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生活,又描述着生活中的种种现象,抒发着对生活的种种情感.正如教育学家叶圣陶所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写作文离不开生活,作文教学也离不开对生活的观察、积累、体验和反思.因此,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地将写作与生活有效链接起来,让教学回归生活,通过体验和感悟生活,让学生们不断思考和创作,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培育创作情感,以作文形式描述生活、表达生活.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就应当让学生感受到浓浓的"生活味",把生活带进课堂.在课堂中再现生活,让学生感受和关注生活,作好素材的累积和生活的体验.如在五年级准备指导学生进行<难忘的一件事>这类文章的写作时,我在思考如何进行教学时突然想到了这段时间班上孩子疯玩着5角钱一张张的"三国卡片",于是有意进行引导教育和把生活拉进作文课堂中来.  相似文献   

3.
吴云新 《教师》2016,(4):19-2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提出"学生作文也是一种体验,一篇好作文应是学生的一种独特体验"。这些都表明作文是以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为题材的,是写学生自己的独特体验。作文是生活的反映,要开启学生的作文思路,就必须让作文教学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指导学生写出有独特体验的文章。所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尝试着进行了体验式作文教学,致力于创造现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会捕捉生活中精彩的片段,写出趣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惧怕写作的原因主要是生活之"源"干涸、阅读之"流"堵塞、思维之"路"迷惘、表达之"门"紧闭、实践之"趣"缺乏,所以要提倡"五体验"的作文教学.具体做法是走近生活,体验情感;有效阅读,体验迁移;多向思维,体验创新;流畅表达,体验交流;具体实践,体验成功.这样就能开发学生作文的个性潜能,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乐趣.  相似文献   

5.
让作文教学走向生活化,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参与生活、体验生活,把生活与习作紧密地联系起来,作文教学就会充满生命的活力. 一、观察生活,让学生"有米可炊" 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与思考,时时处处做生活的有心人,从生活中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 留心观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身边经常出现的人、发生的事,如果没有留心观察,便熟视无睹,知之甚少,许多有用的材料就会从自己的鼻子尖下溜走,写起文章来必然无米可炊、笔重千斤.  相似文献   

6.
杨哲华 《贵州教育》2008,(16):31-32
本人认为作文的基本规律是要让学生先认知、体验、感悟,才可能写出优美动人的文章来.基于此,笔者在小学低中年级段尝试使用了"听作文"的方法,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自主地感受作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将一些浅薄的认识与各位同仁探讨,以求抛砖引玉,共同探索小学作文教学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7.
正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上好课的提前,是学生动手、动脑了解学习内容的重要方法。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根据作文主题对实际生活进行探究体验,围绕作文要求进行句段的赏析整合,再紧扣习作主题展开深入而富有开放性的想象思考,这样写作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一、探究体验,让作文言之有物作文来源于生活,文章创作与生活有  相似文献   

8.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和土壤,没有丰富的生活内容就没有内容丰富的作文,没有真实的生活体验,就写不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实施生活化作文教学的过程进行初步探索:关注生活—积累生活—感悟生活—创造生活,即让作文素材的获取、积累和处理都体现出生活的内容,让作文教学和写作的过程都与生活紧密联系,真正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作文教学,让生活走进学生作文,让作文走近学生生活.  相似文献   

9.
<正>习作原是生命本真体验的一种自然流露,体验可以让作文成为学生心灵的舞蹈。一、融入生活,捕捉刹那的灵感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有我们取之不竭的作文材料。1.参与生活,激情的诞生学生习作的激情来自于生活的激情。把生活体验视为一种追求。然后才会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做生活的有心人。才会发现  相似文献   

10.
作文与生活联系紧密,写作离不开现实生活.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可以采用生活化教学策略,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悟生活,在生活化写作中融入自己的真实体验,让作文表达真情实感,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文章从结合作文习题、创设生活情境、提醒学生留心观察、教会学生观察生活的方法、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素材、鼓励学生自由写作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正小学作文教学,尤其是小学启蒙作文教学,应该让学生回到生活中去,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真谛,流露对生活体验的感受。追求文章的真实、文章里流露真切的感受才是我们启蒙作文教学的目标。在小学启蒙作文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展开教学。一、回归生活,收集素材——体验感受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特别是三年级的启蒙作文更是离不开生活,学生只有深入生活,从生活实践中体验过程、体验感受,收集生活中的素材,才能为写作打下坚实  相似文献   

