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学习质量是学习评估和改进的基础。学习质量是指学生接受学校教育服务前后的变化满足个体需求和社会需求的程度,其主要责任者是学生。基于此概念,学习质量评估可以分为"分析价值主体的需求""测量价值客体"和"判断价值客体满足价值主体的需求程度"三个步骤。  相似文献   

2.
自主学习是当前素质教育中讨论较多的话题,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要问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要求教师应该由过去单纯传授知识为主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中心的方向转变,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转变为主动学习知识的主体。  相似文献   

3.
质量和质量评价已经成为21世纪高教领域内的的关键词,以学习投入为理论基础的评价项目受到高教专家的关注,学习投入概念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发凸显。当前学界对该概念的解释依然模糊,甚至是混乱的。为更深入系统地理解学习投入概念,有必要对其研究进行溯源性回顾,探寻其演化过程和研究共识,从投入主体、直接客体和间接客体、投入程度、高等学习的情境脉络等方面对学习投入概念进行重新界定和解读。  相似文献   

4.
师生间的关系是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在讨论中,首先遇到的是教学的主客体概念问题。就目前的文献看,主要有:“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就不能居于主导地位”①,“人就是以自觉行为为很本目的主体”,因此师生都是教学的主体②;“教师与学生既是教育的主体,又是教育的客体。”③孰是孰非?笔者试谈点浅见,以求教于老师们。一、唯物的“主体”、“客体”观众所周知,主体和客体是哲学范畴的两个概念。唯心主义者黑格尔也讲主体  相似文献   

5.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到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体验”。体验是学习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就学习主体而言,是其情绪、感受、理解、联想等心理过程面对客体的激发与投入;就学习客体而言,是真善美等内在价值面向主体的显现和渗透。体验性是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到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体验”。体验是学习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就学习主体而言,是其情绪、感受、理解、联想等心理过程面对客体的激发与投入;就学习客体而言,是真善美等内在价值面向主体的显现和渗透。体验性是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韩如芳 《文教资料》2010,(25):116-118
随着价值现象向人类社会生活的全方位扩展和关于价值问题的讨论越来越普遍化,一个具有高度共识性的价值概念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考察价值现象产生、扩展和价值概念演化的过程可以发现,所有价值现象都具有三个共同的要素:主体、客体、主体需要和客体属性的一致和附合。这三个要素是构成价值概念的关键性要素。  相似文献   

8.
关系价值论     
客体价值论与主体价值论从不同的角度对价值哲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促进了价值哲学的发展。但是,它们却不能较好地解释价值概念、价值属性、价值载体等问题,是一种较为片面的理论。我们认为,关系价值论的提出,却能弥补客体价值论与主体价值论的不足。一、客体价值论的困惑客体价值论者认为,价值就是客体主体化的功能和属性,也就是已经纳入人类认识和实践范围内的客体能够满足作为主体的大多数人的一般需要的那些功能和属性。他们认为,价值的唯一属性是客观的,价值的唯一载体也只能是客体。我们认为,客体价值  相似文献   

9.
以学生为中心:现代远程教育的全新学习模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学生为中心,实现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是现代远程教育的全新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需要新体制、高科技以及丰富的学习环境的支持。在这一模式下,学生主体处于中心地位,教师、学习内容、学习同伴和学习反馈则成为客体;主体和客体通过多样而易于使用的媒体的链接而产生交互作用,在当前形势下,电大要注意宏观环境的创设、主体的培养、客体的建设,注意媒体的优化配置和综合利用,以努力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个别化自主学习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10.
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引入,为我们当前的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但要把这种模式真正运用好、贯彻下去,我们仍感任重道远。而建立恰当、完善的评价体系,正是发现不足、促进发展的重要途径。1.评价的主体:学生由评价的客体转变为评价的主体。传统教学是以“教”为中心,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在教学过程中通常只是由教师来对学生作出评价,教师是评价的主体,学生只能处于评价客体的地位,没有发表评论的权力。而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具有学习的自主性。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学习方法,实施学习计划。教师只是学习活…  相似文献   

