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进入深水区,亟待探索以治理为导向的全媒体平台建设,以满足当下社会的治理需求。如何提升问政节目的社会治理效用,补足电视媒体与用户互动薄弱的劣势,建立以问政节目促进社会治理的长效机制,并提高问政节目全媒体舆论监督的全过程透明度,这是融媒建设中的重要问题。本研究以湖州市新闻传媒中心融媒问政节目《看见》为例,基于社会网络嵌入理论,探讨政府、基层媒体、民众三方行动主体的嵌入对媒介化社会治理的影响,发现“从问政到问责”的内容改变、“从单一到全媒”的技术更迭、“从监督到沟通”的关系转变是全媒体时代问政节目升级迭代为媒介化社会治理问政平台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王蕾  刘敏智 《新闻知识》2012,(10):37-39
武汉台所播出的2011"电视问政"节目给官民搭建了一个直接对话的平台,围绕城市治理问题,以直播形式现场考问官员,体现了官民之间的互动性。"电视问政"在权威性、公信力、舆论先导以及多媒体互动等方面都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在突出"公民性"、有序性以及契合"善治"理念方面都极大地显现出民众的参与性。"电视问政"让公权力在阳光下实现透明化运作,使公众的权益得到切实充分的保护,这其中体现了政府较高的民主政治觉悟,促进了公民政治参与,使政府、媒体和公民三方得到良好的互动。  相似文献   

3.
公众参与是新时期档案工作的典型特征,为了探究我国档案网站与社交媒体平台在公众参与领域的融合情况,笔者采用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江苏省内可有效访问的36个县市区级档案网站进行调研,发现目前档案网站与社交媒体平台基于公众参与领域的融合并不充分,依旧存在公众参与定位不清晰,融合目的不明确、公众参与内容交叉重复,参与活动层次不高,以及两者运行独立,互动率低等问题。为此,笔者从思想观念、制度保障以及融合的内容和方式等层面着手,对各要素的地位、关系以及实现条件进行系统论述,尝试构建一个“互联网+”背景下以社交媒体平台与档案网站公众参与融合为基础的新型档案公众参与模式,从而提升公众参与的效率及质量。  相似文献   

4.
电视问政节目是一项传播活动、社会活动和政治活动,以"百姓参与、百姓评说、百姓监督"为理念,以百姓关心的问题为切入口,以政府官员与公众代表之间直接对话为主要形式。本文结合绍兴台电视问政节目的组织方式、运作实践、播出形态和实际效果,提出城市台电视问政节目要从本地实际出发,把干群沟通类节目、专题问政类节目、考核评议类节目作为重点进行打造,构建起政府联系群众的多方位"立交桥",使之成为密切干群关系的重要平台。通过电视问政,让各类民生问题得到及时、公正、合理、圆满的解决,促使政府部门转变作风,增加执政能力,树立起廉政勤政、务实高效的形象。  相似文献   

5.
网络问政是政府和公众通过网络平台形成特定互动关系的政治沟通过程。为考察这种政治沟通新方式的传播效果,对国内媒体网络问政平台的留言量、回复率、回复质量等指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大多数媒体网络问政平台在整体效果上处于"很差"到"一般"的状况;在性质类型上以民生服务型为主流,民主参政型相对缺乏;在互动参与上,网民与政府、网民与网民、网民与意见领袖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屏蔽效应"。提高网络问政效果需要包括政府、媒体、网民等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合力。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公众谋求知情、参与的意识与日俱增。与此同时,我国"打造阳光政府,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理念也在稳步推进。在这种形势下,媒体纷纷搭建平台,促进公众与政府之间的沟通交流,媒体"问政"日益显示出它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今年的4月16日,2009年度广东网络问政排行榜揭晓,惠州荣获首个最受网民关注的“广东网络问政年度城市”称号,广东网络问政“惠州样本”再次凸显于公众视野。此前,人民日报、新华网、南方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均先后报道过惠州网络问政的成效和经验。在关注“惠州样本”的同时,我们发现,除了网络问政的主体是惠州市党政领导和网民以外,其载体今日惠州网也功不可没。今日惠州网及其搭建的网络问政平台所发挥的作用“正在由以往单纯的传播工具逐渐转变为社会公共管理的重要中介,政府和公众都越来越通过媒体,进行或者参与公共管理”。  相似文献   

8.
以湖南卫视《超级女声》为个案,探究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媒体如何保住自身原有的地位。通过深入的文本分析和访谈发现:如今媒介融合的背景对电视媒体虽有冲击,但利大于弊。电视媒体可以借势进行营销以及制作方式的转型。《超级女声》的十年回归,并没有扬弃其同质化的内容——平民参与的歌唱比赛。媒介融合使《超级女声》通过网络平台、自媒体平台等圈中更多的参与者,从而获得多平台的参与、多平台的营销;节目的制作一改"海选"的制作成本高、制作繁杂的弊端,利用媒介融合的手段缩减节目流程,集中力量制作符合观众兴趣的内容,并且符合当今传播环境下受众的心理。  相似文献   

9.
崔曜 《新闻世界》2014,(4):33-34
本文以武汉电视台“电视问政”节目为案例,结合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分析电视问政作为新闻评论的新形式如何建构新的公共领域。本文将围绕公共领域三大要素——“公众”、“公共舆论”、“公共媒介”,探析公众在节目中扮演的角色,问政中公共舆论如何形成的,媒体如何作为"公共舆论的载体"提供政府与人民交换意见的场所。  相似文献   

