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以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结构的转型”与“交往行为理论”为理论基础,分析了近代以来上海都市公共领域的产生及其市民的交往行为,并在此基础上对“交往理性”的现实性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2.
在交往中建构个体--教育交往审思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交往是指人们之间的相互往来,相互作用,作为人类的基本实践活动方式,有着不同的存在形态。同时,由于主体性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属性,因此,人类的交往关系也就体现为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教育交往是在教育这一特殊社会领域内人们基本的活动方式,与一般交往相比,教育交往有其特殊的内涵和意义,表现为教育交往是平等与不平等交往的统一,“手段性”与“目的性”交往的统一,“互动”与“教育”的双重性质,以及教育交往具有着促进个体在本体论,价值论,认识论意义上建构自我的特殊价值和功能。  相似文献   

3.
陈辉 《文教资料》2010,(16):90-92
在人类历史上,曾经有过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文明模式——农耕与游牧。在近代工业文明以前,整个世界的历史便是由农耕世界与游牧世界两者之间相互交往的过程所组成的,其交往过程主要为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三次冲击,这对近代工业文明的产生与发展起到了铺垫作用。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为人们的交往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交往环境,扩大了人们交往的范围和层次。网络交往成为一种潮流。但过度热衷于网络交往,会导致人们对现实交往需求的减少,从而拉大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的疏离、人与人关系的隔膜。尤其是对中小学生来说,网上环境较为复杂、虚假信息的存在、文化垃圾的堆积、腐朽思想的侵蚀等,严重损坏了网上交往环境,如果他们沉迷于网络交往,必然会对其健康成长,特别是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带来冲击。我们已经在前两期“热门话题”栏目刊登了《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构想与实践研究》及《互联网与青少年》两篇文章,与您共同探讨了网络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本期继续与您共同关注: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保证中小学生安全上网。  相似文献   

5.
张淑芹 《辽宁教育》2008,(11):12-13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过程也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谓交往,就是共在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促进。在交往中,师生在人格上完全平等,没有高下之分,是一种民主和谐、双向互助的关系。然而,在当前现实的师生关系中,却普遍存在着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6.
教育交往中的言语困境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现实语言是教育交往的媒介。语言只有转化为直接性的言语才能实现真正的教育交往。教育交往中的言语是言语主体在相互言说中表现“存在的事件”与“意义的生成”,是主体生命的自我表述。然而,教育交往中的言语已因缺失和异化而产生困境。具体表现为:言语主体,重教师话语霸权轻双向对话;言语目的,重工具性价值轻目的性价值;言语内容,重本源轻流传;言语过程,重感知轻体验;言语理解,重符应轻生成。教育交往中言语困境产生的缘由包括:教育疏离生活世界,教育价值取向的效率主义与教师权威的泛化等。走出教育交往中的言语困境必须:消解中心,加强对话;重构言语环境,激活主体意识;丰富言语内容,注重体验生成;回归生活世界,指向人生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红 《教学与管理》2001,(11):31-32
在论及有关教育的问题时,人们往往只注重老师与学生间的纵向关系——教育与被教育、教与学的关系,却很少涉及到学生与学生间的横向联系——相互交往、相互影响、相互教育。其实,学生之间的这种交往关系,是中学阶段的一个重要的教育环节。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之间的交往方式发生了新的变革。网络交往是一种新型的交往,赋予了人类社会生活全新的时空概念,给人类的物质交往关系注入了全新的内容,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在广度、深度、交往方式等诸多方面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同时网络也带来了一系列的伦理问题,例如现实社会中人际关系的疏离、人际情感的弱化等,需要对此加以规范和引导。  相似文献   

9.
网络交往作为21世纪最具时代特色的人类交往行为,在文化交流和政治参与中都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和作用。网络交往的公共领域基本符合了哈贝马斯关于公共领域的预期。基于哈贝马斯的视角,我们将从公共领域理论的理论维度探讨网络交往的理论合法性。  相似文献   

