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9 毫秒
1.
黄桂红 《文教资料》2012,(15):27-28
现代汉语副词“断乎”一词由古汉语中“断断乎”逐渐精简而成。“断断”是副词“断”通过构词法中动词重叠方式形成,“乎”紧跟其后,最初只是舒缓语气的助词,后逐渐凝固成一词,“乎”作为后缀附在副词“断断”之后构成新的副词“断断乎”。到了明代,随着双音节词汇大量的出现,双音节词逐渐取代单音节词或多音节词,“断断乎”从本来不在同一句法层次上的跨层结构中脱胎出来,演变为双音节“断乎”。  相似文献   

2.
反问句式“不亦……乎”之“亦”字,历来有两种解释,一为情态副词“也”字,一为音节衬字,这两种理解均使反问语气缓和。一般“不亦……乎”句式反问气势较强,“亦”字起加强语气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茜 《现代语文》2006,(4):75-77
“并”作为副词没有丰富的语义,句法意义也较为单纯,三个平面理论中最有创新意义的“语用”理论在对语气副词“并”的描写中得到彰显。语气副词“并”最重要的语用功能是预设否定,语气副词“并”的预设否定功能使语言所表达的意义更丰富。  相似文献   

4.
在《元曲选》宾白疑问句的是非问句中,根据疑问手段的不同可分五类,以带疑问语气词“么”为主要形式。是非问句中疑问语气词有“么、来、那、哩、也、乎”六个,表测度义的疑问副词十一个,有敢系、莫系、怕系、恐系。疑问副词“可”在是非问句中起纡缓语气和搭衬语调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河南淮滨方言的研究成果很少。淮滨方言中的“二半年”是一个高频语气副词,使用灵活,表情达意非常具体。通过从词性判别、语气特征、句法位置、与其他副词的共现、语义指向以及语用功能六个方面对语气副词“二半年”的多角度考察,旨在全方位分析淮滨方言语气副词“二半年”的用法。  相似文献   

6.
一、“无乃……乎”句式 古汉语中的“无乃”,大都被看成副词性固定结构,常与句末语气助词“乎”,前后呼应,构成“无乃……乎”句式,以测度、评议和反诘的语气表示遗憾、抗议和反对的肯定语意。这类句式,初看似很简单;但欲求甚解,仍须就“无乃”词性及其构成的句式,细加分析。  相似文献   

7.
汉语中存在两类表达语气义的副词:一类是“完全语气副词”,即语气义是副词本身表达出来的;另一类是“准语气副词”,语气义是副词与某一语义背景中的其他因素共同作用表达出来的。“还”是一个典型的准语气副词,本文分析并探究了它的语气义的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8.
语气副词“究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留学生在习得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误。结合中介语语料库中的语料以及留学生平时的作业,我们对留学生在习得语气副词“究竟”的过程中出现的偏误类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语气副词“究竟”的对外汉语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并”由动词向方式副词、范围副词和语气副词的演化,其根源均在于其本义中所蕴含的“一致关系”这个底层语义特征:方式副词是“同时”语义特征的突显结果;范围副词是“同时”语义特征抽象化为“都”的结果;其独特的语气副词根源在其本义更进一步抽象出的“双方之间的一致关系”,这个语义基因在“并”向语气副词演化时得到突显,并最终导致“并”演化出一般总括副词所不具有的语气副词用法.  相似文献   

10.
语气副词在副词中是较为独特的 ,其语法意义和形式都与其他副词有较大区别。语气副词在语气系统中所起的作用可归结为表述性功能、评价性功能和强调性功能三个方面 ,其中评价性功能主要体现在无标记语法结构和有标记语法结构两种形式上。  相似文献   

11.
从实词到范围副词,再从强调焦点的语气副词到兼表时体的语气副词,“都”的内部存在一脉相承的演化轨迹和清晰可辨的内在联系。由于“连”字的脱落,“都”的表义重心由全称量化转向了主观强调,进而从衍推行为程度的不适宜扩展到衍推行为结果的不合时宜,从而可以兼表时体。汉语中其实只有相辅相成的两个“都”一个是客观性的范围副词,一个是主观性的语气副词。  相似文献   

