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预计到2022年左右,我国将由老龄化社会进入老龄社会.我国电视市场同样呈现出整体观众日均收视时长下降,老年人日均收视时长却增长的趋势.老年人是电视收视贡献最大的受众群体,也是电视最忠实的观众.由于老年电视节目数量少,我国大部分老龄人口的电视节目观看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本文通过对交互式网络电视的使用现状对老年人的媒介诉求进行研究,为媒体提升老年交互式网络电视的过程提供借鉴,促使交互式网络电视对老年人这种特殊群体的重视,从而解决老年群体的媒介诉求.  相似文献   

2.
针对老年群体越来越多地接触和使用新兴传播媒介的现象,以淮安市Y镇为例,对当地老年人的媒介使用偏好进行调查。从多维角度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在当前乡村文化振兴战略大背景下,老年群体存在过度依赖手机媒介、缺乏新媒介素养等问题,并提出应对未来老年人信息媒介传播的对策,进一步更好地满足老年群体的精神需求,增强社会的稳定性和精神文明程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电视和互联网为例,探讨人们媒介使用行为的时间替代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电视和互联网均对工作/学习活动、家务劳动、闲暇活动具有不同程度的时间替代作用,电视还对个人必需活动具有显著的时间替代效果。但媒介并非只是时间的替代者,它对人们某些活动还有促进和强化作用。本研究还发现,功能等价假说仅适用于解释媒介使用行为对闲暇活动的时间替代效果,并不适用于解释其对非闲暇活动的时间替代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社会老龄化加剧,提升老年群体的媒介素养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老年群体应该成为媒介素养的重点培养对象。根据黑龙江统计局人口普查显示佳木斯市老年人口系数在不断增大,呈现人口老龄化,本调查以佳木斯市的老年人为对象,切实关注到老年人的身体情况和接受新事物能力,围绕关于媒介素养问题开展问卷调查,分析佳木斯市老年人接触媒介情况、个人对新媒体态度、使用媒体动机,并从问题中探索出提升老年人媒介素养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5.
老年媒体需要面向老年人群提供内容产品,来满足老年人对于信息的需求以及精神、情感的需求。在生产面向老年群体内容产品的时候,分析和掌握老年人的媒介使用习惯,并从中提炼出一定规律是产品生产的前提。本文从美国、英国、日本三国老年受众的广播电视收听收看情况出发,考察了这三国老年受众对于广播和电视媒体的使用情况,并进一步探讨了老年人的媒体使用偏好和使用偏好中体现出来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方玲  罗婧 《青年记者》2012,(15):31-32
本研究在以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和日常生活的观察中发现,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这些媒介中,电视媒介的普及率在老年人群体中最高,并且老年人对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有着不同的需求偏好. 研究选取老年人群体的原因 1.老年人各个媒介接触率分析 比较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在老年人中的接触率,以前有学者做过一份对老年人接触各个不同媒介的偏好的调查.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是接触电视时段广泛且接触时间较长的群体,他们与其他年龄群体相比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多,而且对电视节目的忠诚度更高。目前,我国老年电视观众越来越多,但针对老年人的电视节目却相对较少,与庞大的老年受众群体不相匹配。本文首先对老年人接触电视的现状进行简要介绍;其次对1991年至今较有影响力的老年电视节目做概览式分析;随后以河南卫视的《金色梦舞台》节目和山西电视台老年福频道为例对我国老年电视节目进行深入分析;最后论文试对我国目前老年电视节目的发展提出探索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国文化的老年群体媒介诉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老龄化使得媒体对老年群体的关注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应对白发浪潮一时成为焦点.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老年观的分析,探求中国文化对老年受众群体的影响,并结合典型古代老年媒介形象,分析处于当代复杂传播环境下中国老年受众的媒介诉求,研究新媒体在服务老年群体中的应用.在历史沿革中,老年人与媒介的关系在不断地变革与发展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却不曾减淡,影响着从古至今以老年受众为对象的传播活动.在传播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传播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中国老年群体的媒介诉求,新媒体的介入带来了新的变化与机遇.  相似文献   

9.
高太梅 《新闻实践》2005,(12):60-60
据资料显示,上海人口的老龄化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达到15%左右。同时,老年人在由经济收入的创造者向经济收入的享用者转换中,有了更充裕的闲暇时间,他们与传媒的接触也成为闲暇活动的主要内容。其中,92.8%的老人每天接触电视1—3小时,其选择的时段多在晚上6—10点。因此,老年人是媒体受众的“富矿”。但与此不相称的是,电视中专门针对老年人或适合老年群体接受的栏目与节目,其比例非常低,节目形式也较为单一。  相似文献   

