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ΛCDM宇宙模型是现在研究宇宙演化的模型之一.结合现在天文观测得到的数据,利用这一模型对宇宙中暗能量的丰度进行了计算,结果给出了在这种模型下的比较符合实验观测结果与理论分析的暗能量丰度为74%,这表明了宇宙的大部分是由暗能量所构成.  相似文献   

2.
元宇宙作为前沿理念聚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载体,可为教育科学体系变革提供支撑。在梳理教育元宇宙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透过复杂性科学视野审视教育元宇宙。研究认为:教育元宇宙可理解为教育复杂系统的混合物理模型,利用教育复杂系统表征“教育”可以统括教育涉及的一切特性,是认识论层面的升华;通过混合物理模型刻画“元宇宙”能够深刻把握“链上虚拟世界”的本质,是方法论层面的落地。教育元宇宙的架构主要包括教育复杂系统框架和混合物理模型框架:前者的建立涉及复杂系统的结构、功能及机制,其功能维度的需求决定结构维度的设计,通过逻辑推演形成理论层面的概念模型;后者涵盖主观、客观及现实三部分,借助信息技术整合为实践层面的数值模型,其结构维度的计算引发功能维度的演化。教育元宇宙除在深度沉浸、具身交互、时空跨越、虚实融生等方面的教育赋能外,其深层应用在于探明教育复杂系统演化的规律、发展优化和调控教育系统的方法以及建立可解释的教育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3.
通过令宇宙标度因子R为额外维x_5的函数,我们对FRW模型做了一点修改,然后我们获得了一个5维度规.在假设不存在"高维物质"的条件下,利用卡鲁扎-克莱因理论我们得到了一种具有负压力的诱导物质—暗能量.这种诱导物质的有效物态方程参数为ω=-2/3.  相似文献   

4.
由197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伊·普利高津(I·Prigogine)创立的耗散结构论,揭示了整个物理宇宙在时间方面不可逆转的演化规律,已渗透到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和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具有普遍的科学意义。耗散结构论指出,任何一个与外界环境不断地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开放系统,在到达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区时,一旦系统的某个参量  相似文献   

5.
自翻译生态学这一概念的提出后,就不断有人对其从不同角度进行探讨.翻译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同构性.通过对二者进行比较,借助自然生态系统中能量在一条食物链内逐级递减、单向流动传递规律,来探讨翻译食物链中的能量流动规律."金字塔"这一图形很好地反映了翻译能量流动规律.能量流动过程中存在能量散失,不可能完全...  相似文献   

6.
“元宇宙”作为一种囊括多重技术、新型虚实相融的社会形态,对社会各界影响颇深,引起各领域的巨大变革,教育学界亦提出“教育元宇宙”的概念。聚焦课堂教学,衍生出两个重要论题:其一,教育元宇宙课堂区别于以往课堂的重要特征何在?其二,如何实施教育元宇宙课堂?文章首先简要概括元宇宙的由来以及教育元宇宙的研究情况;随后以重构主义(新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提出教育元宇宙课堂是智慧课堂的升级版;探索教育元宇宙课堂结构机制和运行机理。  相似文献   

7.
系统论认为,世界是由各种系统构成的,任何系统都处于其他系统的相互作用中,并在系统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同时,系统具有强烈的自组织性,自发地维持系统的稳定状态(平衡态)。在此基础上,比利时物理学家普利高津提出了“耗散结构”理论:系统在开放并远离平衡态的条件下,依靠不断地耗散外界的物质、能量与信息,实现由无序到有序、由低级到高级的无限进化的过程和趋势,这就是“耗散结构”。  相似文献   

8.
文章首先对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然后阐述了元宇宙助力职业教育发展的发力点与应用环境,接着分析了元宇宙职业教育场域搭建的基本构架,最后提出了元宇宙职业教育场域搭建路径,包括确定职教元宇宙体系结构与标准、构建职教元宇宙研发共同体、探索元宇宙职教场域的教学模式与策略。  相似文献   

9.
自然界中发生的一切过程,无论是否是可逆过程,都能满足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这是热力学第一定律揭示的热力学过程中能量量值关系的本质。热力学第二定律揭示的是热力学过程的方向问题,它本质上是一切不可逆过程应遵守的共同特性,沿实际过程的相反方向的过程是不会自动发生的其,定量关系是熵增加原理。熵是引入的一个新态函数,其意义是系统混乱程度的量度,虽然熵和能量有关,但两个定律的内在联系显得并不很密切。既然热力学第定律表明的是过程中能量满足的定量关系,那么,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否也应当是过程中能量变化方向所满足的关系呢?是。热力学第二定律就是能量均匀分布规律,可以用文字表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耗散结构理论认为,现实世界不是一个“现成的系统”,而是一个自发组织“演化着的系统”,具体解释是: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通过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即通过耗散,就可能自发组织起来,实现从无序到有  相似文献   