12.
越南学生运用汉语语气副词中常见的逻辑联系语偏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越南学生在运用汉语语气副词中产生的逻辑联系语偏误归纳为三种类型,即“逻辑联系语的误代”、“逻辑联系语的误加”和“逻辑联系语的位置不当”等,并进行分析和辩正。  相似文献   

13.
汉语史上,“莫”具有无定代词、否定副词、劝戒副词、语气副词四种词性,其演变过程大致上也依此顺序。“莫”继续语法化,变为构词成分,如北方话副词“莫非”中的“莫”。在“莫”的语法化过程中,主语的次类变换、句子结构的复杂化和句式、句子语气的变化诸方面是其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14.
佛教典籍在汉语史及古代汉语研究中具有相当独特而重要的地位。梁代释慧皎撰写的《高僧传》是目前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部传记体例的中土佛教文献,大致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语言风格,具有较高的语言研究价值。语气副词作为副词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类型,在语法、语用功能上与其他类型副词有很大不同。主要从语法功能、结构形式以及语用功能的角度对《高僧传》中的语气副词进行分类研究,发现《高僧传》中的语气副词十分丰富,除了继承上古已有的语气副词之外,还出现了大量新兴的双音节语气副词与副词词缀,整体上带有明显的过渡性和渐变性特点。  相似文献   

15.
“半天”一词在现代汉语尤其北方方言中应用广泛,可作为量词使用。在灵丘方言中“,半天”是一个典型的语气副词,在语句中位置灵活,句首、句中、句尾均可出现,可以表达醒悟、意外、怀疑和讽刺等多种语气,可以与其他副词共现,并具有丰富的语用功能。研究发现,语气副词“半天”是“动词+半天”构式的省略用法。灵丘方言中的语气副词“半天”是由其它词类虚化演变而来的。在“半天”虚化为语气副词的过程中,语境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试论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状语的疑问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状语的疑问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标记和强调。前者可以标记“反诘”和“揣度”两种语气,通过是否与句末语气词同现,这些标记副词可以分出等级;后者可以加强追究的疑问语气,其主要成员是“到底”和“究竟”。“究竟”的强调功能大于“到底”。  相似文献   

17.
语气副词是表示语气范畴的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我们将语气副词在功能语气和意志语气中所起的作用归结为三个方面:表述性功能、评价性功能和强调性功能。  相似文献   

18.
语气副词“势必”由非词的分立的句法单位词汇化而来。在古汉语中“势”与“必”共现有四种句法类型:其 “势必” VP;主语 “势必” VP;小句 “势必” VP;“势必” 小句。在这四种句法类型中,“势必”为副词的形式标志有三个:“其势必”中的“其”由指示代词转向人称代词;“势”的实指义虚化;“势必”居小句首表示一种主观态度。根据上述标志,“势必”作为副词形成于魏晋南北朝与唐宋时,完全成熟于元明清时期。其词汇化的主要因素是“势”的意义虚化,与“必”融合为一个复音副词。  相似文献   

19.
语气副词是表达语气的语法成分,也常常跟语用因素直接关联。语气副词既可出现于动态句子中,也可以用于静态短语中。本文援引“小句中枢说”和生成语法的“X-阶标理论”讨论不同位置上的语气副词的句法特征和语用功能的差异。我们进而认为,按照最简方案下“广义左向合并理论”,语气副词一律都是在语段生成时左向附加上去的,可以附加于VP,vP和TP等多种不同的句法节点,并非必然地附加于句子的最外层。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终于"、"总算"、"总归"因其在语义上的共同特征可以聚合成一个语气副词类型——归结义语气副词。本文考察了归结义语气副词的语用功能,认为它们具有表述功能、强调功能和元语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