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篇
科学研究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技术进步使得技术性劳动成为人们追求物质利益和社会权利所必经的路径.技术性劳动资源与具体生产过程分布的不公正对社会正义产生了冲击,孕育于其中的劳动正义被迫衍生出与资本生产需要趋向一致的价值取向,造成现代社会诸多领域的正义价值彼此分离、个体与社会共同体之间的价值共识难以达成.技术进步的深入使得劳动正义遭遇的困境能够通过扩展劳动的技术性偏向得到自行消解.但这种消解方式植根于技术进步对劳动正义中的规范性与事实性、抽象性与现实性二元对立的思维框架,且在具体的技术性劳动过程中忽视了事实性与现实性维度的基础地位,加深了社会治理和全球治理中根深蒂固的非正义性难题.劳动正义价值的真理性与现实性处于深刻的矛盾之中.  相似文献   
3.
对世界的宇宙秩序之和谐(世界秩序之美)的追求是爱因斯坦锲而不舍进行科学探求的动机;和谐是爱因斯坦构建科学理论的方法论基础(研究方法之真);把科学理解为和谐(科学运用之善),全面理解科学的本质使命,是爱因斯坦科学的人文精神之所在.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刘同舫教授潜心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其对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等问题的深度探讨已以专著、论文、学术访谈和学术讲座等多种方式呈现于学界,受到学界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科学问题是科学主体对研究对象的已知背景与未知的内容之间的差距的主观反映。科学问题所反映的未知内容在不断地深化与拓展,即科学问题是进步的。而进步的动力是什么呢?科学问题的内在矛盾是科学问题进步的根本动力;科学主体的创造性思维是科学问题进步的直接动力;科学主体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社会需要是科学问题进步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6.
历史唯物主义是兼具批判性与建构性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伴随社会历史图景的不断丰富,其方法论呈现出由批判性阐述到建构性创造的“时代转换”,这种“时代转换”是理论自身历经社会发展、时代变迁而永葆生命力、影响力与感召力的关键所在。批判性与建构性有机统一的方法论特质为历史唯物主义实现“时代转换”奠定了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历史唯物主义实现“时代转换”提供了现实契机,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成就及其在全球化进程中所承担的责任与贡献为“时代转换”厚植了实践力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理念与实践方案的提出则是“时代转换”在当下的集中呈现。  相似文献   
7.
罗尔斯立足于自身正义论的理论脚本之上的教育公正观作为一种方法论原则,存在不可克服的理论困境。他的理论前提是建立在对人及人性纯粹的唯心主义假设和理解的基础上,是抽象的;他的理论视角是在统一尺度的规定下促进所有人的公平、平等,是片面的;他的理论归宿是以平均主义倾向追求分配上获得最大共识的真理性公正,是乌托邦的。我们应当以批判性的眼光看待罗尔斯的教育公正理论,警惕陷入罗尔斯教育公正理论情结,以防盲目地信仰其理论而做出与现实不相符的判断。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哲学史和认识史的回顾,力图揭示;西方形而上学文化传统对意义生成问题的回答囿于形而上学的范围,它只能以新的表现形式重复形而上学的诘难,虽然每一次重复都深化了哲学的基本问题,但脱离实践这一人类思维发生、发展的基础,是不可能跳出形而上学的循环的.本文结合语言学、符号学的理论,进而深入到思维结构和思维发生机制的微观领域,从意义生成和思维发展的层面上拓宽了对实践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作为公共政治理论课,是对函授专科生进行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当前,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急剧变化,特别是科技的飞速发展,函授生的思想比过去更为活跃,这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哲学原理课理论性强,内容较为抽象,为了增强哲学原理教学的吸引  相似文献   
10.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21世纪将形成一个与当代工业社会具有不同特征的现代网络社会。因为现代网络社会是由人主宰的社会、既具有个体性,又具有群体性;既充满了人性,也滋长了人性中的劣根性;既具有有序性,也具有无序性;同时还具有政治性和阶级性,现代网络社会不是道德教育的真空地带。现代网络社会作为一个“虚拟”的社会,也是一个充满问题与矛盾的真实社会。它同当代工业社会一样,需要道德建设的支撑。网络道德建设是计算机网络的道德建设相结合的产物,它将打破道德建设的传统模式,开创道德建设的全新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