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交往作为21世纪最具时代特色的人类交往行为,在文化交流和政治参与中都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和作用。网络交往的公共领域基本符合了哈贝马斯关于公共领域的预期。基于哈贝马斯的视角,我们将从公共领域理论的理论维度探讨网络交往的理论合法性。  相似文献   

2.
哈贝马斯由对当代西方社会问题的诊断而提出其交往行为理论。从消除技术异化角度看,哈氏交往行为理论包括交往行为和交往理性、语言交往的有效性要求、改善主体学习机制、建立主体间性等内容。哈氏交往行为理论带有鲜明的批判性、实践性和辩证否定性等特征,但同时又带有一定的调和、改良和“乌托邦”倾向。研究哈氏交往行为理论对消除工具理性张扬,使人类走出主体困境具有重要启迪性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私人交往与公共交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上,亚里士多德最早是在与私人交往相区别的意义上使用了公民交往的概念。在20世纪的哲学家中,哈贝马斯深入洞察了发生于近代劳动与交换领域的交往又与之相互疏离的市民的公共领域。这种交往可以被概括为公共交往,并在理论的思考上区别于私人交往。公共交往与私人交往的相互疏离,是近代以来的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果。私人交往关系在基本性质上是特殊主义的,人们用于支持朋友和伙伴间的友爱的基础也是共同交往所产生的感情关系。在公共生活中,交往关系是“普遍主义的”,这种关系上的相互有效性要求所诉诸的是人们对陌生人或“一般人”的法律的相互关系,以及基于这种关系的尊重与平等相待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作为交往行为的一种知识背景,生活世界也可以视为交往行为理论的经验出发地。可以认为,哈贝马斯是为了解决生活世界中面临的交往现实问题而提出他的交往行为理论。他力图以交往行为为核心提出“交往范式”的分析理论,并由此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重构。哈贝马斯所做出的“交往范式”对“劳动范式”的理论置换,这在他所处的晚期资本主义时代是有其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受哈贝马斯的“行为交往”理论的影响 ,教学活动被人们认为是一种交往活动 ,因教学交往在目的、主体、媒体、机制和方式等方面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交往 ,教学特殊理论说应运而生 ,并为主体性教学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6.
交往行为理论是哈巴马斯创建的全新理论架构。交往行为理论关于其运行境域、类型与合理性以及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等问题的论述,对课堂教学行为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主要体现于“课堂教学行为囿于生活世界之中”“课堂教学行为需以合乎理性为基础”“课堂教学行为应实现主体性与主体间性之间的统一”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大学是由教师和学生、大学和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特殊的交往行为构成的“公共领域”。因而大学的社会功能和运行绩效取决于,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教师和学生、大学和其他社会组织是否具备交往主体的共性?是否具备有效交往的“主体间性”?文章通过对现代大学的起源———中世纪大学的考察,以及现代大学困惑的分析,认为应将“投资—生产—需求”的分化和分工型现代大学人才培养模式,转向“投资方和需求方整合、需求方参与生产”的合作型人才培养模式,即通过重构主体间“需求整合的聚集式对话”促进现代大学交往主体的回归。  相似文献   

8.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评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哈贝马斯,其交往行为理论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一方面他顺应现代哲学潮流,完成了社会批判理论内部由意识的批判到语言的批判的“语官学转向”,另一方面其“语言交往”和“生活世界”的理论有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但他所强调的价值规范的超阶级性,对“生活世界”的作用的夸大,以及视语官为交往行为的决定因素等观点是应当批判的。  相似文献   

9.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作为当代传播关系建构的重要理论基础,为后来研究者在"人人都有权参与传播"的理想传播环境下依据交往理性原则进行语言表达和媒介使用的接近权找到了理论层面上的基点,但是哈贝马斯的理论缺乏客观性和具体性,并且其观点在历史辩证法方面存在着不足.文章以马克思传播思想中的交往思想为基点,对哈贝马斯的立场和观点上的唯心主义缺陷进行了评析,分析了马克思的交往行为理论在数字科学时代的历史唯物主义地位,为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在更高的价值层面对传播学学科领域提供理论指导提供了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0.
当今我国研究生教育状况并不令人十分满意,教与学严重脱节。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重视主体间的交往合理性,提倡通过对话达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一致”,这对研究生的交往式教学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同一性危机”,借鉴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对学校师生“德育共生机制”的建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许晓芸 《培训与研究》2006,23(7):74-75,89
现代性因子在乡村社会的扩张,使得农民的交往行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民交往对象的等级化、交往主体间关系的多元化、信任关系的“差序格局”都反映出这样一种逻辑:农民的交往行为选择是在传统“差序格局”基础上的一种理性选择,传统的“差序格局”正在走向理性化。  相似文献   

13.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概念得益于马克思的"社会劳动"思想的启发。但是哈贝马斯对交往行为的界定及其论述与马克思对交往问题的论述又有着本质的区别,尽管如此,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概念为我们进一步阐释马克思的交往理论,丰富历史唯物主义学说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内容,给我们以重要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14.
“生活世界”是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一个基本概念,它为哈氏的整个理论大厦提供了一个基石。但这种基石却是虚幻飘渺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中所说的“交往”相异甚至相反的交往。从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抗拮的角度对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进行反思,是走出理论与现实的悖论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5.
哈贝马斯认为交往行为是人最具合理性的行为,他试图通过以语言为媒介的交往行为理论重建历史唯物主义。文章分析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的特征:理解是交往行为的核心内容,语言是交往行为的媒介,生活世界和系统是交往行为的背景。在此基础上,探讨交往行为理论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6.
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对重构师生交往关系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在批判工具理性的基础上.分析了交往行为的合理性扣导致交往行为异化的原因。基于此理论.现代学校教育应警惕师生交往关系的异化.师生交往应以目的性价值统整工具性价值.凸显主体间的对话意识,通过有效的言语行为达成师生间的相互理解。  相似文献   

17.
交往行为是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基本行为之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对交往活动的积极参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在中西方都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其试图通过生活世界的重建、"公共领域"的改变,以及创立普遍语用原则,对人与人之间交往产生的矛盾进行干预,建立一整套有利于交往行为合理化的理论。借鉴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分析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问题背后的影响因素,并就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对大学生进行良好的人际沟通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的交往理论重视实践中主体间的交往关系,社会实践赋予交往行为特性,物质交往在全部交往行为中具有中心和基础地位。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侧重在程序公正的条件下,完全平等的主体通过在理性动机下有效真实的互动达成共识。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与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辩证关系,可以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测查了学生学业成绩、同伴交往与问题行为间的关系。发现学业成绩不良者和受同伴排斥者的问题行为比其他学生更多、更严重,他们都表现出与学习有关的过失行为和攻击性行为。这一结果为“学业失败和交往失败所引起的心理挫折是产生问题行为的重要原因”这一理论推断提供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交往中建构个体--教育交往审思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交往是指人们之间的相互往来,相互作用,作为人类的基本实践活动方式,有着不同的存在形态。同时,由于主体性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属性,因此,人类的交往关系也就体现为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教育交往是在教育这一特殊社会领域内人们基本的活动方式,与一般交往相比,教育交往有其特殊的内涵和意义,表现为教育交往是平等与不平等交往的统一,“手段性”与“目的性”交往的统一,“互动”与“教育”的双重性质,以及教育交往具有着促进个体在本体论,价值论,认识论意义上建构自我的特殊价值和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