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已不再只是人们传统交往的通信工具,它逐渐成为网络空间人际交往借助的手段,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也随之面临严峻的考验.要解决大学生因使用网络而出现的"道德人格危机"问题,就应该正视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争取通过积极的方式去引导、调整和重新规范网络世界中大学生的道德生活,塑造大学生健全的网络交往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2.
在网络行为情境下,个体内在监督和调节能力减弱、道德情感体验趋于弱化、对网络道德规则和规范产生的敬畏感降低、个体内在道德建构自觉性下降、传统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力面临挑战等因素,都影响着青少年网络道德行为的践行.要增强青少年对网络世界的现实性认识,提高青少年网络角色与现实角色的认同统一性;完善网络社会规则,增强青少年对网络社会规则的认同与内化,提升个体内在道德建构效能;加强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监督与执法,增强网络法律与道德的权威性,提升个体网络道德敬畏感;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情感培育,提升青少年网络道德自律水平,有效促进青少年网络道德心理的形成与发展,不断提升青少年网络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3.
网络信息传播的全球化让青少年在扩大知识视野的同时,也面临着网络道德失范的危机。从社会学角度检视,当前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的现象比较普遍,危害较为严重。因此,学校应注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帮助青少年树立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道德,塑造青少年的网络人格,促进网络时代道德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进而使青少年在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网络道德问题实质是上网者本身在上网过程中所发生的道德问题。虚拟世界的道德是以现实世界的道德为基础的,起决定和支配作用的是现实的道德,网络道德不过是现实道德的拓展和延伸,但网络道德对现实道德也有着一定的反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青少年的网络道德问题倍受关注,如何健全网络道德建设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将根据问卷调查的反馈来探讨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6.
网络道德是网络时代的产物,网络的高速发展正以其惊人的速度和力量改变着传统社会中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及社会的道德体系。研究网络道德,探讨网络道德问题及其解决对策,对于完善网络道德体系、加强网络和谐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虽说当代中国社会的主流道德舆论和道德观念是积极、进步和向善的,但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领域也出现了程度不同的道德失范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在社会转型中传统道德约束力式微、道德缺乏法律等制度的支撑、道德教育和道德践行脱节等原因所导致。因此,塑造新型的道德文化需要多维度的治理建设,一是要把中国传统的整体本位道德原则与个人主义道德原则相融合;二是要建立和完善道德突出问题领域的法律制度;三是要做到道德教育和道德践行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网络关系已经成为了社会关系的一部分,它跟其它社会关系一样也面临着一系列严重的问题.网络道德和网络法律在本质上存在着诸多互补功能,两者必然成为调节网络的基本手段.但是,道德与法律自身代替不了网络道德制度和网络法律制度,终究网络问题的解决还要依靠未来科学合理的网络道德制度与网络法律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熊瑛 《湘南学院学报》2005,26(4):125-128
网络道德与现实社会道德之间存在一种部分与整体的辩证关系。现实社会道德对网络道德具有精神动力功能、评价功能、指向功能、规范功能、调节功能,网络道德是现实社会道德在虚拟网络上的延伸或再现。但是网络技术形成了网络道德行为的动态性;网络道德也可以张扬和强化现实社会的美德,催生出新的社会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而基于二者的这种辩证关系,加强现实社会道德教育,规范约束网络行为,是促进网络道德与现实社会道德良性互动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论网络道德失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计算机网络是把锐利的双仞剑,既为人类道德进步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催动了人类道德发展的进程,也引发了严重的网络道德失范。研究探讨网络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网络道德问题如网络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规范以及道德行为等,有利于我们在充分利用其提供的历史机遇时,抵御其负面效应,大力进行网络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1.
大学德育环境的网络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信息业的飞速发展,由计算机网络所形成的“虚拟环境”,正在对大学德育工作形成新的挑战。针对网络环境的德育价值,构筑良好的网络德育体系,是高校德育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给中学德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一方面,多元化的价值观特别是西方价值观对传统的中学生道德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另一方面,不良信息的泛滥、网络综合症的出现,以及网络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弱化又对中学生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在网络环境下加强中学生道德教育,占领互联网这一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需要在虚拟空间中继承和发扬传统道德中的有益资源,以克服互联网的负面效应,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是教学手段改革的必然趋势。本从网络教学发展的必然性和优势上入手,探讨了构建德育网络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德育网络教学模式的构建,将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21世纪将形成一个与当代工业社会具有不同特征的现代网络社会。因为现代网络社会是由人主宰的社会、既具有个体性,又具有群体性;既充满了人性,也滋长了人性中的劣根性;既具有有序性,也具有无序性;同时还具有政治性和阶级性,现代网络社会不是道德教育的真空地带。现代网络社会作为一个“虚拟”的社会,也是一个充满问题与矛盾的真实社会。它同当代工业社会一样,需要道德建设的支撑。网络道德建设是计算机网络的道德建设相结合的产物,它将打破道德建设的传统模式,开创道德建设的全新领域。  相似文献   

15.
网络道德教育包括网络涉及的道德教育和利用网络所进行的道德教育,对传统道德教育形成了挑战。我们可以从网络学习观念的树立、网络交往的正确引导、网络行为管理与指导机制的建立以及网络心理健康的调试和维护四个方面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6.
网络由于具有自由度高、不受约束,超越性强、远离现实,趣味性大的特点,具有一定的负效应。为了减小负效应,德育工作者应通过加强网络道德自律、培养慎独精神、改进网络德育内容、优化思想内涵等工作构建新型德育阵地,以加强网络道德教育。还应通过德育途径的转变和德育目标的转型,优化传统德育模式,以建立全新德育体系。同时还要加强新型德育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慎独"精神教育与青年学生网络道德修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慎独"是我国传统伦理道德实践的重要内容.历经各朝学者的倡导和诠释性发挥,早已形成包容着慎始、慎隐、慎微、慎言、慎欲、慎辨、慎终等具有积极意义的道德精神.融合这些精神加强上网青年学生的道德教育,必将大大提高青年学生网络道德修养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8.
网络教育中德育不同于第一、二代远程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中的德育,呈现出德育主体的多层次性主体的自主性、时空的广阔性、德育教学手段的高技术性和教学环境的虚拟性等特点,应对这些特点,应建立多层次的德育教学体系,同时建立感受母校人氛围的制度,开阔德育教育更大空间。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急剧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也给高校德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正确认识网络对高校德育的负面影响,将有助于高校德育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20.
转型时期,某些旧有的伦理规范已失去约束,新的道德规范体系未建立起来,道德建设出现"断层".具体表现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方面.社会经济结构巨变对传统道德的巨大冲击,社会道德控制机制的弱化与反道德思潮的影响,道德教育的扭曲变形等都导致了转型时期的道德失范.校正道德失范,必须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确定道德与经济的关系;用生产力标准充实更新道德标准;建立良性循环的道德规范运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