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 单元测验中,有一道题,要求孩子把不同类的给圈出来.其中第(1)小题:①(△)②③○④ 本应将图④作为立体图形,与其他平面图形不同类而圈出,而一个孩子却圈了③.老师找来孩子纠错,孩子却不答应了:"就这个图形可以滚动啊,当然就圈这个."  相似文献   

2.
一、立足单元,说教材《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课标实验教材第八册第四单元的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专题是"战争与和平"。课文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信中首先表达了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谢意,接着倾诉失去爸爸的悲痛,最后呼吁国际社会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相似文献   

3.
近期,听了组内的一堂语文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是人教版第八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全文表达了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之情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将家庭的  相似文献   

4.
近期,听了组内的一堂语文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是人教版第八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全文表达了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之情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将家庭的  相似文献   

5.
新教材对每位教师而言都是陌生的,可是第五、第六单元的课文却让我们倍感亲切。第五单元《乌鸦喝水》《司马光》《称象》都是老课文,如何老课新教,让学生品一杯清新的茶呢?我做了以下尝试。一、具体课例分析尝试一:感悟实践,诱发积极探索。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教  相似文献   

6.
苗宪瑛 《小学语文》2013,(12):48-49
读《看雪》至文末,老师那一句深情的话语——“那里的小朋友正盼着你们去和他们一起玩儿!”让我一下子揣摩到了编者的心思:难怪要将这篇课文放到“爱祖国”这个主题单元里!可不是吗!先看本组教材的单元导语——“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是祖国的孩子。我们都爱伟大的祖国”,虽然简短,却开宗明义,先声夺人。再细读所选的课文,  相似文献   

7.
张舫 《早期教育》2007,(9):30-31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张端正的面容和一口健美的牙齿。然而我们却经常看到有的孩子下巴前翘或门牙外龇;有的孩子牙齿参差不齐或上下牙咬合不好;有的孩子乳牙早失或滞留;有的孩子张嘴就是一口烂牙,等等。2007年9月20日是全国第十九个爱牙日,值此我们发表一位幼儿园保健医生的文章,以期引起家长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正同事的女儿上二年级,考《观察物体》这一单元。试卷上有这样一题:小猴从正面看大象,猫从左侧面看大象,让学生连线:猫的头像、小猴的头像、大象正面和侧面视图。同事的女儿做错了,同事很不解,他认为女儿是不会错的,便追问。小孩子一脸的委屈:猫的头像、小猴头像都是正对我们的,也就是它们的观察角度变了,我没想到还是让它们从我的角度观察。是啊,这怎么能怪孩子呢?孩子出错完全是缘于我们成人思维的误导!题目设计为追求"时尚",却完全忽视了孩子的感受和理解。  相似文献   

9.
每位校长都希望自己的学校能够成长出一批优秀的教师。可是,有些时候却事与愿违,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往往会反思,试着去寻找其中的缘由。有时候,我们也会很惊讶,为什么一位老师在这所学校时总是表现平平,而调到另一所学校后没几年就发展得那么好?常听说,农村里一些人家养了几个孩子,这家的大孩子考上大学了,结果第二个孩子、第三个孩子也都能考上大学;而邻居家的大孩子没考上大学,结果第二个孩子、第三个孩子也都跟着没考上大学。  相似文献   

10.
汪小明 《课外阅读》2010,(9):128-129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四册第三单元是学习社会科学方面的杂文、随笔的单元。通过学习本单元,将使学生学会思考社会、人生等与自己成长密切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单元第二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就是一篇著名的随笔。从应用的角度来说,它其实是一篇议论文。这篇文章不是简单的对父爱与母爱的歌颂,而是为了构建健康、成熟的灵魂而对父爱与母爱以及孩子的发展进行的剖析。  相似文献   

