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校长负责制与民主管理并不矛盾,二者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民主发挥得充分,有利于校长负责制目标的实现;而校长负责制也只有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才能取得成功。如何处理好这个关系呢?根据我们学校的经验,最重要的是以下几点。一、管理程序化只有程序化的管理,才能保证民主集中制的实现。为了实现程序化的管理,我们主要在两个方面下  相似文献   

2.
实现学校民主化管理,是教育体制改革的重大课题,是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决策者和组织者。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校长如何推动学校管理的民主化,其意义关乎学校整体工作的改革与发展,可谓举足轻重。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就学校管理民主化谈几点认识。实行校长负责制以后,校长权力的扩大,不等于教职工民主权力的缩小。实行校长负责制必须提倡民主集中制,必须处理好党政工三者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保证监督作用,充分发挥教职工参与管理和民主监督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校长负责制具…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规定:“中等及中等以下各类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实行校长负责制以来,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是,部分同志认为:“实行校长负责制,就是学校的事由校长一个人说了算。校长有决策权,不必贯彻民主集中制。”把实行校长负责制与贯彻民主集中制对立起来.少数校长决定学校重大事情,既不与党组织商量,也不  相似文献   

4.
校内人际关系直接影响着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一个校长如果处理好了校内人际关系,就能促使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就能增强集体凝聚力,从而保证学校工作朝着健康方向发展。校长校内人际关系要重点处理好以下四种关系。第一,正确处理校长与党支部的关系。如果校长是党员,从党内来讲,校长同支部应是党员个人与党组织的关系,校长应定期向支部汇报工作。即使校长不是党员,也应增强党的观念,自觉接受党组织的监督。第二,正确处理校长与支部书记的关系。校长负责制和支部书记的监督保证作用,在工作目标上是一致的,关系处理得好,就能…  相似文献   

5.
重要的问题在于贯彻好民主集中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中国特色高等学校管理体制的集中体现,也是在高等学校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的理论探索、实践总结和制度创新。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什么时候坚持了民主集中制原则,高校党委就能充分发挥总揽全局的领导核心作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就能顺利实行,学校的事业就兴旺、就发展;什么时候违背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就不能顺利执行,领导班子建设就会陷入困境,遇到难题,学校的发展就会遭受挫折,党的形象在学校就会受到损害。近年来,高校通过开展“三讲”教育、“警示”教育、“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6.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民主集中制在高教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领导体制,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保证。强化全面从严治党意识是执行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前提。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对高校加强党的建设、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校长负责制就是学校在上级宏观领导下,以校长全面负责为核心,同支部保证监督、教工民主管理相结合,为实现学校工作目标,充分发挥行政管理功能的学校领导关系的结构体系.经过多年的实践,笔者认为实行校长负责制应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相似文献   

8.
按照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要求,高校党委理应是学校依法治校的领导力量。在领导依法治校工作中,高校党委应正确处理与校长的关系,明确“领导”的重点和关键,严格执行工作程序,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依法领导,按章办事,做依法治校的模范。  相似文献   

9.
一、坚持民主集中制是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基础和重要保证校长负责制是“三位一体”的有机整体,它由“校长全面负责,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教代会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三方面组成的。它们相辅相成,互为作用,推进学校管理科学化、民  相似文献   

10.
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依法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明晰党委书记和校长的职权是这一制度得到全面落实的基本保障,在简要分析了现状后,从明确党委领导是集体领导而不是书记一人领导;处理好书记与校长的关系;明确书记、校长的职责;完善党委会议事制度;强化监督检查和制订相应实施细则等方面分析高校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校长负责制改革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各级各类中小学校普遍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负责制在调动了校长办学积极性、增加了学校办学自主权、取得了一定积极效果的同时,也显现出一定的弊端。如使学校处于外控的模式之下,英雄校长观被不断强化,学校民主管理机制远未健全等。要坚持和完善校长负责任制应处理好校长行政权力与教职工民主管理权利的关系,并规范中小学校长的选拔任用制度,使校长的选拔、任用、考评、培训等工作逐步规范和完善,促进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概括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中的内涵和合理性,指出这一体制目前在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相关法律法规对党委和校长的职责、二者间关系、实施程序和细则等方面的规定不完善,以及部分党委和校长管理经验的缺乏。借鉴我国公司法中关于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的相关规定,对改善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管理有效性提出如下思路。首先,清晰、具体地界定党委和校长的责任范围;其次,明确党委和校长之间的关系;第三,严格规范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运行流程和规则;最后,改进党委书记和校长选拔方式,建立监督和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13.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是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措施。它有利于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有利于增强学校内部活力,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但也给学校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如学校与上级教育部门的关系.学校校长与党支部书记的关系的处理,教职工积极性的调动等。能否处理好这些问题.关系着校长负责制能否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4.
论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学校领导体制。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符合依法治校的要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体现,能促进高等学校的科学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认识,并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完善这一体制:一是科学界定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内涵;二是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三是建立科学的决策程序和议事规则;四是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相似文献   

15.
一、校长负责制的实施现状 实施校长负责制,是为了让校长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拥有更多的主动权和自主权,充分发挥校长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能动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其目的是为了协调三个关系:一是协调校长与教育行政部门的关系,试图转变当时学校单纯作为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执行机构的状况,通过实行校长负责制来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二是协调校长与党支部的关系,试图转变当时学校名为集体领导,实际无人承担责任,办事效率低下的状况,通过实行校长负责制,明确校长作为学校的责任人,并从法律上赋予相应的权力;三是协调校长与教职工的关系,试图转变当时学校面临人事制度变革的艰难而被动的状况,赋予校长一定的决策和裁量权,  相似文献   

16.
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是领导体制。本文认为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必须处理好党委领导与校长负责、政治权威与学术权威、校长负责制与校董事会之间的关系。唯如此,才能深化这一领导体制的改革,才能保证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各项任务的完成。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党委是领导和决策的核心、校长是实施和执行党委决策的关键、民主集中制是加强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根本、领导班子的能力建设和素质是加强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基础等方面介绍论述了作者所在高职院加强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8.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指学校工作由学校党委统一领导、校长全面负责、部门执行落实、教授参与治校、教职工民主参与管理、办学治校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的学校内部的领导体制。本文以法规政策为依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系统分析新时期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内涵、特点,厘清几对重要的管理关系,认为只有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各项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各种复杂关系,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19.
我校于1984年开始试行校长负责制,实行党政职能分开。实践证明,这种管理体制符合学校现代科学管理需要,有利于发挥基层党政两个方面的职能作用,有利于管理效率的提高。根据我们多年实践体会,在实行校长负责制、处理好诸多的关系中,如何处理好党支部书记与校长的关系,是当前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中需要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我校实行书记、校长分设,并且两者关系处理较好。1985年以来,学校连续五年被评为市文明单位,多次被评为区教育系统先进党支部和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以来,如何全面正确理解学校“民主管理”,如何建立有效监督制约机制,既应支持校长独立行使职权,又要防止校长专断、滥用职权,是确保校长负责制正确实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扼要分析现今学校民主管理的现状,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观点和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