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科学院长期实施以“三大奖”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奖励工作.2002年我院进行科技奖励制度重大改革,建立了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对杰出科学家和优秀科研集体给予奖励.  相似文献   

2.
为借鉴国内外科技奖励的成功经验,文章从奖励体系设置、奖励运行实施两方面阐述了国外科技奖励制度有关情况,从国家科技奖、省部级科技奖和社会力量设奖三方面介绍了我国"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科技奖励制度有关情况.在此基础上,针对新形势下我军科技奖励的改革工作提出启示建议.  相似文献   

3.
深入研究科技奖励制度对于建立和健全激励科技发展的政策和机制,促进科技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剖析科技奖励制度的内涵入手,概述了科技奖励的管理学和经济学两个方面的理论依据,详细地分析了科技奖励制度对我国科技发展、经济振兴、社会进步等方面起到的积极推动作用,在分析目前我国科技奖励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完善我国科技奖励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充分肯定我国现行科技奖励制度对鼓励发明创造,促进科技进步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的同时,对我国现行的科技奖励制度中存在的奖励对象的单一性、奖励形式的单一性、奖金来源的单一性,以及侧重于奖励成果和企业科技奖励工作薄弱等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在借鉴国外科技奖励经验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我国科技奖励制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科技奖励制度是激励科技创新的重要政策工具,在规范科技奖励、评价科技成果、指引创新方向方面意义重大。在国家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以及《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修订的背景下,以《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修订为研究起点,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奖励办法进行横向比较和实证分析,本文认为地方在深入推进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立法保障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地方科技奖励制度的系统性和及时性不足、奖项设置导向性仍需要加强、工作机制仍需进一步细化、社会力量设奖仍有待促进和规范等。据此,建议正确处理科技奖励制度改革和地方立法的关系,持续推进科技奖励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科技奖励工作机制和发挥社会力量作用,促进科技奖励制度法治化。  相似文献   

6.
林甫 《情报探索》2012,(10):57-61
通过对台湾海峡两岸科技奖励制度的奖励主体、奖项设置、奖励评审与监督、奖励投入、奖励激励效应的对比,分析两岸科技奖励制度的差异,以期取长补短,为完善国家科技奖励制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中国高校科技奖励工作是我国教育战线推动科学进步的一个重要环节.“能产生重大的经济效益”是高校科研工作者获得国家各级科技奖励的重要衡量条件之一.本文首先对科技奖励的经济效益进行界定,接下来对2006-2010年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的经济效益进行实证分析,总结“十一五”期间中国高校在科技奖励制度激励下科研成果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分布与发展规律,在肯定现有科技奖励制度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的同时,剖析科技奖励经济效益申报的现状,指出现有制度的弊端,最后为“十二五”及今后高校科技奖励的申报与评审工作提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奖励制度是我国科技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将科学技术奖励纳入了法制化轨道,确定了科技奖励的法律地位。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非常重视和关心科技奖励工作,把科技奖励制度改革作为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1999年5月23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签署国务院第265号令,发布《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这标志着我国科技奖励工作进入了依法发展的新阶段。 我省的科技奖励从1978年至今,已开展12次。其中,从1978年设立“青海省重要科技成果奖”到1984年,共奖励了685项重大科…  相似文献   

