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元朝在政治生活方面有其许多独特现象,其显著特点之一就是有区别地对待国内各民族,后人总结为所谓的“四等人制”。其实质是政治和文化问题。元朝政治深受蒙古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由于草原文化的强势存在,元朝政治始终未能走入传统中原王朝的正轨。如果说元朝的建立得益于蒙古文化的勃勃生机,同时蒙古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则使大元帝国过早断送。  相似文献   

2.
13世纪初,一个影响了中世纪欧亚大陆绝大部分人类生活的民族运动在中亚内陆高地草原上飓风般地兴起。蒙古族领袖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建立了大蒙古国。1271年,大蒙古国第五代大汗忽必烈建立元朝。  相似文献   

3.
加强对地方政府及其官吏、地主豪强的控制与监督,是封建社会历朝历代巩固中央集权的主要内容,也是促使其官吏勤政廉政、维护封建社会正常秩序的重要保证,因此历来被封建统治者所重视。由于元朝地域广袤,各地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很不平衡,民族关系复杂,所以元朝中央政府特别重视地方监察制度。从地方监察体制、机构、法规、职权、人事管理等诸方面考察,元朝地方监察制度与中国封建社会历朝相比,是较为成熟完备的,其在元代政治生活中所发挥的实际作用也是比较大的。本文就元朝地方监察制度的特点作一番考察和研究,以期能对我国当今的监察制度建设提供一点借鉴。在元朝正式建立之前和之初,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监察机构相继建立。至元五年  相似文献   

4.
元朝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蒙古崛起于北方草原,建立元朝,结束中国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完成大一统的重建。在这一过程中,蒙元统治者继承和发展了中华多民族文化,特别是在中原士人的推动下,借鉴吸收历代皇朝的统治经验,建立起蒙汉二元的政治体制。元朝统一格局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民族文化认同的发展。在蒙元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民族文化认同始终是一条发展的主线,对历史发展趋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新教材华东师大版高一《元朝的统一》是一节"老课",之所以这样说,在于如仅依据教材内容和课标规定施教,课堂就很容易陷入"建立概况———统治措施———作用影响"的窠臼。对于本课,上海历史课程标准做了如此指引:"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王朝,再度实现了全国性大统一。它继承了历代中原王朝的传统,创立的行省制度有着承上启下的一致性。其建立初期对中国  相似文献   

6.
藏族地区在元代已归属中央政府的统辖之列,成为中央政府治理下的行政区划。在明太祖建立明朝并取代了元朝在中央的统治之后,明朝廷对藏族地区的治理,采取“多封众建”和“羁縻贡市”的方式,以政治利益和经济的利益维系朝廷对藏区地方势力的管理。明朝治理藏族地区政策是充分建立在元朝的基础上并作了必要的调整。  相似文献   

7.
忽必烈灭南宋以后,取得了“北(?)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的元朝大统一。元朝的建立,不单从广度来说为汉、隋、唐、宋所不及,就是从统一的深度来说,也为前代所不及。元朝统一的这种“广度”和“深度”,大大便利了大漠南北与中原内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透过这种交流,我们又可以清楚地看到,在祖国的大家庭内,各地区、各民族人民互相依存、互为影响的客观史实。  相似文献   

8.
元代的宦官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中原王朝,由于保留了大量本民族的传统,致使宦官制度在有元一代对其政治生活的影响较之前代有所减轻。但随着元朝的不断汉化,宦官制度也得以发展,并且在元朝中后期的政治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试图从元朝宦官的来源和作用来审视元代的宦官。  相似文献   

9.
元王朝是依靠军事征服建立起来的空前统一的封建帝国,元帝国政治和军事的强大实力为海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元代的海外贸易在社会经济发展和开放政策的推动下,其涉及地区之广、贸易商品之多、规模之大都是空前的。海外贸易经营形式的多元化也有别于历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从元朝的海外贸易政策的角度来分析对元朝海外贸易的影响,可以加深对元朝海外贸易的全面了解。  相似文献   

10.
至顺、后至元本《事林广记》云"今大元皇帝亦以火德而王天下",即元朝的德运是"火德",实际上元朝从未有议定本朝德运之举,蒙古统治者对中原王朝"五德终始"政治理论毫无兴趣。《事林广记》中的元朝"火德"说出于刊刻地建阳一带书坊、士人的编造,编造的心态是其历史记忆中对金朝的敌视,五行中"火克金"而金朝又为元朝前身大蒙古国所灭,因此元朝被书商、士人认定属"火德"。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中国古代史》(2003年版)"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一节中有"元朝疆域图"的插图,对这副插图学生有很多疑问,为什么在  相似文献   