11.
宇宙负能量的存在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宇宙是由能量构成的,能量分为正能量和负能量,两种能量的性质完全相反.正能量形成基本粒子,负能量形成负的能量场.宇宙的形成及演变是正、负能量相互作用的结果.宇宙正、负能量之和时刻保持为零.任何一个系统、物体(物质)自发的运动趋势及最终结果,是使系统自身的能量变化为零.  相似文献   

12.
给出了相对论情况下热力学系统内能的变换关系,指出热力学系统的内能不遵从相对论的能量变换关系,而是在原变换关系的基础上还应加上,由于相对论的同时性的相对性所引起的修正.  相似文献   

13.
采用鲁棒区间算法解决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中的不确定性问题,开发一个鲁棒区间能源系统规划模型,通过求解得到模型全局最优解,以获得最小的能源成本及最优的能源分配方案.案例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此优化模型进行的综合环境约束的规划,能使城市能源消费整体结构得到优化,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可实现城市的能源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化传统中有诸多关于“势”的文论,“势”在中国古代文艺观念中已经存在了两千多年。现代物理学中有“位能”的概念,中文翻译为“势能”。从这两种概念所具有的基本特点来看,一定程度上两者是相通的。本文的重点是将“势能”这一概念拿到艺术领域中,力图从“势能”的角度去审视艺术的创作问题,在此主要提出了势能分析理论的概念系统,即势能分析理论的新概念:势能具、势能阈、势能场、势能流、势能阵。  相似文献   

15.
“生态纪”思想是解读发展的一种语言。“生态纪”就是地球地质——生命过程的未来走向,它有着坚实的科学基础。物理学以物质的本质和宇宙起源揭示了发展过程是能量的流动;生物学、生态学对生命本性的解读讲述了发展是怎样继续的,从而涉及了广泛联系和系统孤立是解决进化论和熵定律矛盾的关键;“生态纪”思想的提出涉及发展进步过程中自我本识的展现。  相似文献   

16.
商场建筑能源审计与节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能源审计是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中重要的环节。通过对南宁百货商场北楼的实践调查,审计该商场在运行中的建筑能耗情况,根据调查审计结果,分析商场建筑能耗的构成和特点,结合商场实际情况,从用能设备、能源管理、用能习惯三个方面分析节能潜力,提出健全能源计量、监管制度和降低能耗设备使用等节能措施。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不仅提出了“人的本质对象化”的命题,同时也提出了与此相对应的“自然的本质”和“自然力”的命题。从马克思的人与自然辩证和谐统一的整体性思想来看,应该还蕴涵着宇宙自然的本质力量自由创化的道理。由于宇宙自然的本质力量自由创化,产生了宇宙自然界千差万别的万事万物,体现了自由超越性的创造本原,不自觉地为后来形成的人类提供了享用、观赏和摹仿以及再创造的对象。这就是自然美的根源和本质。  相似文献   

18.
以算法为核心的程序(即“信息引擎”)是引领物质生存和发展的发动机;而由“物质能”所负载的“信息能”,是信息世界运动变化的真正动力。这样,就像宇宙万物是物质和信息的对立统一,“能量”则是物质能和信息能的对立统一。在物理学中,有质能转换,在信息学中有信息和信息能之间的相互转换。对于人类社会而言,信息就是知识,信息能就是智能,在知识和智能之间存在某种转换关系。如果说物质能是物理学的一个中心概念的话,那么信息能应当是信息科学的中心概念。在一定意义上说,信息科学主要是研究人类智能的本质和知识创新的机理,信息技术主要是开发一种人工智能技术去替代人的某些脑力劳动。  相似文献   

19.
第三宇宙速度的计算是个繁杂的多体问题,利用系统逃逸动能的可叠加性,将多体问题化为二体问题的叠加给出了一个可以计算第三宇宙速度数值的主项。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part of the series we discuss the standard cosmological model valid close to the big bang epoch. The origin of light nuclei is believed to have taken place within the first three minutes or so when the universe was very hot and dominated by radiation. Subsequently, it cooled down and today we should see radiation decoupled from matter but spread almost homogeneously all over the universe with a black body spectrum. This expectation has been realized by the discovery of the microwave background in 1965. Jayant V Narlikar Director, Inter-University Centre for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works on action at a distance in physics, new theories of gravitation and new models of the universe. He has made strong efforts to promete taaching and research in astronomy in the universities and also writes extensively in English and Marathi for a wider audience on science and other topi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