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演变过程中,出现过一种很有影响的“非意识形态论”,这个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和未来学家丹尼尔·贝尔。贝尔在他1960年出版的《意识形态的末路》中称,从1930年以来的20年中,“出现了一个简单的事实:对于激进的知识分子来说,那些陈旧的意识形态已丧失了它们的‘真理’和说服力,认真严肃的  相似文献   

2.
先行组织者与语文新课导入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行组织者是美国认知派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在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中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指学习新知识前呈现给学生的引导性材料。运用先行组织者的目的在于从外部影响学生的认知结构,帮助学生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知识之间建立起一座学习的桥梁,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它可以是一条定律,一个概念,一则故事,一首诗歌,一份图表,或一段说明性文字,甚至可以是学生的一次言语活动行为。“组织者的主要功能就是在学习者能够有意义地学习目前的课题之前,在他已经知道的东西和他需要知道的东西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它们的桥梁。”(奥苏贝尔《教育心…  相似文献   

3.
“美国氢弹之父”泰勒几乎每天都有十个新想法,其中有九个半是错的,但他不在乎。“每天半个新想法”积累起来,使泰勒获得巨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4.
一丹尼尔·贝尔 (DanielBell)是六十年代以来美国最著名的社会学家。不少流行观点—意识形态终结论、专家治国论、后工业社会理论等等都同他的名字有密切联系。贝尔的最重要著作是 1973年出版的《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和 1976年出版的《资本主义文化矛盾》 ,两者均已译成中文。一般认为贝尔是美国新保守主义思潮的主要代表 ,但对此不能作笼统的理解。根据贝尔自己的看法 ,他仅仅在文化方面才是一个保守主义者 ,理由是他“崇敬传统 ,相信对艺术作品的好坏应作出合理鉴定 ,还认为有必要在判断经验、艺术和教育价值方面 ,坚持依赖权威…  相似文献   

5.
近日,上海拉夏贝尔服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拉夏贝尔”)预披露了招股说明书,公司拟合计募资16.4亿元,用于零售网络扩展建设项目和新零售信息系统项目. 其实,这已经不是拉夏贝尔第一次备战资本市场.2012年拉夏贝尔排队)中刺IPO,其间经历IPO第8次“关闸”,最终于2013年折戟A股;2014年10月,公司登陆港交所;2015年10月再次递交A股招股书,但无后续进展.  相似文献   

6.
未来的21世纪,是特别需要创造的世纪;中国的通过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事业,是前所未有的开创性的事业.各界有识之士都非常关心发挥人的创造性及其相关的问题.不久前,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指出;“创新有两点,一是不要囿于前人的成就,二是不要怕犯错误.”“美国‘氢弹之父’泰勒几乎每天都有10个新想法,其中有9个半是错的,但他不在乎.‘每天半个对的新想法’积累起来,使泰勒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笔者对上述的基本观点深表赞同,只是对其中涉及的创造与错误的关系问题,认为相关情况复杂,还有深入探讨和具体分析的必要.本文拟对创造与错误的复杂多样的相互作用关系,作一些辩证思考.  相似文献   

7.
李爱萍 《教育》2011,(12):48-49
“‘新方式、新课堂’的改革要求教师从观念到行为,做一次嬗变。这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坚定的决心。新方式要让学生明白要学什么、怎么学、怎么说,并学会审视自己的想法,新课堂要让学生潜在的聪明变为实际的能力,这就是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和理想。”陈华顺这样述说自己的教学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8.
蔡正奋 《教育》2012,(3):16-16
“‘我没了想法’——这就是中国许多学生十几年呕心沥血‘被教育’的结果。我们唯一会做的就是在‘说说你的想法’的题下默写出‘标准答案’,然后在‘姓名’栏大笔一挥签上自己的名字,表示这是‘我的想法’,  相似文献   

9.
一、信息社会与中小学电子计算机教育 目前,世界上兴起的“新的产业革命”(美国科学家科塔莱克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称为“第三次浪潮”)的主要特征是新技术的迅速发展。所谓“新技术”,最有代表性的是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光纤通讯技术等,其中在微电子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电子计算机(也称“电脑”)更有广泛的用途,已进入社会的各个领域,替代了人们很大一部分脑力劳动。美国社会学家贝尔认为“电子计算机是智力技术的工具”,美国经济学家奈斯比特认为在信息社会里,“用作信息选择的电子计算机  相似文献   

