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6,(26):6-7
批评话语分析依据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通过分析语篇的语言特点及其生成的社会历史背景揭示语篇中含而不露的意识形态意义。文章运用批评话语分析的方法,从词汇选择、时态运用和转述引语三个方面对摘自时代周刊的一篇新闻评论进行解读,揭露语言背后的意识形态意义,表明作者反对和批判的立场。  相似文献   

2.
吴红燕 《英语辅导》2010,(4):120-122
新闻报道通过采集大量引语的方式来构建语篇,引语的形式和内容是决定报道者传递信息的关键因素。本文运用批评性话语分析方法,通过《中国日报》《纽约时报》和《泰晤士报》三家重要新闻传媒对阿拉法特病逝的新闻报道的对比,发现转述引语的形式和内容均体现报道者的主观态度和意图,从而揭示新闻报道中隐藏的意识形态内容。  相似文献   

3.
转述引语是新闻报道中的重要部分,它被认为可以增强报道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以批评话语分析理论为基础,从消息来源、转述方式和转述动词等方面分析了三篇英语新闻报道中的转述引语。研究表明,新闻报道中的转述引语并非绝对客观公正,报道者往往以各种方式对转述引语加以控制,使其按照自己的意识形态和交际目的采展示给读者。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话语分析的发展,关于转述言语的研究有了更深入的研究角度,研究者们已不再局限于在句法层面对引语进行研究,更多的是转向了语用语篇层面。本文以《华盛顿邮报》和《人民日报》的报道为例,对引语的转述形式和消息来源进行了初步比较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拟以《中国日报》和《时代周刊》对香港"占中"事件的报道为语料,以SPSS数据统计为工具,从批评话语分析的角度对新闻语篇中的转述方式、消息来源(互文性)进行初步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对"占中"事件报道上,中美媒体的引述方式差异很大,美媒体更倾向于直接引语;而消息来源上的方式上差异不大,但引述来源的倾向和频率上不同。二者隐性意识形态不同。  相似文献   

6.
新闻报道的客观、中立原则以及事实与价值判断相互分离的理念在西方有着悠久的历史,至今仍然是新闻业的主流报道理念,被奉为新闻业的职业规范和基本原则。新闻语篇中转述动词的使用旨在增强新闻报道的公正性、客观性和准确性。由于转述动词构成引语最直接的语境,具有预示和支配其理解的功能,转述动词常常舌头这被转述者或作者的态度及观点。本文拟以有限的语料为基础,考察《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中转述动词的使用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尝试对其使用转述语的异同做出初步解释。  相似文献   

7.
吴红燕 《英语辅导》2011,(2):162-164
批评性话语分析主要是通过分析大众语篇来揭示语篇中隐含的意识形态,其方法论主要建立在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基础上。本文旨在运用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框架,从引语、分类、标题三个方面分析了The New York Times中的15篇关于利比亚事件的新闻报道,揭示了新闻语篇中隐藏的权利和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8.
新闻语篇运用转述引语的目的是提高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公平性。转述引语往往要通过转述动词来引导,因此研究新闻语篇中的转述动词有利于揭示出新闻报道的真正意图和含义。本文以CNN上从2012年12月1日到31日的28篇新闻报道中出现的转述动词为研究对象,进而对积极转述动词和中性转述动词进行详细分析,以帮助读者了解报道者在进行新闻报道时所隐藏的真正意图,从而提高读者的批判性阅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批评话语分析旨在揭示掩藏在语言背后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本文从及物性和词类两个方面对《华盛顿邮报》有关中国废除劳教制度报道进行批评话语分析;揭示了该新闻隐藏的意识形态,同时验证了批评话语分析在新闻语篇分析上的实际应用价值和优势。  相似文献   

