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媒介融合背景下对电视新闻的传播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一方面媒介融合的定义出现改变,不再单纯的指新闻传播领域,而是逐渐面向大众,成为了信息社会发展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另一方面电视新闻传播受众群体发生转变,增加了受众和媒体之间的沟通交流,为此,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调整行业标准,健全产业结构、新闻渠道多样化,朝着传播力度强大化、科技发展迅速化、传播途径复杂化三个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媒介融合"作为一个流行词汇在传媒行业得到广泛的关注。特别是随着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媒介融合的现象日益广泛。对于广播媒体而言,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鉴于此,对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媒体融合的模式探讨进行了探讨。80年代后期,电视的出现和普及使其成为传媒领域的明星,并迅速取代了广播的传媒优势地位,广播媒体成为弱势媒体。自此以后,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纷纷出现,迅速占领传媒市场,这些新媒体传播及时、覆盖面广,而且收听方便、与受众互动性比较强,打破了媒介传媒的神秘性,人人都成为新闻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学技术在我国领域的不断发展壮大,受众获得各种新闻信息的方式在原有的基础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个媒体领域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了相互融合的趋势,信息也进入到了新的融媒体发展时代。融媒体之所以能够在当今社会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是由于其彻底颠覆了受众获取各种新闻资讯的模式,受众在观看各种新闻节目的时候不用受到时间的局限和空间的限制。  相似文献   

4.
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促使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呈现出了相互融合之势,对于我国广播新闻节目而言,这种发展趋势既为广播新闻节目带来了机遇,也为广播新闻节目带来了挑战,而如何通过创新广播新闻节目形态来适应媒介融合发展趋势,则是广播新闻节目工作者需要关注与探索的重要内容。本文从产业链、受众需求以及传播方式三个层面,对我国广播新闻节目形态创新路径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5.
于文婷 《大观周刊》2012,(37):329-329
媒介融合是指以数字技术与两络技术的发展为依托,在不同媒介之间实现资源共享,跨产业合作,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媒介形态演化趋势,是伴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引起国内外普遍关注的传媒现象之一,在行业竞争对各种传媒产生的越来越大的压力下,众多以媒介融合为基础的传媒集团相继涌现,不同媒体通过资源重整,优势互补,生产出融合型信息产品。本文从媒介融合的大背景出发.分析出地方媒体走媒介融合之路不仅必要,而且十分紧迫。  相似文献   

6.
熊力颖 《新闻世界》2012,(4):126-127
随着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三网融合的不断推进,媒介形态和功能开始发生变化。在新的媒介环境下,广告受众呈现出以下三个变化:受众划分按内容而非媒体来定;受众媒介接触习惯改变,受众更加分散而细分;受众的媒介自主性和选择性增强。以上三点变化为广告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但也不无机遇,尤其是为广告主开展整合营销带来了可能。  相似文献   

7.
人类社会正经历又一个划时代的产业革命.进入21世纪,媒体融合形态逐渐成熟,并初步显现出了融合的特征和内在规律.媒介融合根本的和直接的诱因是数字技术的成熟.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推动各种传媒从分立走向融合.在市场需求和全球大潮流的驱动下,媒体融合是推动媒体事业发展的最好选择.  相似文献   

8.
科技的进步带动各行业蓬勃发展,在传媒领域,互联网技术促进了新媒体的迅速崛起,以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移动电脑为代表的新兴媒介凭借便携、高速、互动等突出优势获得了受众的关注和认可。新媒体改变了受众固有的接受外界信息、感知发展方向的方式,同时也使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遭遇了受众分流的冲击。2014年是我国媒体融合元年,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各类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各展所长,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推动传媒领域形成新格局。这一背景下,电视媒体该如何完善工作、谋求创新,真正做到顺应时代,应对媒体融合带来的挑战,是社会各界共同瞩目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传统传媒形式造成巨大的冲击,传播的方式也因此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不再受限于传统的电视媒体及纸质媒介。与此同时,各种类型的媒介开始相互融合,给记者采访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故此,新闻记者必须积极转变自己的观念,适应新的潮流,在融合不同类型媒体的基础上,适当地改革和创新采访的形式,从而确保符合传媒发展的趋势。最近几年,互联网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新媒体在各个领域开始得到广泛应用,信息传播的速度也不断加快,不同媒介开始迅速融合。相比传统媒体,新媒体不仅受众数量众多,而且十分灵活。由于外部媒介环境不断变化,给记者工作也带来相应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申启武 《视听界》2013,(2):34-36
为适应媒介融合时代媒体发展的需要和受众的传媒产品消费习惯的变化,广播在内容生产与传播方面有必要创新。  相似文献   