10.
获奖背后     
<正> 获奖:无心插柳“上学期我们增加了科学课,有一节就是‘家乡水资源’。我们原来是想到同学家调查一天的用水量有多少,有没有节约用水……我们一边走一边商量,半路上,大家说起杏林湾有些地方的水特别脏,来了新想法,做起了‘家乡水资源’调查。哇!没有想到……”厦门市曾营小学的同学说起这件事,还有点难以置信!对了,他们没想到,自己“无心插柳柳成荫”——获奖了。得知获奖的消息,兴趣小组的成员高兴得抱成一团,又蹦又跳。组长高弘睿和组员江琳在上厕所的路上,乐得一会儿你看我,一会儿我看你,相视一笑就跳一次,每跳一次还要比比谁跳得高。  相似文献   

11.
[故事开路]美国电话发明家贝尔读小学的时候,是个淘气的学生。后来,贝尔和祖父一起生活了一年多。祖父是位声学家,经常教育贝尔要学好功课,还给他讲了许多有趣的科学知识。从此,贝尔不再贪玩了,他对科学知识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电话     
亚历山大·贝尔是位美国科学家,1876年,他制造了世界上第一部电话。贝尔1847年出生于苏格兰。后来,他在美国找到了工作——在一所新建的聋人学校里当老师。他喜欢帮助聋人,并努力想找到一种以导线传递声音的方法。贝尔认为,说话的声音是由不同的振动形成的,如果导线能够传递振动,那就一定能够传递人的声音。贝尔致力于这项工作,他的助手协助他一起工作了将近四年。他们都在努力使梦想成真。1874年的一天,贝尔正在一个房间里的接收器旁工作,突然,他从接收器里听到了从助手的房间里传来的声响。他匆匆跑到助手的房间里,大喊:“你在做什么?”贝…  相似文献   

13.
一、正视知识经济及其对教育的影响人类即将步入新世纪,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知识经济在全世界悄然兴起。“知识经济”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学者马克、鲁普、伯拉特和贝尔等人于60年代提出。尽管对知识经济有着不同的界定,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一、"先行组织者"概念简介"先行组织者"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的一个概念。奥苏贝尔通过实验强调学生的认知结构对新的学习有重大作用。他认为学生是否掌握新知识关键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相关概念。意义学习是通过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相关概念的相互影响才得以产生的,由于这种相互影响会导致新知识被内化到学生的旧的认知结构中,促使认知结构发生改变。因而,  相似文献   

15.
杨涵祺 《新作文》2011,(10):16-16
前年,我回老家过年时,长辈们发给我许多压岁钱。当时,我就兴奋地想:“我可以用这些钱去玩好多好多次‘宝贝梦想城’,还可以玩好多好多次‘探奇乐园’,还可以买很多很多的零食,吃很多次西餐,很多次自助餐和‘肯德基’!”可是我一把这个想法提出来,就遭到了老爸老妈一致反对。他们说我这是乱花钱,说钱是要用来干一些重要的事情的,比如像买书、交学费之类的事情。  相似文献   

16.
<正>第四次教《祝福》,笔者产生了一个新想法。钱理群老师说:“《祝福》中最惊心动魄的场面,无疑是村里的男人女人们从四面八方‘寻来’听(看)祥林嫂讲述她的阿毛被狼吃了的悲惨的故事。”祥林嫂活着时,鲁镇人反复“咀嚼赏鉴”她的不幸。当祥林嫂的死讯传来,鲁镇的人们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相似文献   

17.
记得在一次座谈会上,有一位大学校长风趣地说:“现在只能当‘看守内阁’、‘维持会会长’了”。在当前高教经费短缺、毕业生需求市场疲软、教育改革遇到种种困难的严峻形势下,产生这种想法是很自然、很普遍的。这里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要鼓劲,在困难面前要振奋精神,顽强拼博,锐意奋进。有了这种精神,我们就  相似文献   

18.
电话机是谁发明的?恐怕很多人会异口同声地说出美国发明家贝尔这个名字。不过,在贝尔之前,还有一位发明家曾为研制电话机做出过不小的贡献,他就是莱斯。  相似文献   

19.
若问电话机是谁发明的,恐怕很多人会异口同声地说出美国发明家贝尔这个名字。不过,在贝尔之前,还有一位发明家曾为研制电话机做出过不小的贡献,他就是莱斯。  相似文献   

20.
电话机是谁发明的?恐怕很多人会异口同声地说出美国发明家贝尔这个名字。不过,在贝尔之前,还有一位发明家曾为研制电话机作出过不小的贡献,他就是莱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