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吝啬”的大富翁雨宣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是美国19世纪三大富翁之一。他一生至少赚过了10亿美元,捐出的就有75亿美元。但他自己平时花钱十分节俭。有一次,洛克菲勒下班想搭公车回家,差一毛钱,就向秘书借并说:“你一定得提醒我,免得我忘了。”秘书说:“...  相似文献   

2.
陈倩 《华夏文化》2006,(4):20-22
在正史史料中,常常会出现诸如“雨毛”、“雨土”、“雨血”、“雨木冰”等等词语,按照现代的语法解释,这些词语中的“雨”做动词,读去声。但是如果对它们只是作字面上的解释,不进行深入探讨,则很有可能会完全曲解史书的原意。如“雨毛”,今人对它的解释是:“雨毛,即细雨。”文  相似文献   

3.
相信看过美国电影《雨人》的观众,一定记得那位患有自闭症、却拥有超常计算能力的中年男子。片中的“雨人”患有孤独症,拥有着超常智慧,上知天下知地理,但却连衣着都不能自理。这部电影的放映,使自闭症这种病开始为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人们也开始把自闭症患称为“雨人”。  相似文献   

4.
雨和阳光     
雨断断续续地下了一整天,挡住了阳光,分不清是什么时候了,是中午还是下午。雨天,往往日子更容易打发。我喜欢雨,爱听淅淅沥沥的“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雨,”喜欢雨打芭蕉的声音。也许,雨声比江南丝竹更入耳,因为它不但像一首诗,更让雨中人感受“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淡淡的忧伤。  相似文献   

5.
擅长营造浪漫氛围的著名导演赵宝刚又一次在荧屏上掀起一股爱情的“雾雨风”,由他执导的言情新作《像雾像雨又像风》已在沪上播出10多集,然而,这部从开拍之时起就备受瞩目的戏却并未产生预期的轰动效应,不少观众有些失望地说,此剧“精美的镜头画面、漂亮的明星演员难掩其内容的苍白”。  相似文献   

6.
武维春 《寻根》2009,(2):49-53
清初“四王”在画坛影响甚大,创娄东、虞山画派,其中王原祁得到康熙皇帝的赏识,曾任《佩文斋书画谱》总裁,“四王”对山水画发表的意见,在当时是举足轻重的。王原祁在他的画论著作《雨窗漫笔》开篇有这样一段话:  相似文献   

7.
在上世妃末到本世妃四、五十年代之间,山东省蓬莱地区出生过一文一武雨个大人物,迄今尚为鲁人所艳称。“一武”指的是吴子玉(佩孚)将军(1874—1937),他当时是北洋直系军阀首领,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后为国民革命军所败。他平生以“三不”(不出洋,不入租界地,不纳妾)自律。晚年寓居北平(今北京市)。“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占领北平、天津,多次威胁利诱,要他  相似文献   

8.
马太·帕克英国牧师。英语中的成语“大鼻子帕克”就是来源于他的名字。“大鼻子帕克”的含义是“爱管别人闲事的人”。帕克是英国伊丽莎白一世时期坎特伯雷地区的大主教,他尽管腼腆,温文尔雅,但主管着教堂的一切事务,于是,他的政敌就叫他“大鼻子帕克”。梯尔·布莱希丹麦天文学家。在一次决斗中,他的鼻尖被对手用剑削掉了。后来,他装上一个黄金做的假鼻子,这恐怕是价格最贵、分量最重的鼻子了。西兰诺·蒂·伯乔兰克法国诗人、小说家。伯乔兰克是个思想活跃人物。他因鼻子长的奇特,曾与侮辱他的人进行了* 余次决斗。托马斯·韦…  相似文献   