12.
十二、元的首都元朝是我国一个少数民族第一次控制整个中原地区 ,并在更广大的地域上建立的王朝。元朝的统治者是在蒙古高原东部兴起的蒙古族。在大兴安岭的西北 ,即以后鄂嫩河和克鲁伦河一带的草原上蒙古族各部兴起。其中的一个部落领袖铁木真通过不断的征战 ,统一了周围各部落 ,成为草原广大地区的盟主 ,他于 12 0 6年 ,在鄂嫩河上游召集各部落首领的议事会 ,会上铁木真接受了“成吉思汗”称号 ,正式成立大蒙古国。“成吉思汗”在蒙古人中 ,是一个最尊崇的称号。大蒙古国建立后 ,成吉思汗就开始向蒙古高原四周进行征战与扩张。成吉思汗带…  相似文献   

13.
推翻元朝而建立起来的明朝在民族复兴的旗帜下对国家的内政外交进行了大规模的复古改革,但时移事易,完全恢复到过去已不再可能,对外关系就是其中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4.
河西质子军是蒙古军事力量中最早的西夏军队,它在成吉思汗时期组建,后被元朝统治者沿用,质子军制度也在元朝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这支由河西贵族富户子弟组成的军队,无论是在蒙古人的征伐战场中,还是元朝的统治体系下都有着特殊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窦娥冤》──元朝关汉卿《赵氏孤儿》──元朝纪君祥《精忠旗》──明朝冯梦龙《清忠谱》──清朝李玉《桃花扇》──清朝孔尚任《汉宫秋》──元朝马致远《琵琶记》──明朝高则诚《娇红记》──明朝孟称舜《长生殿》──清朝洪昇《雷峰塔》──清朝方成培《救风尘》──元朝关汉卿《西厢记》──元朝王实甫《看钱奴》──元朝郑延玉《中山狼》──明朝康海《墙头马上》──元朝白朴《李逵负荆》──元朝康进云《幽闺记》──元朝施君美《绿牡丹》──明朝吴炳《玉簪记》──明朝高濂《风筝误》──清朝李渔中国古典文学十大悲喜剧!山西@…  相似文献   

16.
明代长城修筑经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到长城,人们往往想到是秦始皇所修。其实秦统一前燕、赵、秦都曾在北部沿边构筑过;秦以后汉、隋、金等也曾经营。但是,因年代久远都已颓圮湮灭了。今天常为人们所见保存比较完整的长城,基本上是明代所修。十四世纪中叶,蒙古贵族建立的元朝在各族人民大起义的打击下瓦解了。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国号为明的新王朝。蒙元贵族的残余势力被迫退回草  相似文献   

17.
元朝是东西方大交流的时代,蒙古人的征战以及蒙古四大汗国的建立,使得东西方在蒙古人建立的秩序下开始互相了解,这也是西方人“发现”中国人的时代。当时的教皇、国王派出了正式的使节,意大利的城邦国家的商人也陆续前来中国经商,使得当时中国的很多信息被传到了欧洲,逐渐勾勒出西方人对中国人的初步认知体系,形成了西方人的“中国观”。元朝时西方人的“中国观”依旧包含了此前他们对中国人的一些虚无缥缈的传说,他们很多论述还是用一种传奇故事的方法来阐述;但随着他们对中国认识的深入,欧洲人在对比自身不足的情况下,对中国还是有了一些客观的认识,甚至有些认识是非常深刻的,这连中国人自己也没有意识到。  相似文献   

18.
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王朝,是比较特殊的朝代。元朝除用蒙文编修史书外,也很重视用汉文编修当代史,像实录、列传等等。元朝汉文当代史的修史机构是翰林国史院,其前身是翰林学士院与国史院。元朝官修汉文当代史的主要成果是到朝实录的编纂,按进呈时间可分类为五朝实录、世祖实录、三朝实录、仁家实录、英宗实录、四朝实录。  相似文献   

19.
1264年,忽必烈迁都燕京(今北京),在辽金时旧城的东北面建造大规模的新城和宫殿,号称大都。在忽必烈汗迁都大都的同时,蒙古帝国已经分裂成为五个大“兀鲁思”(Ulus汗国,领地),元朝皇帝仅只在名义上是这一联合体的最高统治者,其他四大“兀鲁思”(金账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儿汗国)已经各自执行了独立的政策,蒙古大汗实际上也无力过问他们。在十三世纪六十年代以后,作为蒙古帝国宗主君的元朝皇帝,其权力只及于直辖地(蒙古、汉地)以及别失八里、畏兀儿之地。十三世纪初叶中国的封建分立局面:北方的金朝,南方的宋朝,西北方面的西夏以及西辽,西南方面的大理以及吐蕃等地区,却因蒙古族所建立的元朝,借用军事上的强力造成了一个新的综合的统一王  相似文献   

20.
西藏在元朝时正式纳入中国版图,而元朝建立的帝师制度对西藏的统一,对西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以及在当时的政治稳定、中央政权的行政影响力扩大方面有重要的历史作用和意义,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