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共产国际与中共中央对农民运动态度的逐渐改变,毛泽东来到韶山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中国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之一的中共韶山特别支部,使之成为领导韶山革命的核心力量,对中国革命尤其是基层党的建设有着重要影响.在韶山,毛泽东成功地解决了当时融入乡村与党的建设这一艰难课题,积累了丰富而又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本文记述了鄞县籍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朱境我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1年皖南事变期间在上海、浙江、皖南等地所从事的抗日救亡工作,同时高度评价了他的崇高品格和不朽业绩。  相似文献   

3.
刘征 《文教资料》2008,(20):68-69
作为中国革命的第一个农村根据地,在土地革命战争前期,中共根据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主动地对井冈山采取了两取一舍的灵活战略,取得了明显的革命成效.在中共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取舍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国革命独特的"取一舍一取"的道路模式,推动革命波浪式向前发展,最终使中国革命在全国范围内取得胜利.本文通过探究中共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内在联系,揭示了中共和中国革命之间的诸多深刻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抗日战争即将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七大”的召开,对于党领导全国人民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历史功绩,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对于我们今天进行的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也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族田是宗族内部结构体系中极为重要的部分 ,是维持宗族的经济手段和财源。 2 0世纪上半期 ,族田在中国农村区域一定程度的继续存在 ,对农村经济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它不仅促使了无地农民在数量上的增多 ,而且还直接促使无地农民与宗族发生更为深刻的经济关系。而宗族则通过拥有一定数量的族田产生出一批以掌握祠产为特征的地主。中国共产党在创建农村根据地和开展土地革命过程中 ,对待族田的基本政策是进行没收与重新分配 ,以此来消灭被视为是与革命势力和目标格格不入的封建宗族制度的物质基础。正是这种带有决定意义的政策的实施 ,使宗族制度在当时中国农村社会遭到了最为严厉的打击  相似文献   

6.
费正清视阈中的毛泽东时代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正清不仅是美国著名的中国史专家,同时也是毛泽东时代的见证者和记录者.费正清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和观察思考,认为毛泽东所领导的革命是一场“为了老百姓”而重建中国的革命,给中国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是福音;毛泽东所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虽出现过一些失误,但仍不失为是一个伟大的创造性成就.无论是毛泽东所领导的革命还是社会主义建设,都是由为中华民族谋独立、解放、繁荣和为中国人民谋自由、民主、幸福这两大梦想所推动.  相似文献   

7.
关于民众参与革命的环境因素,已有的研究大部分是从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视角去考察的,这当然是一种较为重要的方法。也正是在此基础上,不以物质利益为中心,是从"民众"与"中共"互动的另一视角,希望在此问题上有所突破。苏区民众革命参与的动力机制有以下三个层面:首先革命的嵌入得益于一种非此即彼局面的初步形成,革命成为民众的"理性"选择;其次是中共党人对"不满"的汇集与解读,民众觉醒的逐步完成;最后是革命荣耀的"酿造",在总体决战与集体狂欢中革命洪流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唯物史观在党建领域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为解读中共历史提供了新视角,有助于全面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有助于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领导核心地位的认识,有助于正确把握中国共产党先领导和进行民主革命、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理所在,有助于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从中国共产党历史本质中抽引出来的科学理论、是正确判断和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应该坚持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9.
A.对十余年来有关遵义会议研究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和新的进展进行述评,主要是:遵义会议与中共独立自主的开端问题;遵义会议与中国革命历史转折及中共政治路线的转孪问题;遵义会议与红军的军事转折问题;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转折”中的作用及其在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早期格局中的地位问题;遵义会议与扎西会议的关系问题,其他重要问题。B.对十余年来遵义会议研究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0.
从配额制的兴衰看美国实现教育平等的法治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实现教育平等的历程中,配额扮演着关键的和富有争议的角色。早期的配额制度是种族歧视的工具;民权运动时代,配额成为矫正种族歧视、实现教育平等的有效措施;上世纪70年代之后的反向歧视诉讼,使种族优惠措施经历了严格的司法审查,配额最终被一些更为灵活、审慎的政策所替代。伴随着配额制度的兴衰,美国的种族关系经历了歧视、反歧视和反向歧视的曲折过程。在上世纪美国调整种族关系的关键时期,配额制度引发的司法审查和社会争议,最终促成了种族教育平等。  相似文献   