10.
瞿霞 《青年记者》2016,(14):76-77
近年来,许多地方电视台开办了电视问政节目.这类节目中,媒体、政府、百姓处在同一个沟通平台.那么,在这个平台上,主持人充当着什么角色,又有哪些事项需要特别注意呢? 牢记角色定位:代表百姓问政 问政类节目的主体是百姓,但在节目的表现形式上是主持人代百姓发声.主持人要牢记自己的角色定位:代表百姓问政.  相似文献   

11.
王小川 《东南传播》2020,(5):121-122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电视问政节目呈现出了新的发展动向。而如何应用好议程设置理论,围绕公众关注的热点、焦点,加快问题解决,提升政府效能,遏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本文以南平广播电视台《随手拍连心桥》为例,对运用议程设置,创造舆论影响媒体议程环境,加强媒体舆论导向功能,提升监督成效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此来对问责机制新形态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2.
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受众在接受新兴媒体的渠道与平台的同时,忽略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或是质疑将两种媒体进行融合是否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能否为受众提供更为快捷便利的获取新闻的渠道。当媒体融合发展到今天,融媒体不仅包含了各类媒体的长处,还可以对财经等类型节目起到辅助作用。本文主要对融媒体背景下财经节目的思维转变进行分析,简述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趋势,希望可以对财经节目在融媒体时代的转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王瑾锦 《视听界》2013,(3):109-110
广播问政,核心在“政”。党委政府通过媒体的互动、交流、监督平台作用,实现职能转变,促进效能提高。问政的主体是公众,主导是党委政府,内容是政务。每周的上线政府部门都与百姓相关,并且延伸到省级服务窗口单位。由于政府部门的深度参与,听众反映的问题才能得到解决,回复率保持在95%以上。广播问政,媒体只是“前台”,它还需要强大的“后台”作支撑——个具有政务处理功能、信息互通有无、回应百姓关切的处理平台,一个积极回应公众意见而不是避之唯恐不及的领导干部群体。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许多城市电视台推出了电视问政节目。这对于政府来说,是改变形象、提升效能、缓解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对于市民来说,则是一个参政议政、进行监督的平台;而对于电视媒体来说,更是一种创新型的节目形态。但与此同时,电视问政节目也对政府官员、市民和电视媒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其共同面对着考验。  相似文献   

15.
周长城 《视听界》2014,(6):93-95
电视问政节目是政府职能部门通过电视媒体就公共事务与民沟通、公众借此参政议政的传播活动。从2011年开始,江苏、湖北、湖南、广东等多个省份相继推出电视问政节目,如南京电视台的《向人民汇报》、《民声》,武汉电视台的《电视问政》和洛阳广播电视台的《百姓问政》等。这类节目多由以前的政风、行风评议类节目发展而来,一般时长从四五分钟到1小时不等,内容集中于各类热门的民生公益问题,开创了政府执政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16.
陈瑶瑶 《今传媒》2016,(8):75-76
新媒体技术与传播平台的兴起,使得传统电视媒体开始与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进行融合。本文以江西卫视《金牌调解》微信公众号为例,首先对电视媒体微信公众号进行概述,其次介绍了传统电视媒体公众号运营所用的策略和方法,如基于受众需求创造内容、举办线上线下活动等;也提出了目前公众号运营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如同质化严重、标题党盛行,以及扩大节目在年轻群体受众中的影响力、赢利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余瑒 《新闻世界》2014,(12):40-41
《电视问政》作为武汉市每年治庸问责下的“电视公考”,贴近民意,问责政府,为政府、民众搭建起了一座信息沟通的桥梁。节目利用自身的权威媒体的地位及新媒体的优势资源,充分发挥了舆论监督功能,在促进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推动公民政治参与上做出了贡献。本文着重分析了《电视问政》在舆论监督上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今后节目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2015年七八两月,济南电视台的五场电视问政直播节目引爆泉城荧屏,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青年报、央视网等国内数十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和评述.英国广播公司(BBC)也以“中国电视媒体推问政节目,促政府执政透明化”为题做了专题报道.2015年10月27日,瑞典韦斯特拉市副市长、城市议会执行委员会主席乌拉·佩尔森女士一行10人专程来济考察,现场参与《政务监督面对面》节目录制,对节目予以肯定.济南电视台的问政直播所产生的“蝴蝶效应”值得梳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问政平台深度打通,广播、电视问政一体化发展、一体化推进,形成了功能齐全、形态多样,覆盖面更广、传播力更强的全媒体问政平台。媒体以具有较高技术含量、专业的栏目为问政载体,以舆论监督为问政推进器,以制度建设为重要依托,开启和推动了网络问政平台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当前,设区市广电媒体的生存现状,已无法与十几年前的辉煌时代同日而语。为了提升广电媒体公信力、影响力,抢占市场份额,各地市广电媒体正在紧锣密鼓地深入研究开拓新领域,不断探索事业建设和产业经营与发展的新途径。笔者以为,通过学习借鉴国内广播电视媒体问政的成功做法和经验,设区市广电台也可以着手开办一档以媒体问政为内容的节目,为设区市台提升影响力、突破困局注入一股新动力。广播媒体问政的成效广播《政风行风热线》节目主要是以直播的方式与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