9.
塞万提斯:“雷邦多的独臂人” 《堂·吉诃德》的作者塞万提斯是西班牙的爱国军人。雷邦多海战爆发时,他正发着高烧,躺在“马尔凯萨”号的舰舱里昏迷不醒。但战斗一打响,他立刻清醒过来,挣扎着站立起来,戴上头盔,操起长剑和盾牌;中到了甲板上,向舰长请战。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以来,海外一直存在着有关中国“金字塔”的种种传闻,就像海外仙山,缥缈在云雾之间,却又乍隐还现……(一)早期的西方“目击者”。(1912年)弗烈德·麦耶·斯克洛德是一个美国商人,他于1912年赶着大篷车从中国长城向内地贩卖东西。除了贩卖香烟、烟草、蜡烛等零杂物品,他还向蒙古人贩卖枪支和弹药。有一次当他经过内蒙与陕西的交界处时,他的中国旅伴——一个饶舌的老和尚对他说:“我们将经过金字塔。”“什么金字塔?”“就是陕西的金字塔。我不是跟你说过了吗?”“但你说的是墓葬。”“不是墓葬,它们是跟天一样高的山。虽…  相似文献   

11.
雨在義山     
讀義山詩,發現“雨”是其詩作中出現頻率很高的一個字。不論從人們常講的“意境”、“氛圍”、“形象”意義上,還是從稍稍拗口一點的“語象”、“詩境”的角度上看,“雨”是構成李商隱的詩的一個重要的因子。其重要性,當不在義山喜用的“金”、“玉”、“蝴蝶”、“柳”、“草”、“燭”、“書”、“夢”等等之下。  相似文献   

12.
郝岚 《世界文化》2006,(12):40-41
莎士比亚可谓世界级的文豪,耶鲁的著名教授哈罗德·布鲁姆更是在他的《西方正典》一书中将之称为“西方文学经典的核心”。他的论断相信不会有人反驳,不过一般提到经典,自然就具有了某种“正襟危坐”的性质。但当这位大师穿越时空,作品首度与中国人谋面的时候,情况却并非如此。但闻其名鲁迅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谈到莎士比亚的时候说:“严复谈起‘狭斯丕尔’,一提便完;梁启超说过‘莎士比亚’,也不见得有人注意”,此话不留情面,但的确属实。严复在光绪二十年(1894)翻译的赫胥黎《天演论·进微》篇中,提到了“词人狭斯丕尔”,还加了小注:“狭万历…  相似文献   

13.
199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意大利戏剧家达利奥·福(Dario Fo)堪称文学界的一位奇人,他的艺术创作和文艺观都很有特色。 出色的演员 达利奥·福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剧作家,而且是一位出色的演员。 尽管在西方文艺史上,剧作家同时也是演员的不乏其人,如莎士比亚、莫里哀等,但近世集剧作家与演员(特别是扮演丑角的演员)于一身的却是凤毛麟角。瑞典文学院在宣布诺贝尔文学奖时,称达利奥·福为“剧作家兼演员”,“多年来他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演出次数可能比任何当代戏剧家都多,影响巨大”。达利奥·福非常重视戏剧演出的独特效果,他曾引用德国剧作家兼导演布莱希特的话来说明“剧场与文学毫无关系”。他说:“真正的剧作,单是书面阅读肯定毫无乐趣;只有在舞台上它才光芒乍现。别人常把莫里哀的《唐璜》与《伪君子》说得天花乱坠,可是只有当我亲眼看到该剧的演出时,才体会到这些真是大师的杰作。”他还以自己对戏剧家哥尔多尼的《嘉年华会的最后一夜》的体验为例:在阅读剧本时,觉得那是哥尔多尼较差的作品,但舞台上演出的《嘉年华会的最后一夜》却深深地吸引住了他。“剧场与文学毫无关系”的提法虽然有些偏激,但“应当重视戏剧演出的独特效果”的呼吁无疑是切中要害的。 重...  相似文献   

14.
“马丁叔叔”今何在费石编译十年前,“马丁叔叔”随着荧屏步入了千家万户。人们,尤其是小朋友们,无不喜欢这位头戴天线、幽默热情的马丁叔叔。但马丁叔叔的扮演者是谁?他现在又在干什么呢?马丁叔叔的扮演者名叫雷·沃尔斯顿,他曾在《南太平洋》中扮演卢瑟·比利斯,...  相似文献   

