徐光启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翻译家,他尤其在水利、天文、地理方面,表现出了杰出的历史贡献,他与来华传教士合作编撰的《泰西水法》、《几何原本》等,对于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并开辟了我国翻译的先河。  相似文献   

18.
龙金顺 《兰台世界》2014,(5):120-121
徐光启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翻译家,他尤其在水利、天文、地理方面,表现出了杰出的历史贡献,他与来华传教士合作编撰的《泰西水法》、《几何原本》等,对于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并开辟了我国翻译的先河。  相似文献   

19.
茅盾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奠基者,同时也是杰出的翻译家,为从外国文学中汲取思想营养来促进国民性的改造,他投入了大量精力进行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  相似文献   

20.
赵同林 《兰台世界》2012,(22):56-57
杨绛,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我国著名作家、翻译家、剧作家、外国文学研究家,同时,她也是文坛泰斗钱钟书的夫人。杨绛在文学、戏剧等方面多有建树,在翻译领域也有很高成就。她翻译的《堂吉诃德》被誉为最好的版本,先后发行约七十余万册,并被西班牙国王亲授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勋章。在理论方面,杨绛提出了翻译点烦论,从而使译文达到点去一字不嫌其少,留下一字不厌其多的境界,并在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