10.
交往空间作为主体交互活动的场域,体现并内在于社会关系,其发展变迁影响并型塑社会友善,二者呈现矛盾运动、相互建构的关系;伴随经济快速发展与城市化浪潮,我国原本基于“熟人社会”的友善也部分失去了社会基础而走向式微。现代友善建设需要交往空间的良性构建,其路径包括:在个体交往空间中构建爱与温馨的家庭生活空间;建立社会支持系统以缓解个体的孤独、焦虑与隔膜;在现代化进程中关注人的精神发展。在公共交往空间中注重抑恶扬善;净化公共交往空间的道德风气;强化公共交往中的人际信任。在网络交往空间中构建理性、平和的网络对话空间;加快网络空间的多元自律机制建设等。  相似文献   

11.
交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探讨的一个重要范畴。马克思主义交往观的基本内涵:交往的发展必然使民族史转变为世界历史,必然走向全球化;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构成了共产主义的物质前提;生产力和分工的发展导致了世界交往的形成。这些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交往与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历了 2 0世纪全球性大交往和大发展后的今天 ,交往问题与人的发展问题成为当代哲学的中心视野。令人遗憾的是 ,学术界仍存在着将两者割裂开来的倾向 ,即离开交往去研究人的发展或离开人的发展去研究交往。文章以为 ,交往与人的发展本是两个共生性问题 ,作为社会历史认知和社会发展实践的必要环节 ,只有将两者内在地结合起来实现更高层面的理论整合 ,才能揭示它们的真正内涵和完整意义 ,从而把握当代世界交往与人的发展的根本趋势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政治、文化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人们也进入了全球化交往的时代。现时代的交往呈现出许多积极的特征,同时也使现实交往中的人们感到前所未有的困惑。只有将交往问题的研究提高到交往理性研究的高度,才能把握问题的实质,真正解决交往的困惑。21世纪以来我国交往理性研究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关于哈贝马斯交往理性内涵的解读;二是关于交往理性能否以及如何承担起对分裂理性整合的问题;三是关于交往理性能否构建理想交往社会的问题;四是关于交往理性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交往关系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基础,是人类历史的起点,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从哲学意义上阐明“交往”的含义、根据、历史形式及社会功能,结合当前人类社会生活重大实践,为从交往角度客观理解全球化问题提供一个合理的维度。  相似文献   

15.
从社会学层面看,教育过程是一个社会过程。从交往的视角来考察,教育过程是一种特殊的交往,是以生成和发展人格为旨归的个人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变换过程。交往的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是:教育交往的主体,包括交往的双方即教师与学生;教育交往的中介化客体,包括交往手段和信息以及信息的载体;教育交往的情境。  相似文献   

16.
公民社会的核心是公与私的良性互动,公与私的良性互动在于公民社会的主体--公民对于公与私关系的处理.其中公权与私权、公利与私利、公德与私德以及公民与私民之间关系的良性互动是关键.这四对关系是公民社会中每一个公民都必须面对的基本关系,也是衡量现代公民社会的标准.处理好这四对关系是每个公民对公民社会建设的贡献,也是公民社会发...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是以资本强制为基础、经济交往为主体的全球化运动,其间伴随着文化交往与文化全球化。资本强制下的经济交往决定着文化交往与文化全球化,而文化交往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经济交往的成功实现。  相似文献   

18.
交往实践是时代哲学的主题。教育交往是一种特殊的交往。教育交往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具有差异性和独特性的主体之间的连续交往。教育交往的主体,包括交往的双方即教师与学生(也包括师生的个体与群体等)。教育交往的中介化客体,包括交往手段和信息以及信息的载体(语言、文字、符号等)。  相似文献   

19.
释赞宁是我国佛教史上一位具有重要地位的佛教史学家。他博学多识,长期担任高层僧职,深受最高统治者信任,与以士大夫为主体的统治阶层关系密切。对赞宁与士大夫交游进行考论可见赞宁与士大夫关系及探讨其中原因,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雅斯贝尔斯不仅从哲学层次上提出了“交往”理论,而且还将交往理论引入教育领域并作了深入的探讨,具体论述了交往在教育中的意义和大学中生命的精神“交往”,由此构成其交往教育观,这对于当今的教育尤其是大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