10.
批评话语分析是通过对大众语篇的语篇分析,揭示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的关系.本文以批评话语分析理论为基础,从及物性、分类、情态、消息来源等几方面对<华盛顿邮报>的一篇新闻报道进行分析,旨在揭示新闻语篇里的语言如何被意识形态影响,又如何传播和固化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新闻作为信息传播的进行最主要途径已经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关注。人们在分析英语新闻语篇时尤其关注新闻转述引语。虽然新闻报道一再强调客观、真实,但是报道者以不为人察觉的方式传递自己的观点,从而影响读者。通过对"China Daily"的一篇英语新闻进行深入的个案研究,从转述方式、转述动词和消息来源等方面考察在新闻转述引语中意识形态如何影响语言的运用,语言如何为意识形态服务,传播并强化特定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2.
转述言语作为新闻报道的关键要素,在新闻语篇中广泛存在,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重点。拟从转述类型的角度,借助语料库工具,对新闻语篇中的转述言语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针对筛选的部分对新闻语篇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从中发现,间接转述是新闻语篇中出现频度最高的转述类型,其次是直接转述,而其余的三种转述类型自由直接转述、自由间接转述以及叙述性转述则出现频度相对较少。在将语言学、新闻话语分析、语用学等理论应用于转述言语分析的基础上,引入语料库技术和工具,不但有助于加深读者对转述语言的认识,还进一步丰富了转述言语的研究方法和视角,同时对于英汉教学和新闻传播实践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就有限的语料分析中文报纸新闻标题中转述言语的形式和功能,从而使广大读者了解汉语新闻语篇中的转述言语的复杂性。本文主要分析的是直接引语、间接引语和警示引语在中文报纸新闻标题中的形式和功能。分析表明,各种形式上的转述言语为了实现不同的功能会发生一些变化,而报道者为了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在转述他人话语时也会充分利用这些变化。  相似文献   

14.
批评话语分析,作为一种话语分析方法,已经越来越受到语言学家的青睐。近年来,批评话语分析在新闻报道语篇、政治语篇、各类小说语篇中得到了重视和发展。但是这些语篇都属于文本语篇,而对于多模态语篇研究甚少。本文试图对多模态语篇进行批评话语分析,以现在非常火热的综艺类电影《奔跑吧兄弟》为例。  相似文献   

15.
新闻语篇常含蓄地反映意识形态,从批评话语分析角度出发,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分析工具,解读分析《纽约时报》、《中国日报》对于鹤岗矿难事件的报道,可以揭示不同新闻语篇背后权力、意识形态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批评语篇分析的理论为基础,以西方媒体关于中国"全面二孩"政策的网络新闻报道为语料,分析和解读媒介的话语特征:词汇和转述引语。研究认为对"二孩"报道的词汇选择上,西方倾向选用消极词汇并持否定态度。本文希望引导读者树立理性的解读新闻语篇的批判性意识。  相似文献   

17.
批评话语分析作为一种语言分析方法,已为许多社会科学如社会学、政治学、传播学、社会语言学所采用,正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大众语篇的分析来揭示语篇中权利和地位的不平等及意识形态。作为批评话语分析的一种有效工具,功能语法可以更有效地分析西方媒体的新闻报道,有助于增强读者对语篇的反控制意识。本文首先介绍一下功能语法与批评性话语分析之间的关系,接着,从及物性、语态和情态三个方面揭示新闻语篇所体现的意识形态,从而可以揭示报道者的意图和动机。  相似文献   

18.
批评性话语分析是公众语篇分析常用且行之有效的分析模式。西藏问题是影响中美关系的重要方面,而奥巴马在访华后就做出了会见达赖喇嘛的举动。本文以批评话语分析理论为基本框架,以功能语法为分析工具,对比分析了《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对奥巴马会见达赖喇嘛的报道,并以此探讨不同新闻语篇背后的权力、意识形态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梁娟 《华章》2008,(18)
新闻语篇中,作者可以通常通过言语转述来影响读者的观点,而那些没有改变转述内容的报道也可以通过改变间接转述性消息的转述动词和转述顺序来影响读者的观点.本文分析了一篇新闻语篇中的转述动词和转述顺序后,通过改变转述动词和转述顺序来改变了报道的引导结果,阐述了转述性动词和转述顺序在新闻语篇中的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20.
批评性语篇分析用来揭示语言、权利和意识形态3者之间的复杂关系。转述言语是新闻语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常以各种方式介入并影响读者对引语的理解,从而达到对意识形态的操控。通过对比分析中西方英文报刊中评述中国 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报道,发现中国的报道比西方媒体的报道更加客观,报道者通过运用“预先调整的直接引语”和“非明确的消息来源”以影响读者并传播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