10.
电视应给老年群体更多关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辉 《记者摇篮》2005,(6):12-12,17
关注并切实解决老年人弱势群体的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电视作为深受老年人群喜爱的大众传播媒体.对于提升老年人的生活情趣,增加全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怀理解.为老年人排忧解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电视人更应该多关注老年群体,发挥电视的优势,把为老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精神文化环境作为应尽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老龄化持续加重和中国社会转型持续深化的背景下,大众媒介老年形象的呈现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研究表明,中国大陆媒体对老年群体的媒介形象的再现仍处窘境。本研究以近年媒体报道为文本,分析老年人媒介形象的现状、媒介成因以及老年媒介消极形象建构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龄化问题日渐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话题,媒介对老年人的关注程度在增加,促成了老年人媒介地位的提高;同时,媒介的分众化传播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专业化、对象化成为媒介发展的一大潮流,因此,电视老年节目正面临着很好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3.
陈兰 《新闻前哨》2005,(2):73-73
近几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龄化问题日渐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话题,媒介对老年人的关注程度在增加,促成了老年人媒介地位的提高;同时,媒介的分众化传播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专业化、对象化成为媒介发展的一大潮流,因此,电视老年节目正面临着很好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4.
杨帅 《新闻实践》2011,(12):52-53
电视媒体是老年朋友的良师益友,通过接触电视媒体,能够强化老年人的社会意识,充实老年群体的内心世界,丰富老年群体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5.
宋娟 《东南传播》2012,(9):119-122
大学生群体是新兴媒介的高接触者,也是未来媒介的主体受众。本文以湖北师范学院学生为样本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分析和研究了大学生群体对手机电视的认知和使用情况,了解到大学生群体对手机电视这一新兴媒介的认知度较高、需求度高,但使用率低。同时,立足大学生手机电视用户的开发问题,探索新兴媒介满足大学生受众群体需求的方法,旨在为其扩大市场占有率和社会影响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丁卓菁 《新闻大学》2012,(3):116-121
老年群体应该成为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对象。新媒体环境下,开展老年群体的媒介素养教育更具迫切性和重要性。新媒体环境为开展老年群体媒介素养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应当抓住机遇进一步做好工作:新媒体环境下开展老年群体媒介素养教育,要以他们的媒介使用情况来确定教育内容,要缩短老年群体之间、老年群体与其他群体之间的数字鸿沟,要侧重于培育老年群体的社会参与、交往能力,要持一种更为开放、互动的立场来推进这一工作。  相似文献   

17.
2006年12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白皮书称,“20世纪末,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己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由于中国的独特国情,中国的老年人是富裕而又贫穷的。说老年人是相对比较富裕的受众群体,是因为老年人拥有相对充裕的闲暇时间。但是老年受众又是一个相对贫困的群体。现在的老年人都是在战争年代和计划经济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他们的消费观念滞后,文化知识相对贫乏。老年受众的受教育机会很少,  相似文献   

18.
2006年12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白皮书称,"20世纪末,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己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由于中国的独特国情,中国的老年人是富裕而又贫穷的.说老年人是相对比较富裕的受众群体,是因为老年人拥有相对充裕的闲暇时间.但是老年受众又是一个相对贫困的群体.现在的老年人都是在战争年代和计划经济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他们的消费观念滞后,文化知识相对贫乏.老年受众的受教育机会很少,文化程度低,对目前飞速发展和更新的新媒体不了解或存有恐惧心理.  相似文献   

19.
中国当下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新媒体迭代的“双重加速”,新媒体使用能否一定程度上缓解老龄化困境、在精神层面上为“养老”问题提供纾困策略值得讨论。采用田野调查和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以人口大省也是老龄化问题严重的河南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豫中某乡村老年群体“抖音”短视频平台使用行为的观察,讨论新媒介使用能否在一定程度上为老年群体提供精神慰藉和改善“养老”处境。研究发现,通过拍摄和发布短视频,这里的老年群体形成了看似松散的组织性连接,他们通过“玩抖音”组成了基于“趣缘”的“线上群体”,形成了新媒介环境下新的社会交往方式,实现了媒介对老年人的虚拟陪伴与精神抚慰、关系拓展和社会参与、群体连接与公共性复苏。这种“抖音社交”和“媒介养老”的方式,丰富了老年群体的精神生活,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孤独感和改善了他们的生存状态,开启了他们重新寻找自我价值的过程并客观上促成了“积极老龄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大众媒介对老年人的神情面貌、身体状况以及能力、性格特征等的描绘和塑造在潜移默化中构建着、强固着或重筑着人们对于老年群体的看法、观念或印象。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对往年的一些调研报告、数据库中的文献、网络上相关的文章、互联网领域最新的高层会议等资料加以观察与描述,以内容分析法为主,辅以文本分析法,考查中国大陆媒介在构建老年人形象中的表现,进而讨论老年人消极媒介形象的成因及负面影响;对积极老龄化社会进程中老年人媒介形象塑造的SWOT加以分析,并就积极老龄化视域下如何重构老年媒介形象提出了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