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唐代纳妾主要出干四个方面的原因,即无子、相悦、代妻和纵欲。纳妾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其中家人同意、订立契约一般是必需的,媒人中介在很多情况下可能也是必要的。纳妾有助干实现古代婚姻的目的,也可以为某些人提供生活的帮助、感情的慰藉,但其对家庭关系的消极影响也相当明显,主要表现为容易引起妻妾矛看、影响夫妻关系和导致其他家庭冲突。纳妾制度在今天已无可取之处.但并不能因此就否认其在古人的生活中曾经起过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纳妾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一夫一妻婚姻制的补充形式,在古代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明代的纳妾制度比较严格,对娶妾的数量和纳妾原因都有严格的限制,对纳妾的程序和礼仪也有相应规定。纳妾制度对社会及家庭关系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引起妻妾矛盾、夫妻关系紧张以及其他家庭悼突,并进一步引发社会冲突。  相似文献   

3.
家庭关系由婚姻关系和代际关系组成,受社会因素和家庭内部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宗教对家庭关系有着较大的影响.明清之际,随着传教士纷至沓来,他们在传播基督教教义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方"一夫一妻"制的婚姻观念,冲击着中国丑陋的纳妾制.而超越家庭的上帝之爱的观念传入中国后,则对中国封建的家长制有很大冲击,从而对中国家庭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近代洛阳、安阳两地出土北宋妾的墓志反映了她的家庭生活、与所生子女的关系和身后的丧葬等情况。妾谦卑自抑的言行举止和无助苦闷的生存状态,客观昭示了士大夫纳妾的普遍性、一夫多妾的家庭常态和法律确定的妾为良人中的贱类,体现了中古社会发展走势下处于渐变中的妾的特质。然而庶出子女地位同于嫡出,依随父亲出身为士人,嫡妻悉心抚养关系亲密,成人后也保持着士族间的婚姻和维系一夫一妻多妾的婚姻制度。  相似文献   

5.
论重婚罪     
我国重新出现的重婚犯罪具有异地重婚、隐瞒真情等特点.犯罪原因一是经济富有,二是享乐腐化,三是纳妾生子,四是法制观念淡薄.重婚犯罪危害严重,破坏一夫一妻制,破坏家庭.防碍社会安定团结,破坏计划生育.要采取切实办法加以防止.  相似文献   

6.
班级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具有其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组织秩序.个人在班级组织中的行动是由既定的组织章程和规范等规定的,从而保证班级组织中的行动的统一生和连续性.群体或组织的维持需要以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及组织秩序为保障,并需要坚持下来,并形成制度.班级生活的过程也就是制度维持的过程.换言之,一旦进入班级生活,小学生就从自然式的家庭生活这种单一方式中走出来,并开始接受群体生活制度的约束.小学生在家庭里也接受伦理、道德规范的约束,但这种约束来自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且多附有亲情的意味.由于家庭无法形成制度约束,所以家庭并不是一个制度化的场所.班级生活的开始是学生接受正式"制度"熏陶的开始,也是制度化进程的开始.  相似文献   

7.
家庭生活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但归纳起来也不外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大方面。这里我主要讲一下家庭的精神生活。家庭的精神生活主要指家庭成员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兴趣、追求。要运用家庭生活环境教育和影响孩子,作为父母从两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平民家庭是家庭主要成员没有任何政治、经济和法律特权的家庭.北朝时期平民家庭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家庭成员的生产.耕织结合、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并举,是其生产形式的典型概括.其支出则包括生产、生活、宗教信仰、婚丧嫁娶及缴纳赋税等各个方面.在这种简约型经济之下,收入和支出的不平衡状态,成为普通平民破产流亡的内在根源.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儿女英雄传》为例,从“父亲的地位”和“礼的的地位”两个角度阐述中国儒家伦理影响下的家庭结构。“父亲”这一概念,在中国文化背景的传统家庭中,除了高高在上的地位的体现,其意义还体现在家庭的继承关系上,包括生殖意义上的继承关系和儒家伦理道德的继承关系。通过对《儿女英雄传》中纳妾、婚礼仪式等的分析,阐明儒家伦理中的“礼教”观念和以儒家伦理为核心的大众文化山理。  相似文献   

10.
这无疑地是些恋爱的诗歌了.虽然同处在人间,而感情之不相同,有时竟比相隔数世纪或千万里还要厉害.在这个圈子里,把恋爱认为青年人的权利,对于纳妾嫖妓则认为无耻的恶行;而在那个圈子里,公开地纳妾嫖妓,对于青年讲恋爱倒非常疾首痛心;精神不相一致如此,自然对于恋爱诗的评价也有天渊之别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