11.
试论客体     
关于什么是客体,哲学界有许多各不相同的说法,有些甚至是互相对立的。本文不揣冒昧,也将关于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在此谈谈,以就教于哲学界前辈。 (一) 本文不同意把客体规定为整个客观世界的说法。我们所说的客体是与主体相对待的概念。认识的客体只能是认识主体的活动所指向的东西,是指进入主体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领域的东西。因为认识的主体总是历史的具体的,在一定社会历史阶段上的人并  相似文献   

12.
顾礼 《考试周刊》2009,(52):65-65
学习数学的过程,本质上是解决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矛盾的过程. 一、良好的心理素质、痴迷的学习兴趣--学好数学的前提.  相似文献   

13.
人生价值,是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问题,同时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理论问题和十分重要的现实问题。科学的认识人生价值,以个体而言,有助于正确的人生目标的确立。以群体而言,有助于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一、价值和人生价值的内涵 价值是一个使用很普遍、内容很复杂的概念。我们通常所说的价值,一般说来是指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概念,即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所谓价值,就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亦即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效应,是一个关系范畴。人生价值同样是客体与主体的问题,是指人们的实践活动所具有的满足社会和他人需要的积极作用,在人生价值中,人既是价值关系的主体,又是价值关系的客体,就  相似文献   

14.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按专题对客观事物进行独立自主的研究的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客体是客观事物,内容是主体运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按专题对客体进行独立自主的研究。在对"研究性学习"的探讨中,有一个问题是无法回避的,即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究竟应当怎样发挥作用,认识上存在误区,这势必会影响研究性学习的顺利开展。笔者想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首先,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不能只讲形式,急躁冒进。近一段时间里,学校里、传媒上,“研究性学习”成了一个时髦的名词不断…  相似文献   

15.
学习方式是当代教育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大多数学者认为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学习方式反映了学生在完成认知任务时的思维水平。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被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它以被动接受性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学生虚拟学习社区的构成要素包括主体、客体及社区环境。本文主要从构成要素的主体和客体两个方面进行探讨。社区的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其他助学者。其他助学者主要是指对虚拟学习感兴趣的、愿意参与社区学习交流的其他访问者,由于这类成员具有很强的流动性,本文主要对教师和学生进行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道德学习是高校德育研究的新领域,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研究大学生道德学习现状,要深刻把握当前大学生道德学习的时代境遇,注重发挥大学生道德学习的主体能动性,把处于客体地位的大学生视为主体,充分尊重其主体地位,并且认识到当前大学生道德学习素质的提升,有利于更好地把握大学生道德学习的规律,为我们制定适应当前大学生道德学习的策略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学生管理包括众多方面,其中如何认识学生的学习是搞好学生管理的重要支点。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认为应帮助学生深刻领会“‘创新’是学习的灵魂”这一观念,并运用到学习活动中去,充分发挥“创新”这一灵魂作用。一、如何帮助学生深刻领会“‘创新’是学习的灵魂”1.学习“起因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包含“从客体到主体”“从主体到客体”的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是“主体”,学生认识和实践的对象是客体。他们的学习活动,事实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客体引起主体的反应,制约着学习的目标、态度、方法和效果;一方面是主体按照自身的需…  相似文献   

19.
围绕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问题,重点阐述网络学习的概念、内涵,并对网络学习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为网络学习研究与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赵乐华 《继续教育》2012,(10):44-46
本文基于517份有效调查试测问卷结果,对当前网络背景下的网络自主学习现状与学生的能力素质情况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绝大多数远程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处于中初级阶段,学习的能动性与元认知能力不足、对外部环境的依赖性强等问题较为突出,因此提出在加强远程教育自主学习现状跟踪调查与能力测评的基础上,可考虑从自主学习的主体、客体与环境三个影响因素为切入点,采取"三管齐下"的措施对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