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年3月修订后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中国近代现代史》这样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宣告了标榜‘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的破产。”“破产”在《辞海》中的解释是“谓彻底失败”,那么洋务运动真的是到甲午中日战争就“彻底失败”了吗?我认为甲午战争的失败不能等同于洋务运动的失败。  相似文献   

2.
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影响重大,而且对日本、朝鲜以及远东政局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一、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1.甲午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破产。从19世纪60年代起,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清政府内部出现了以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藩等人为代表的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然而,甲午战争惨败,用事实证明了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也宣告了标榜“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的破产。2.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是中日双方签订…  相似文献   

3.
袁凤英 《新高考》2010,(4):40-40
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在“自强”、“求富”口号下推行的以举办近代军用及民用企业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涉及外交、军事、经济、文教等领域。甲午中日战争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这基本上是史学界和教学界的共识。那么,此定论的依据何在呢?我们判断洋务运动失败,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它不能使中国真正富强,  相似文献   

4.
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宣告了标榜“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的破产。对这个重要的历史结论,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简单解释为战争的失败证明洋务运动并未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只强调让学生识记。随着新课程教学的推进,我们备课组在讨论“洋务运动”这一内容的教学时,经过各自的表达、相互的启发、共同的探索,大家对洋务运动的破产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将之运用于教学实践之中,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整理成文呈现于此,请同仁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38页: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宣告了标榜“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的破产。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它们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聘请的一些洋匠利用中国官员不懂技术,进行敲诈勒索,谋取私利,使企业难以发展。二、清政府内部的顽固派,仇视一切洋务,百般阻挠和破坏,使洋务运动举步惟艰。三、整个洋务运动,在中央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仅凭地方上几个热心洋务的总督、巡抚去搞,力量既分散,又有限,难成大业。  相似文献   

6.
诊断者: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欧阳国亮课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诊断主题:“清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就宣告洋务运动失败了吗?”问题呈现:在学习人教版必修Ⅱ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时,当我讲到“洋务运动的结局和影响”这一教学内容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7.
从洋务运动看中国的近代化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是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一部分比较开明的大官僚发起的一场自救运动。这场运动前后历时30多年,创办了一大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并派遣幼童到欧美留学,开近代教育之先河。尽管随着甲午中日战争炮火的渐渐熄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但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知识,勇于实践与创新,为中国的近代化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却是不可磨灭的。  相似文献   

8.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时间跨度比较长的重要历史事件,传统的观点都将洋务运动的终结时间定在19世纪90年代,即以甲午战败为标志。由此,“甲午战争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一说一度成为历史的定论。然而,近些年来,通过对许多清史资料的发掘证实,甲午战后,洋务运动仍在继续,呈现深化的趋势,并与甲午战后风起云涌的变法思潮产生某种程度的合流。  相似文献   

9.
笔者对于“洋务运动破产终结的标志是甲午海战惨败”这一教材定论一直存有疑惑,半年来,通过广泛查阅,认为洋务非但未因战败而“彻底”破产,相反在总结教训、饱受刺激的同时,运动呈深化、扩大的趋势。获得全面、广泛的发展。其以甲午战争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伴随着清王朝的灭亡而终结。  相似文献   

10.
统编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9页有这样的表述:"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证明了洋务运动的破产。"这种说法似乎已是多年的定论,但如果我们仔细加以辨析,就会发现此论既不合逻辑,又没有历史依据,仍有继续深入探讨的必要。一、此论不合逻辑首先,一次战争的失败,能否作为"洋务运动的破产"的"证明"?洋务运动是一场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和工业经济的近代化运动.  相似文献   

11.
关于本课内容,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列举洋务派为‘自强一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学堂乐歌的产生背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出现了学习西方的洋务运动。自 1860年起,清政府为抵御外辱,为培养急需人才,开办了新式学校,尽管在这些学校中,没有近代意义上的学校音乐教育,但客观上为中国近代学校音乐教育的出现作了教育体制上的准备。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  相似文献   

13.
张宽胜 《池州师专学报》2004,18(1):78-80,100
维新运动是十九世纪末维新派掀起的一场政治改革运动。同时又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作为维新运动导火线的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的惨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全方位、深层次的震荡。维新派痛苦之余。深刻认识到。日本不仅政治制度优越于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而且更重要的是日本的“文明开化”造就了新的国民、新的理念、新的学识。因而维新派揭开了启蒙运动的序幕。  相似文献   

14.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剧,举国上下要求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经济上要求发展、自强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清政府为维持自己的统治,也开始调整政策,制定了详细的铁路政策,加强了对铁路的管理和经营,把铁路政策作为实现自强的重要方针之一。清政府的铁路政策经历了借款筑路阶段  相似文献   

15.
刘保均 《历史学习》2001,(12):20-21
洋务运动旧称同光新政或自强新政,是清政府在同治、光绪年问(19世纪60-90年代)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的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动。这场运动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却为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6.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两个甲子的轮回之后.又到了甲午年。一百二十年前的甲午之战,令人刻骨铭心:随着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的灰飞烟灭,晚清政府想通过洋务运动重振雄风的“自强梦”生生成了“致残梦”。经此一战,中国不仅被打断了近代化的进程,还彻底奠定了“东亚病夫”的地位,沦落到令人宰割的悲惨境地,连许多闻所未闻的小国也争相前来分一杯羹。  相似文献   

17.
对于洋务运动的性质,学术界过于强调了它的主观动机,即“维护封建专制制度”因而判定它的性质是反动的,面对洋务运动的历史进步性认识不足。对于洋务运动的具体评价,则多以甲午之战的失败证明洋务运动的破产,而对洋务运动的具体实践以及这一实践产生的实际效果对近代中国的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估计不足。本文从历史发展规律的角度和洋务运动的具体实践及实际效果这两个方面对洋务运动的历史进步性给予了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为解决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的问题,清政府内部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名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这场运动虽以破产而告终,但作为古老中国迈向近代化的第一次实践,它还是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教益。  相似文献   

19.
《申报》是中国近代创办最早的报刊,对甲午中日战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报道,为我们今天研究甲午中日战争提供了重要的史料。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重大事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申报》的资料分析,来透视甲午中日战争前国民的主要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20.
清末的经济政策与措施徐卫国甲午战后,内外交困的清朝政府曾被迫调整其经济政策与措施,本文是对这一过程的初步考察。一、清政府的反省与经济政策的变化1.“图强”“求富”举措的落空与民间的不满和要求甲午战前数十年间,清政府为挽救其统治危机而推行“自强新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