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样的话,诗人偏要变个法子说。就说“愁”吧,人恐怕都是有些感受的,多数人的表达是:“愁”、“真愁”、“愁苦”、“忧愁”、“愁闷”,如此而已。看看大诗人李白的“愁”——“白发三千丈,  相似文献   

2.
愁本来是一种抽象的、高级的感情活动,但诗人借助丰富的想像和联想,用比喻等方法,赋予“愁”许许多多具体可感的形象。由于所受的外界触发不同,或由于生活积累不同,诗人笔下的“愁”也就千姿百态,异彩纷呈了。一是以山喻愁。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忧端齐终南,氵项洞不可掇。”把忧愁比喻成高耸的终南山。赵嘏的“夕阳楼上山重叠,未抵闲愁一倍多”是以重重叠叠的山比喻重重叠叠的愁。沈端节《菩萨蛮》:“春山万里共行色,客愁浓似春山碧。”把浓浓的客愁喻成春山浓浓的碧绿。这些诗句取山之“高”、“多”、“浓”,各有侧重。而苏…  相似文献   

3.
杨滗 《邯郸学院学报》2011,21(4):67-71,83
“赵女”是先秦以来,由美貌的赵地女子组成的特殊历史群体,以精通音律著称。作为后世诗词吟咏的重要对象之一,诗人围绕她们的相貌、才艺及其人生际遇,主要塑造出美女、倡女和怨女三类形象。通过这些形象表达了创作者对赵女的欣赏和同情,也反映出诗人们寄情于歌舞,寓愁于闺怨的情结。  相似文献   

4.
古诗词中有一些意象的意义是固定的 ,这些意象有着丰富特殊的文化内涵 ,它已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了 ,而是一种情感的象征。古人常用这些意象的象征意义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对这些惯用意象的特殊意义 ,我们必须了解 ,这对于拓展思维度 ,正确解读诗意 ,把握诗情很有帮助。一、南浦 :离愁别绪“南浦”这个意象 ,积累沉淀了战国诗人屈原之后历代诗人们的离别情感。不管是亲人离别也好 ,友人离别也好 ,恋人离别也好 ,总之联想起来的是一种令人黯然神伤的离愁别绪。如 :王维 :“送君南浦泪为丝 ,君向东州使我愁。为报故人憔悴尽 ,如今不似洛阳时…  相似文献   

5.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代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是脍炙人口、诵传千古的山水名篇。诗人用水乡多彩的景物和秋夜萧瑟幽寂的气氛渲染、勾画了一幅秋夜、孤舟、游子愁的多层次画面。而结句中敲响的“钟声”则更丰富了游子愁思想的意蕴,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美学意蕴。但是近千年来,围绕着这首诗的钟声、时间  相似文献   

6.
苍蝇原本是一种很不登大雅之堂的动物,但在不少现代诗歌中却成了一个带着特殊意蕴的意象,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意义,出现次数相当多。文章从“苍蝇”意象频繁出现的原因和“苍蝇”意象可能存在的几种含义这两方面来探究现代汉语诗中诗人笔下的有特殊意味的“苍蝇”。  相似文献   

7.
“愁”是一种无形的、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抽象的感情。然而在古代诗词曲中诗人们却使这“愁”有了数量,有了重量,有了长度,不仅如此,在他们笔下,“愁”还能运动。  相似文献   

8.
诗作者为了强调某种语气,或者突出某个内容,或者调和音节,特地调换句子词语的习惯次序。这种倒装的句式在古诗中常常见到。小学语文课本里的古诗,有不少诗句就是倒装句,现择取几例,仅供教学时参考: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草色遥看”是“遥看草色”的倒装。诗人为了突出“草色”,把它放在“遥看”之前。译为现代汉语是:远看嫩草呈现绿色,近看却好像没有。日暮客愁新(孟浩然《宿建德江》)“客愁新”是“客新愁”的倒装。诗人为了突出“愁”的“新”,把“新”置于“愁”的后面,这样一倒装,不仅强调了“愁”的“新”,而且调和了诗句的音…  相似文献   

9.
诗人选择的意象都会选取那些最能表现那种特定情思的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李清照的词《声声慢》用了淡酒、秋风、过雁、黄花、细雨、梧桐六个意象,成功表达了她作品“愁”的主调。  相似文献   

10.
“愁”这种无形无状、无轻无重的情感,被浪漫多情的文人描绘得摇曳生姿、风情万种。一、“愁”情千姿百态有思乡的愁,如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那悠悠的乡愁,在浩淼的江水上,在飘忽的白云里,诉尽了诗人心中的思乡情。  相似文献   

