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依托行业需求而生、面向区域需求而发展,兼具行业性与区域性的双重身份标识,赋予学校建设一流专业、培养特色人才的独特优势。但是仍面临着服务面向的诉求张力、专业结构布局的战略两难、人才培养的特色稀释等困境,究其原因在于学校服务面向的外部环境变化、结构布局的政策逻辑模糊、专业内涵建设的力度欠缺等。坚持人才培养定位行业特色、靶向施策优化专业格局、多措并举夯实专业内涵等是突破困境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域内现有20所本科应用型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呈现出总体专业布局结构、重点学科专业建设和新增专业与黑龙江省"十二五"重点发展产业不匹配的特点,为了优化专业布局,今后需要在专业设置的总体原则、优势学科群、优势专业群和专业内涵建设等方面进行完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3.
新农科建设的必要性、框架设计与实施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还是我国对农林业发展的新要求,都将使传统的农林产业领域发生深刻的变革,"新农科"建设成为农林院校调整优势学科布局、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寻求"立地"模式的必然选择。依据"新农科"建设核心要素,农林院校应形成与国家农林业发展战略布局相适应、与自身内涵发展相协调的专业布局优化动态调整新机制,建构面向需求的"新农科"的知识体系、组织架构和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随着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不断深入,专业建设必将实现螺旋式上升,但其深层次矛盾也随之日益凸显,以"职业岗位"单维面向的专业设置与布局问题重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全局规划性不强,基础性和整体性较差,配套资源匮乏等,仍滞后于内涵发展要求。从市场"需求端"和人才"供给侧"良性协调发展入手,审视现实问题,理实结合,析出专业设置与布局背后的理论分析范式,形塑基于"产业结构需求、学科基础、办学定位、教育教学资源"四维交织的专业设置与布局逻辑关系框架,历经三重判读,构建高职专业设置与布局的多重维度,把准专业方向,培育特色专业。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正逐渐从注重规模效益转向实现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专业的高质量发展,从安徽实践来看,目前高职院校存在专业布局与产业战略定位不匹配、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不适应、绩效追求与内涵建设不统一等问题,影响了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对此,建议明确方向,让专业布局符合新战略;做好对接,让专业培养面向新需求;注重内涵,让专业建设满足新要求,以产教融合为突破口,以专业建设为着力点,共同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转制高校如何优化专业结构,彰显行业特色,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深入开展本科人才培养,是一个较为迫切的问题。本文在综合分析典型转制高校——南华大学本科专业结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专业结构优化的基本思路,指出专业结构优化应由外延向内涵发展,由学科门类、专业数量、布局等方面的调整转向专业发展支撑条件、监控机制等内涵建设上。  相似文献   

7.
当前,"海峡西岸"的区域化优势日趋明显,产业结构调整、人才队伍建设以及高校内涵建设,都对福建高校的专业结构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新建院校多、新办专业多、新开课程多、新进教师多,福建高校的专业结构还不能完全适应海峡西岸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因此,必须从加强紧缺急需专业建设、健全宏观调控机制、建立内部调整机制以及提高专业建设水平等方面进行优化,努力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既能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又能发挥规模效益的专业布局结构。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及管理机制改革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及管理既需要政府发挥政策和管理机制的统筹协调、宏观调控的指导作用,又需要自身努力,适应区域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体系.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及管理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从专业设置机制和管理机制两个方面的改革入手,加强高职院校自身专业建设.  相似文献   

9.
转制高校如何优化专业结构,彰显行业特色,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深入开展本科人才培养,是一个较为迫切的问题.本文在综合分析典型转制高校--南华大学本科专业结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专业结构优化的基本思路,指连专业结构优化应由外延向内涵发展,由学科门类、专业数量、布局等方面的调整转向专业发展支撑条件、监控机制等内涵建设上.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城市燃气行业需求引导专业群的发展研究,把市场、企业、岗位和社会需求放在专业群发展研究的首位,进而强化专业群内各专业的社会属性、职业特性、特色个性。按照"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课程体系建设"等方式方法,加强专业群内涵建设,构建城市燃气专业群发展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1.
普通高校本科校内专业评估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内专业评估是高校发挥专业建设积极性、能动性,实施专业“自我诊断”,自觉推动专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是对教育部门组织的由外部专家实施的(校外)专业评估的重要补充。校内专业评估目的在于:通过校内专业评估实践,构建专业持续发展的促进机制;凸显专业评估“常态化”,构建“低重心、常态化、开放式”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机制;通过专业评估,构建“招生一培养一就业”联动机制。作为一个“立体”的运行机制,校内专业评估体系的设计和运行必须以“理念创新一一机制设计一一实践探索”为基本模式。在设计的理念层面应围绕“内涵建设”,立足“学生”与“专业”的共同发展;在具体的评估体系的设计上,应以专业特性为导向,凸显体系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在具体的评估体系的运行上,应凸显评估体系与实践的互动(并通过互动完善评估体系),实现“上行”与“下行”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2.
论广西高职院校优质专业的建设模式和方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广西高等职业院校实行《优质专业建设》项目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使优质专业建设工作可持续发展,同时发挥优质专业建设在专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本文采取从优质专业建设的实践过程进行理性总结的方法,对优质专业建设模式建构,以及优质专业建设的方略分别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构建"产教融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是党中央对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根本要求。本文分析了"产教融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探讨了物流管理专业"产教融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的普遍问题,提出了构建物流管理专业"产学融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实现内涵发展,加强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建立质量管理上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机制.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在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中,形成了专业质量内审为主要形式的自我管理与自我约束机制,对完善高职院校质量保障体系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标准制定是网络专业示范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从现有研究来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标准中的核心内涵指向教学体系,研究者大都关注培养目标、课程建设、实训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学管理等指标.网络技术专业标准框架的系统要素为培养目标与规格、知识体系与内容、培养环境条件、质量评估等,各要素相互支持、相互影响.专业标准框架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注重体现培养规格分类,强调突显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渔家乐"成为广西滨海地区发展迅速的新兴旅游方式,不仅推动了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当地渔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加渔民收入,为渔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渠道。通过对广西滨海地区"渔家乐"旅游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找出"渔家乐"旅游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健全管理体制、建立"渔家乐"产业链,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强化人员素质培训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我院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的原则,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以增强专业办学特色为重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质量工程这一中心工作,坚持不断深化教育教学的内涵建设,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在调整专业结构,推进"双主体"育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改善教学条件,推进生活教育,以及规范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实践,不断加强与完善了教学的内涵建设,实现了人才培养质量新突破。  相似文献   

18.
针对新形势下对外汉语教学要实现的“六大转变”,探讨专业名称从“对外汉语”到“汉语国际教育”的变更而导致的专业内涵的变化,并以大理学院为例,以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为研究重点,提出新形势下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高素质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职业能力构成4个层次的基础上,以皖西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构建了职业能力导向的旅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将5级阶梯循环递进式职业能力培养贯穿本科教学全程,通过建立科学系统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健全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双能型”师资,加强实践教学评价与督查,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就业,促进专业内涵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专业转型升级:高职院校内涵提升的实践超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要素包括主体、过程和机制等不同层面的内容,这些要素最终都归集于专业,要素的建设过程与水平最终体现在专业建设过程与水平上,所以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核心和主线。高职院校必须围绕区域产业发展办好专业,在专业的转型升级中增强内涵发展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外部适应上,要依据区域产业集群建设专业集群,对应社会职业带移动确定培养规格及层次目标;内部适应上,要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并与区域内高职院校进行专业错位发展,与应用型本科院校衔接培养、合作育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