11.
马正华 《视听界》2015,(1):28-30
媒体融合正在引领传媒发展的走向。传统媒介与新媒介融合,传媒伦理如何建构?媒体融合不仅打破了传统语境下传媒伦理的横向与纵向结构,也改变了传统语境下传媒伦理核心问题的现实基础。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有可能让媒介从业人员、媒介传播活动和媒介组织运营在实践中陷入传媒伦理困境。一种基于融合理念的、整合式的传媒伦理形态成为媒体融合能否顺利实现的理论保障。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媒介融合形态逐渐成熟,媒介环境的改变促使受众观念发生变化,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必须树立正确的媒介受众观,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求,也只有这样,媒体才能赢得受众支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主要研究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受众观念的转变,指出了当前受众观念的总体特征即权利主体,并从媒介、受众及媒介和受众关系三个层次分别阐明了受众观的特点和变化。  相似文献   

13.
在全媒体背景下,传媒技术的异化、传播的碎片化、传媒的产业化使传媒和传媒人社会责任的缺失现象日显突出。必须加强他律和自律重建传媒和传媒人的社会责任。一、传媒业全媒体发展势不可挡全媒体是在信息、通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条件下,各种新旧媒介形态(纸媒体、广播媒体、电视媒体、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借助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和视频等各种表现手段进行深度融合,产生的一种新的、开放的、不断兼容并蓄的媒介传播形态和运营模式,①传媒业全媒体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杭敏  吴亮  王洋 《传媒》2015,(3):72-75
数据媒体是数据的分析应用与媒体内容传播功能在信息平台上相互融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形态.在数据媒体中,数据成为构建信息内容的关键要素.其整合了传媒生产、信息传播与受众使用,形成以数据利用为基础的信息内容,并在互联网平台上传播和扩散,从而产生增值的经济效应与广泛的社会价值.数据媒体是传媒在大数据时代的形态创新,也是传媒与相关产业融合在数字时代进一步发展的业态创新,未来还将推动媒介社会的生态创新.基于实践中对数据媒体的探索,本文对其概念、内涵与特征做了初步的梳理,期待藉此构建未来深入研究与探讨数据媒体发展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郝佳 《新闻窗》2012,(3):55-55
媒介形式的大融合,既是当前媒介全球化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广大传媒对象和传媒市场的要求。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认为,对于媒介传播而言,形式占有重要地位,媒介的形式决定着媒体的内容。因此,大融合形势下的媒介内容必将为广大传媒受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电视传播理念的变革。  相似文献   

16.
李芳 《新闻前哨》2021,(3):76-77
2014年被称为“中国媒体融合发展元年”。受众需求的变化、媒介使用形态以及技术的更新都在向传统媒体提出严峻的挑战,同时也成了不断推动媒体融合转型和前进的新力量,瞄准展览经济,进军会展行业,成为很多报业集团转型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7.
随着媒介科技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在数字信息技术的革新驱动下,"媒介融合"已成为传媒领域的发展潮流.本文立足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推进媒介融合发展、 深化媒体转型之路,从它在内容、渠道、用户、平台、品牌、经营和管理七个方面的融合,全面阐释媒介融合时代背景下中国媒体的国际传播战略.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兴媒体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崛起,逐渐打破了传统电视独霸市场的格局,媒介融合势不可挡。在传媒领域不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媒介融合在给传媒市场带来冲击的同时,也给传媒产业的发展与改革带来了新的思路与机遇。  相似文献   

19.
当今社会新媒体技术层出不穷,互联网改变了传媒生态。受众对于媒介的使用更趋多元与个性化,媒介融合被提上日程。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中央提出积极推进传统媒体与视听新媒体的深层融合,借助广电媒体的品牌影响力和资源优势,不断提高视听新媒体的综合实力,使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传统广播积极进军新媒体领域,拓展传播渠道,谋求媒介融合背景下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0.
毛伟  周燕群 《中国记者》2020,(1):111-114
2019年是中国接入互联网25周年。25年来,我国传媒业及传播生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5G等新技术新应用不断推动着媒介由低维形态向高维形态快速演进。封面传媒坚持以技术驱动融合转型,一直致力于"人工智能+媒体"领域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