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用字母表示数”案例一: 师:老师第一次来你们班上课,和同学们还不熟悉,谁愿意介绍一下你自己,你叫什么名字? 今年多大了? 生:我叫丁雨琳,今年10岁。 (老师板书:小琳的岁数10) 师:你想知道张老师今年多少岁吗?猜猜看!  相似文献   

2.
统计多妙法     
【案例】“统计”教学片断:师:刚才,大家用数数、举手、分类排队的方法统计出了每种颜色花的盆数以及喜欢每种颜色花的人数。小动物看到大家学得这样高兴,也想来参加我们的统计活动,你们欢迎吗?生:欢迎。师:你们看,它们来了。(多媒体显示一幅动物奔跑的画面)师:有哪些小动物来参加我们的统计活动?生:有老虎、小狗、大象和马。师:每种动物各来了多少?生:没有数。师:那我们再来看一遍,这次你们可要数仔细。(多媒体再演示一遍,生开始数。)生:老师,你放得太快了,能不能放慢一点。生:老师,小动物太多了,我们还是没有数出来。……师:看来光靠数还…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可是,留意一下我们的课堂,学生真的成了学习的主人吗?笔者曾有这么一段经历,让我明白,理念与实践的确存在距离,它们的联结需要我们教师通过不断的反思来完善。“生活中的数”是北师大版课标教材数学第二册中的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经历、体验数法的多样化并优化是本节课应关注的焦点。于是,我在试教时作了这样的设计:(多媒体课件出示:100只气球)师:这里有多少气球?请你估计一下。(生答略)师:要知道到底有多少个气球,你有什么办法?生:数一数。师:…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感知师:小朋友,今天我们比赛一下,看哪组的同学表现得最好,老师就送给他们红五星。(出示各色花)有一位一年级的小朋友在学校各方面的表现都不错,得了这么多的花!这花漂亮吗?这些花有几种颜色?说说有哪些颜色?怎样才能知道各种颜色的花有几朵?(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师生共同数出红花的朵数。)师:我们刚才数数的过程就是对数据进行统计的过程。(板书:统计)师:大家想把各色花统计下来吗?老师给大家请来一个好帮手。(看例1)【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同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接着引…  相似文献   

5.
【案例】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嫦娥奔月》第一教时。(指导学生朗读词语)师:通过课前的预习,你理解了哪些新词呢?生:我理解了“敬重”一词,意思是恭敬尊重。师:那读这个词的时候,你想到了谁?生:我想到了后羿。生:我理解了“奸诈”一词,意思是虚伪、狡诈。师:你读这个词想到了谁呢?生:我想到了逢蒙。生:我理解了“贪婪“一词,意思是不知满足。师:你想到了谁?生:我想到了逢蒙。生:我理解了“接济“一词,意思是从物质上支援。师:你想到了谁?生:我想到了嫦娥。师:能结合课文内容,把这些词语适当归一下类吗?生:“敬重”是与后羿有关的,“接济”…  相似文献   

6.
鱼会伤心的     
黄清华 《四川教育》2004,(12):25-25
责编/王建强【案例】《数学》七年级“统计的意义”第二课时“从部分看全体”教学片段师:同学们,你们看过金鱼吗?请描述一下。(生描述金鱼的多彩多姿)师:若鱼缸里养有金鱼,你能够数清吗?生:能。师:如果把鱼缸变成一个大鱼塘,你还能数清吗?说说你的办法。生:把鱼塘的水放干,鱼塘内只剩下鱼,就好数了。生:我用电来把鱼全部烧死,鱼浮出水面,就数清了。(学生窃笑)生:在鱼塘中投毒药,把鱼全部毒死,鱼浮出水面,就数清了。(学生笑)生:在鱼塘水面倒满汽油并点燃,鱼缺氧而死,浮出水面,就数清了。(学生大笑)生:假如鱼塘里只有一条公(雄)鱼,把它杀死挂…  相似文献   

7.
一次颇有争议的教研活动参加某校数学教研活动,在“评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一课时,听课教师围绕这节课的“二次探究”环节—“—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与分母有怎样的关系”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形成了不同的意见。本环节的课堂教学实录如下:师:通过刚才的研究、分类,我们已经知道12、34、295、1425能化成有限小数,56、335、373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这些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关键与分!!!!!!!!!!!!!!!!!!!!!!!!!!"母有关,那与分母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动脑想一想。(学生思考)师:你有什么想法?与大家交流一下。生1:能化成有限小…  相似文献   

8.
教学七册“近似数3.0比近似数3精确”时,一教师的教法是: 师:哪些数能变近似数3? 生:……(举了些例子) 师:能变3的数,最小的是几? 生:最小的是2.5。师:最大的呢? 生:最大的是3.4。师:哪些数能变3.0呢? 生:……(也举了些例子) 师:能变3.0的数,最小的和最大的分别是几? 生:最小的是2.95,最大的是3.04。  相似文献   