12.
[模式意义] "让学生快乐地作文"是学生作文的理想追求和上乘境界.这一"快乐"不仅要体现在结果即已成篇的作文上--文章字里行间跳动着欢快的音符,洋溢着欢快的笑声,使人的生命像田野的草木一般享受阳光雨露,生机勃发;更要体现在过程即搜集素材、运用素材、实施素材和思想的重组与整合、盘活库存语言、滋生出新的产品中."快乐作文"其实质是给予学生宽松的写作环境,帮助学生孕育惬意的写作心境,使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忘却自我,摆脱私心杂念,一门心思致力于用书面文字放飞心中的思绪,直达生命与个性自由生长,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情感与灵魂回归一统的境地."活动型"作文的突起为这种境地的显现提供了可能.活动型作文教学是指在作文教学中以发现生活为侧重点,鼓励学生以各种亲身经历的活动为基础,体验生活、认识生活、探索和发现生活,在此基础上记录和表现生活的一种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3.
于小辉 《教育》2012,(36):53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现代语文教育研究表明,学生作文是体验,精品佳作一定是学生的独特体验。作文是以学生的体验为根基,抒写自己在特定情境中的独特体验。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获得真切的独特体验呢?链接生活让情境"如影随形""作文的外延就等于生活的外延。"教师应树立"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的作文理念,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大自然中的日月星辰、风霜雨雪、云蒸霞蔚、峰峦叠嶂、原野荒漠、江河湖海、溪泉瀑潭、都市美景、乡村风情、校园景观都可成为学生的观察对象,让  相似文献   

14.
要让中学生写出思想丰富、情趣高雅、文质优美的文章,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就要做到"三性": 一、培养学生作文要有生活性 人们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它告诉人们,无论是多么有厨艺的厨师,如果没有做出菜肴的各种材料,那是做不出色鲜味美的佳肴来的.同样,一个不管你多么有名气的作家,如果不深人生活获取创作的第一手材料,也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我们要学生写出好文章来,就必须让学生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做到心中、手中都有"米".如何让学生去获得这些"米"呢?  相似文献   

15.
黄喜雪 《教育导刊》2007,(10):32-33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许多学生害怕写作,一提笔总是抓耳挠腮,笔杆似有千钧重,尽管苦思冥想,依然觉得无话可说、无物可写.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在参与学生一次体验活动并了解了他们的感受后,笔者想起大诗人陆游的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顿生感悟:生活就是创作的源泉,我们得让学生从实践活动中真切地感受生活,让生活这股"活水"浇开写作之花.  相似文献   

16.
(一)学生要广泛深人生活,不断拓宽学习空间、实践空间和展示空间,充分积累写作素材.小学生正处于睁眼看世界的初期,心中充满着疑惑和好奇.所以要积极引导学生对生活作多方面的接触、感受、体验,由此产生丰富的内心体验,并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深刻性、多向性,使他们获取大量的作文素材,并点燃生命火花、思想火花,也使作文素材既量大面宽,又有创作价值.学生除了参加学校生活外,还要不断及时地介入到独特的家庭生活和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充实生活内容,提高生命质量,体味"生活真好、活着真好"的内蕴,唤醒他们理想的种子,激发他们写作表达的强烈需求.  相似文献   

17.
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如何让学生回归到为生活而作文的状态上来,让学生的作文真正和生活联系起来,是教师应该负的责任。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针对学生的实际,充分挖掘农村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让学生走进生活,从中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挖掘习作素材,使学生在真实的农村沃土中感受生活、体验人生,用手中的笔抒发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对于老师来说,要树立作文是学生的作文、作文是学生的生活、作文是学生的价值观的思想。让学生更有效地写作文,关键是构建崭新的作文教学体系。1.构建生活化的学生作文模式。学生在写作过程  相似文献   

19.
作文课外活动,是指在课内作文训练的基础上,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自觉地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地开展有益于作文的各项活动.开展作文课外活动,能引导学生乐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把生活、读书、作文紧密结合起来;还能切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促进个性的发展,提高整体素质,做到练笔和育人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0.
一、生活化作文教学以人为本,立足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化发展,遵循作文教学的规律,是作文教学性与人文性有机统一的结合点。1.生活化作文教学遵循学生认识和写作能力形成发展的规律,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和合理的训练序列,构建科学系统的训练体系,致力推进作文教学过程的生活化、素质化。同时,生活化作文倾注着主体的情感,充满着人生的体验,显示着沟通的渴望和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本体价值,具有丰富的人文性。2.作文教学应该将健全人格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发展结合起来,通过以生活世界为对象的写作,在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使学生通过体验感悟生活,深化对生活的认识,形成主体性的人格。二、作文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学生主体参与,自主写作,是生活化作文教学的出发点。1.教师不预设单纯的教学目标,不预设教学过程的运行轨迹,不套用教条的评判标准,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争取更多的个性张扬和思维发展。教师要更多地引导学生关注热爱生活、体验积累生活、感受发现生活,积淀表达、展示生活感悟的冲动,强化学生的表达意识,进入有话要说、不吐不快的境界。2.生活化作文教学要求强化自主写作。关键是教师搭台,学生唱戏,给学生学习写作的时间和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