9.
根据评价指标选取的相关原则,结合学者们的前期研究成果及反复咨询多名专家意见,将国家科技奖励制度运行绩效评价指标分为奖励投入和奖励产出两大类.然后构建了融合层次分析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的AC2R评价模型,运用DEAP软件计算得到国家科技奖励制度运行绩效的有效值.研究表明:1979-2011年国家科技奖励制度运行绩效都没有同时达到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即奖励投入存在冗余现象,而奖励产出相对不足.因此,要提高国家科技奖励制度的运行绩效,从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结果来看,建议调整奖项设置,适当增加人物奖的比例,实行动态的奖金方案,并着力提高国家科技奖励制度的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社会科技奖励在科技奖励制度中占据显著地位,前期研究表明,知名度更高、影响力更广泛的社会科技奖励大多产生于科技发达国家。因此,作为政府科技奖励制度的对比研究,本研究聚焦于科技发达国家的社会科技奖励制度,选择覆盖美国、欧洲国家、日本等五国共计27种有代表性的社会科技奖励,以面向领域、奖励方式、评选标准、评审过程为主要调研维度,剖析各国社会科技奖励制度的突出特点。比较发现,主要发达国家社会科技奖励历史积淀与影响力并存,各国社会科技奖励制度有相似也有不同。继而,在概览我国社会科技奖励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与现实,提出助力我国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启示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非制度化科技奖励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对推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文章着重分析了明代末期前中国非制度化科技奖励的形式和特点,并指出了这些形式和特点的意义及对今天科技奖励制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聚焦2000—2019年广东省获得的国家级和省级科技项目成果,从获奖项目的专业领域、创新主体性质、地域来源等信息分析了新世纪以来广东省科技奖励工作的特征。研究发现,广东省科技奖励工作存在地域分布不平衡、个人奖励制度建设缓慢、科技获奖项目后评估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因此建议优化个人奖励设置、引导社会力量参评科技奖励、建立符合区域协同发展的科技奖励体系。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综述及专家咨询法将国家科技奖励制度运行绩效的基本影响因素假设为18个指标,采用网络调查法收集366份有效问卷,归纳调查对象对国家科技奖励制度运行绩效影响因素的认知情况,并采用t检验进行了显著性检验.然后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共因子,得到国家科技奖励制度运行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奖励设置的合理性、奖励客体的协调性、奖励时机的恰当性、评奖资格的严格性、激励方式的有效性、评审力度的大小、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及工作安排的规范性等八个指标,并据此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科技奖励是社会奖励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实施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我国十分重视科技奖励工作,1951年国家颁布《关于奖励有关生产的发明、技术改进和合理化建议》,1984年国务院正式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奖励条例》,1993年国务院又进行修订发布。还发布了各种单项奖励条例,如发明奖励条例、自然科学奖励条例,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励条例等。可以说已建立了一套奖励制度和完整的奖励体系,大大激发了我国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高等学校在国家科技奖励制度的激励下,充分调动广大科技…  相似文献   

15.
这些年来,第三军医大学科技奖励工作在全校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绩。自国家恢复科技奖励制度以来第三军医大学获得各级各类奖励1360项,其中国家奖45项,包括4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走在同类高校前面。随着国家和军队奖励改革的深入,第三军医大学科技奖励工作既面  相似文献   

16.
如何防范“侵权奖励”是科技奖励工作中的一个难题。本文从科技奖励制度与知识产权制度的不协调入手,分析了“侵权奖励”产生的原因,并对如何防范“侵权奖励”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国家科技奖励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问卷形式,调查了我国近4年获得国家科技奖励的成果转化及应用情况,分析得出国家科技奖励有效地促进了科技成果应用的结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完善科技奖励制度,提高国家科技计划立项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大力培育和推进科学共同体的奖励活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忠奎 《科研管理》1996,17(2):10-12
完整的科技奖励系统是由科学共同体内外部两个子奖励系统构成.在我国的科技奖励系统中,科学共同体内部奖励系统比较薄弱;加强科学共同体的科技奖励活动,是改进、完善我国科技奖励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中外科技奖励制度在奖励体制、主体结构、授予对象、资源配置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对我国的科技奖励制度改革具有启示作用:在规范和扶持的基础上进行科技奖励的社会分层;奖励资源配置上重视基础研究、社会科学研究、青年科技工作者;增加人物奖比重等。  相似文献   

20.
张楠 《科协论坛》2013,(6):42-43
在科技奖励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各国政府科技奖励和非政府科技奖励都是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我国非政府奖项作为国家科技奖励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仅有二十余年的历史且整体规模仍旧偏小,但在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文明等方面发挥了突出的作用。非政府奖励的正常运作,为保障科学建制良性运行和科学道德规范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成为了一种不可缺少的约束机制。而非政府科技奖励制度作为科技奖励制度的有益补充和不可或缺的单元,其中所涵盖的科普奖项也作为我国科技奖励制度中的组成部分,占据着一席之地。因此,对该领域进行较为详细的考察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