9.
片断一:用好教材师:(课件出示课本主题情境图)叮叮和当当在一次郊游中遇到了一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师:能帮他们俩把东西分一分吗?谁先来分4个苹果?生: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到2个苹果。师:2瓶水呢?生:……师:每份分得同样多,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平均分”。师:可是蛋糕只有一个,还能平均分给2个同学吗?(生:能。)每人又分得多少呢?生:每人分得蛋糕的一半。师:(课件演示)是这样分吗?用手指指一指蛋糕的一半在哪里?师:看来把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蛋糕的“一半”。可是这一半该用怎样的数来表示呢?学生交流各自的想…  相似文献   

10.
引言:我们都有相同的体会:数学概念课和复习课不容易上出高潮和特色来,在贯彻新课标实践新理念中,总觉得这样的课更难把握。可笔者最近听了一节教学研讨课,上的是概念复习,听后顿觉耳目一新。 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苏教版小学第12册第60~61页“数的整除”及练习。 教学实录:1.日期导入师:今天是几月几日?生:3月12日。(师板书:312)师:今天我们来复习有关数的知识。(板书课题:数的整除)2.启发联想师:看到3和12,你想到了哪些有关“数的整除”的知识?生1:12能被3整除,3能整除12。师追问:你能说说为什么12能被3整除吗?再举个例子加以说…  相似文献   

11.
案例一、教师出题学生做学生任意报一个两位数,由教师组成“数字列车”。学生:(1)28,教师:28→16(2)15,15→5(3)87,87→56师:请仔细观察,第一节“数字车厢”和第二节“数字车厢”,这里有一个秘密,哪位同学能发现这个秘密?同桌可以交流一下。(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很快都举起了手。)生:我发现前一节“数字车厢”中十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就是后一节“车厢”中的数:2×8=16,1×5=5,8×7=56。师:你们同意吗?同学们真聪明!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开火车”的游戏好吗?要求:开数字列车,老师说前一节“车厢”,学生马上说出后一节“车厢…  相似文献   

12.
正【案例】上教版第二册《王冕学画》教学片断师:文中是怎样介绍王冕的呢?自己轻声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数一数有几句话。(生读文,数句子。)师:这段话共有几句话?手势表示。生:四句话。师:现在我请这排的小朋友一人一句开小火车读课文,其他人边听边想:这四句话分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册P85~P87“分数的意义”。一、创设情境,温故引新1.“数数”创设认知冲突。师:大家会数数吗?生:会。师:好!请同学们看到屏幕上出现几个圆,就数几。(出现1个圆、3个圆、2个圆。)生(齐):1、3、2。师出示35个圆。生:……(无法数出。)反思:数数过  相似文献   

14.
有余数的除法是三册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一教师用“发现法”进行教学,收到了良好效果。现将其主要教学片断概述如下。师:把8个苹果分给小朋友,每人分2个,能分给几个小朋友?怎样列算式? 生:能分给4个小朋友。算式是8÷2=4(人)。师:把8个苹果分给小朋友,每人分3个,能分给几个小朋友?请大家用小棒摆一摆后再回答。摆完小棒,发现了问题答案的学生纷纷作答。一学生说:“能分给3个小朋友。”另一学生说:  相似文献   

15.
第一课时师■们,在第四册教材中。我们学习了《黄山奇石》一课。谁能说出黄山有哪些奇石呢? 生:有“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 师:还有哪些? 生:还有“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金鸡叫天都”。 师:刚才同学所说的“天都”是指“天都峰”。今天我们学习的课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自然第十册【片段一】师:现在我们知道耳朵的构造了,谁能猜想一下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生:我是这样想的:声波由耳廓传播到外耳道,外耳道传播到耳膜,再到耳蜗,耳蜗抖动,听神经连着大脑,耳朵就可以听到声音了。师:哪位同学再猜测一下?[反思:科学探究既是学习方式,又是课程目标,而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猜想在传统教学中是很少见的。在这一教学片段中,我先让学生猜想:“谁能猜想一下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然后在以下教学步骤来验证他们的猜想是否正确。目的是使学生找到正确的思维方向,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习…  相似文献   

17.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片段一师:(板书课题)哪位小朋友能把课题有感情地朗读出来?生:浅水洼里的小鱼。师:声音真甜!你重读了“浅水洼”,是在提醒大家,小鱼在哪里?生:小鱼在“浅水洼里”。师:还有谁能读出不同的感情?生:浅水洼里的小鱼。师  相似文献   

18.
教师出示20和5两个数,问:“哪个是约数?哪个是倍数?”生:5是约数,20是倍数。师:说得对! 从上述对话中可以看出,师生对约数和倍数的概念,都是十分模糊的。教师在课堂上如此提问并肯定学生的答语,完全是教学中的一大失误。小学数学通用五年制八册42面上说:“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这里,“数a能被数b整除”,是产生“约数”与“倍数”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统计”总复习。 教学过程: 1.回顾旧知。师:大家回忆一下,在小学六年中我们学过哪些统计知识?生:我们学过统计图表。生:我们还学过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相似文献   

20.
一、初步感知 师:判断一个数能否被2、5整除,只要看这个数的哪一位?(个位)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如何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生:个位是3、6、9的数。 师:同桌相互检验两人学号能否被3整除。学号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