11.
正留在家乡的"牵挂"我们出发,去看望班里的第62名同学。其实,我们班只有61个孩子,这个第62名是我们班捐助的一个失学儿童,我们称他为62号。班级家委会主任为我们联系了几位热心的家长。我、学生和家长一行十几人,分乘四辆车往62号的家乡赶。几个小时后,车子进入了深山之中的一个小村落。而我,却被一直尾随我们的一群孩子所吸  相似文献   

12.
孩子的回答     
今年我任教的是一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分类”,其中有一道题是这样的:“把会游泳的动物涂上颜色”;做作业时,大部分同学涂得都正确,把鱼、乌龟涂上了颜色,但是有个叫张莹莹的孩子却把小狗也涂上了颜色。  相似文献   

13.
问:孩子偷了大柜里的钱,我们发现后把大柜锁了起来。我们家里原来是不用锁的,这是第一把锁。孩子后来写了一篇文章,就叫《大柜上的锁》,在《蜜蜂报》上发表了。我们读后十分感动。孩子说:“十元钱毁了信任。”我们真想马上把锁取掉,对他恢复信任.但不知这样做好不好?答:锁可以继续挂在大柜上。孩子偷钱是一时冲动,孩子悔过也可能是一时冲动,让铁锁高挂,警钟长鸣,没有什么不好。至于孩子渴望信任,却可以另外找出渠道给予。  相似文献   

14.
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儿童分类能力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孩子以后的系统化知识的学习和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学内容:本节课所学《分类》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第五单元《分类》。本单元设计了两课时,第一课时是按统一标准分类,第二课时是不同标准下的  相似文献   

15.
<正>一、导入,概括主要内容、梳理小说情节1.导入,复习小说三要素同学们,语文课本的第四单元是小说单元。单元导读告诉我们:"小说大多是虚构的,却又有生活的影子。"单元导读中还告诉我们学习小说要注意语文要素——人物、环境、情节。通过对《桥》的学习,我们知道,小说就是要通过环境、故事情节来塑造人物形象。今天我们一起再来学习一篇短篇小说,它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所写的,齐读课题——《穷人》。  相似文献   

16.
教材分析:这是一年级艺术下册第三单元《妈妈的爱》的一个课例。这一单元是让孩子们感受伟大的母爱,引领孩子们走入爱的神奇世界,从小懂得关心他人,学会感激别人!案例说明:虽然这只是课堂上的“小插曲”,却像一块小石头时常碰击着心灵的火花,它让我明白了母爱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甜甜的泥土》是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其作者是现代作家黄飞。黄飞通过这篇小说叙说了一个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让我们感觉到离异家庭的孩子爱的缺失和对爱的渴望。配套教参对这篇小说的立意进行了分析,认为小说在写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至情至爱这一普通立意的基础上,另辟蹊径,把主题放在了“人间的至亲至爱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上。  相似文献   

18.
教材分析《给予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个主题单元“献出我们的爱”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一个脉脉温情的故事:圣诞节快到了,一位母亲分给5个孩子每人20美元,让他们选购圣诞礼物。小女儿金吉娅来到商  相似文献   

19.
最近阅读了《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中旬·初中)》2014年第4期第37~38页的一篇文章——《对苏人版〈思想品德〉一则寓言故事的探讨》。看完后,突然想起曾经读过的一则外国故事:父亲让孩子餐前祈祷,5岁的孩子问父亲:为什么上帝长得和我们一样?他也有嘴巴,也会吃饭吗?父亲觉得应当回答"是"。孩子又问:既然吃饭,他一定也吃到肚子里去了,也就是说他有肠子,对吗?父亲想了想,也说"有的"。孩子接着问:既然有肠子,那就不可能没有屁眼,对吗?父亲很惶恐,但也承认"上帝有屁眼"。孩子说:我懂了,上帝和我们一样,也会拉屎,也会放屁。一个5岁孩子很容易便推论出"上帝和我们一样"!奇怪的是,成人却不敢这样想。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8课。教材简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有四篇课文,都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正确地认识事物,看待问题。《狮子和鹿》是其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鹿来到池塘边喝水时,非常欣赏自己美丽的角,却抱怨四条细长的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