11.
奇人奇诗     
×××同学问:《秋浦歌》是一首写“愁”的诗。这首诗在写“愁”上有什么特点?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 答:这首诗借揽镜自照,描写了诗人的“自我”形象,抒发了蕴积极深的怨愤。诗的一开头,“白发三千丈“,突兀劈空而来,如奇峰壁起,慑人魂魄,令人生奇发懵,白发岂能“三千丈”之长呢?寻思之间,下句“缘愁似个长”,方疑义冰释。愁是根源。愁生白发,愁长所以白发长。愁有长度,可以丈量,把抽象心理实体化,既形象又生动。愁生白发,人所共晓。昔日伍子胥过昭关,一夜之间黑发尽成白丝,可见其愁之急之重。此处诗人却以白发之长——三千丈来譬喻怨愁之深之重!涛人以如此夸张浪漫手法写愁,可谓奇人奇诗,不  相似文献   

12.
戴望舒(1905——1950),现代象征派诗人,主要作品有《雨巷》、《寻梦者》、《我的记忆》等。《雨巷》是其代表作,为他赢得了“雨巷诗人”这一美誉。戴望舒的作品大多数都是短诗,却在当时的诗坛上,展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与意蕴。就如同这雨中逢着的结着愁怨的姑娘一样,神秘、哀婉又凄凉。《雨巷》结合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底蕴,又不忘收...  相似文献   

13.
石金凤 《教学随笔》2016,(5):147-147
在唐代诗人笔下,灯烛是一种富于审美意蕴的艺术形象,是反映诗人独特的情感活动的经典意象之一。它是诗人情感的寄托,所以被诗人赋予了多重意义。灯烛意象在晚唐诗人李商隐笔下频频出现,体现了诗人的特定心态、特定的情感模式和审美模式。灯烛意象,映射出诗人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是诗人现实世界里苦痛怅惘的象征,是诗人虚幻世界里希望光明的象征。  相似文献   

14.
在唐代诗人笔下,灯烛是一种富于审美意蕴的艺术形象,是反映诗人独特的情感活动的经典意象之一。它是诗人情感的寄托,所以被诗人赋予了多重意义。灯烛意象在晚唐诗人李商隐笔下频频出现,体现了诗人的特定心态、特定的情感模式和审美模式。灯烛意象,映射出诗人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是诗人现实世界里苦痛怅惘的象征,是诗人虚幻世界里希望光明的象征。  相似文献   

15.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脍炙人口的绝句为唐代诗人张继所作,它不仅一千二百多年来为国人所传唱,而且流传至日本,妇稚皆习诵之。诗人对诗中事件景物的描述是一种倒叙结构:先写所见之景,后写夜泊,而不是写先到客船再写所见之景。诗人运用的是“倒拈”这一艺术手法,为了突出一夜愁眠,诗人将生活中所发生的事件的次序,重新作了安排:  相似文献   

16.
《雨巷》所营造的意境美,与诗人在诗中所创设的几个典型而又独特的意象的作用是分不开的。“油纸伞”、“雨巷”、“丁香”、“姑娘”,这些意象本身就带着浓厚的江南地域文化韵味、深厚的民族文化意蕴,这些意象的组合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  相似文献   

17.
《柳州师专学报》2016,(6):62-65
从古至今,文人墨客在写诗作词时都喜欢运用各种意象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其中,"月"意象是诗人词人都非常钟爱的一种,被古今文人赋予了深刻的内涵。清代词人项鸿祚以写愁言恨著称,他的词集《忆云词》里运用了大量的"月"意象,这些"月"意象无不有着丰富而又深刻的意蕴。  相似文献   

18.
郑愁予是活跃在当代台湾诗坛的—位著名诗人。有人评价他说:“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他能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诗句华美,而且绝对是现代的。”他的这首《错误》便被誉为“现代抒隋诗的绝唱”。  相似文献   

19.
台湾当代诗人郑愁予的《雨说》之“雨”,可说是一个被诗人刻意拟人化与诗意化了的可爱形象。  相似文献   

20.
白居易一生因酒写下了数百首精妙诗篇,这些诗既表明了诗人与酒结下的非同寻常的缘分,同时还揭示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在酒的朦胧与醇香中,白居易或喜或悲或愁或叹的情绪起伏和忧伤国事虑念百姓的赤诚之心赫然映于我们眼前.对于白居易而言,酒可谓"知己",酒也是他用以讥讽豪族奢华冷酷的"武器",酒还是他诗情萌发的"催化剂".更重要的是,在酒与诗交融结合的过程中,诗人的个性美以及这些饮酒诗背后所蕴含的深层哲学意蕴更令我们敬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