15.
“但这是一次辉煌的大捷”伍德斯托克的布莱海姆宫,是在安女王时代由于马尔巴勒公爵在巴伐利亚的布莱海姆取得辉煌的胜利,女王赐予他的。目前由当代的马尔巴勒公爵在那里居住,有关这一次战役,罗伯特·索塞曾写过一首讽刺诗:“众口称赞这位公爵,因他赢得了这一伟大战役。”“但是,这究竟有什么得益?”小小的彼得金说。“那,我可说不出什么,”他回答说,“但那是一次辉煌的大捷。”  相似文献   

16.
“我希望能创造奇迹。”他在年轻的时候曾写出这样的心愿。在整个一生中,这个无与伦比的人在艺术、科技、认识人类、探索自然界的秘密方面都创造出了奇迹,到晚年时,他仍痛惜道,他一生的时光都给“虚度”掉了。历史笑了。“历史上从没有出现过如此多才多艺的天才。”法国历史学家泰恩写道,“从没有出现过有如此丰富的想象力,如此渴望永存不朽,在他在世的一百年中以及以后的几百年中被人广泛传诵的天才。”人们从不认为这样的赞扬言过其实,相反认为这样的赞扬还嫌不够,但又找不到恰如其分的赞词。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认为伦纳德·达·芬奇是一…  相似文献   

17.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是一篇自传性质的文章,以“五柳先生”自寓。文中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说出了他读书的态度与心得。对于这句话的意义,一般人的理解认为,这是诗人说他读书时但观大意,不像经生那样死抠字句。冯钝吟《杂录》曰:“陶公读书,止观大意,  相似文献   

18.
974年,勃列日涅夫已经68岁,他经常因过度疲劳而产生神经衰弱。但就在这个时候,他与克里姆林宫医院一位漂亮的女护士“邂逅相遇”并且“倾心相爱”了,这段姻缘对勃列日涅夫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勃列日涅夫的妻子维多利亚·彼得罗夫娜·勃列日涅娃一直患有严重的糖尿病,基本上需要长期住院治疗,因此他自然需要别的“女人”来填补空缺。于是一位漂亮的、会唱歌的女护士出现了。她原本是一个有夫之妇,丈夫是一位空军大尉,同勃列日涅夫亲近使他们获得了不少特权,包括在苏共中央的一栋公寓里拥有一套三居室的住宅,以及其他物质上的便利条件。这…  相似文献   

19.
男孩和树     
很久以前,有一棵高大的苹果树。一个小男孩每天喜欢来到这里,在大树周围玩耍。他爬上树顶采摘苹果,在树荫下打瞌睡……他爱这棵树,树也愿意和他玩。时间一天天地过去,孩子一天天地长大;他不再来树旁游玩。有一天,孩子来了,神色黯淡。“我们来一起玩吧,”树对男孩说。“我已不是一个小孩儿了,不再需要在你身边玩耍,”孩子回答说,“我现在要的是玩具,要的是买玩具的钱。”“真对不起,我没有钱,但你可以摘走我身上所有的果子,把它们变卖成钱,这样,你就有钱买玩具了。”男孩高兴万分,他采下树上的全部果子,兴高采烈地走了。从此,孩子再也没有来…  相似文献   

20.
据说当年仓颉造字时,天空传来哭泣声。不知道贝尔德在为自己的发明而雀跃时,是否意识到人类的生活将因此而改变,不知道他是否听到空中隐隐的哭泣,是否看到窗外如泪的雨点。不管是沉迷还是拒绝,电视已和空气、水一样,成为人类生活的必备要素。面对电视,我们很难用好坏、是非、善恶等字眼来评价。无论是从哪方面来讲,贝尔德都不是“电视之父”的最佳人选。他的文化水平不算高,只读过几年技术学校,然后去卖肥皂,不久就赋闲在家;经济上也十们占据,长期的饥饿和劳累击垮了他的身体。人们无法想象,贫病交加中的他竟制造出世界上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