11.
李大钊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革命问题得出的新结论,给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铺奠了最初的基石.他在同时代人中最早认识到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及其对祖国命运的现实指导意义.中国人民正是从李大钊对十月革命的歌颂、宣传中看到了自己民族解放的新希望.而中共的诞生,则是对由十月革命发端的新的世界革命潮流的最直接的回音;他对中国革命问题所作的多方面的探索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他思想上高度重视建党工作,他站在中国革命有所附托的高度提出必须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主张,并成为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创始人.  相似文献   

12.
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中国后,蒋介石便采取各种手段大力加强专制独裁统治,基重要措施之一便是建立和加强特务组织。“中统”是国民党两个最大的特务组织之一,为CC系陈果夫、陈立夫所控制。1928年蒋介石授意陈果夫、陈立夫把“浙江革命同志会”扩大改组为“中央俱乐部”,从而形成以二陈为中心的CC系集团。1929年国民党三全大会后,陈立夫控制了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设立了“党务调查科”,1935年又扩充为“党务调查处”,派遣所谓的“肃反专员”深入到各省市党部和基层组织,从事侦破中共地下组织的特务活动。  相似文献   

13.
1928年6月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会议在共产国际的领导下集中讨论了中国革命前途等问题,但对于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共产国际却没有给予过多的意见。中共在共产国际干预不大的情况下,独立制定了中共成立以来最详尽的《妇女运动决议案》,总结了中共领导妇女运动的经验,对六大之后的中国妇女运动作出明确、有效的指示,为以后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领导中国革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四种实现形式: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整合,对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认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由革命与建设实践而形成马克思主义认识。中共创建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这四个方面表现了不同的内容与特色。  相似文献   

15.
中共革命是影响20世纪中国和世界走向的重大事件。传统的"革命史范式","现代化范式"和"后现代范式"并不能深入、全面地认识和阐释中共革命的复杂问题。"革命区系"研究倡导整体眼光、微观探讨、中观架构和宽视阈、多学科交叉及在"路径依赖"下对中共革命史进行跨时空比较研究,是当前中共革命史研究的新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是革命民主根据地社团大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社团管理思想和政策形成、成熟的重要时期。以陕甘宁边区为考察对象,具体探索党在抗战时期的社团管理政策。  相似文献   

17.
中共作为群众性政党,不是全民党,而是由无产阶级先进分子组成的,同时注重吸收中国各阶级各阶层各群体中的先进分子参加的政党.中共二大提出建立群众性政党的目标,到中共七大时成功的实现,这是中共适应革命形势发展提出的重要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对保持党的先进性,改善党员成分的结构,密切党群关系,实现革命领导权,增强中共夺取革命胜利的信心,产生了积极影响,并形成了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192 7年中国大革命失败后 ,革命形势进入低潮时期 ,但是共产党内出现了左倾情绪 ,无视这种低潮的形势 ,认为革命形势是继续高涨。陈独秀不避忌讳 ,明确指出革命形势是低潮而不是高潮 ,并对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和对党内的左倾错误政策进行坚决的抵制。  相似文献   

19.
罗长春 《成都师专学报》2007,26(1):44-46,50
解放战争初期,由于中共在华中地区的宣传动员不力,当地农村妇女参与革命的热情不高。中共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成功地动员了大量农村妇女参与到革命队伍中。农村妇女们有力地支持了解放区的各项革命活动,从而保证了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  相似文献   

20.
早在大革命时代,中国共产党因受孙中山、列宁提倡合作社和苏俄大力发展合作社的影响,就对当时工农运动中初兴的合作社潮流表示了热情支持。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为了坚持和巩固革命根据地,又大力发展生产、消费、粮食和信用等合作社,逐渐形成了自己在革命和建设中依重合作社的传统,以及发展合作运动以生产合作社为主,兼及各类、全面扶持的方针。当然,当时也出现了一些偏激的做法。所有这些,都对中国以后的合作运动产生了深刻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