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良好态势,已经成为推动国民经济。优化资源配置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在最近几年我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的不断关注和扶持之下.中小企业已初步进入健康发展的轨道.但自2008年下半年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之下.中小企业抗风险的能力较之国有大型企业更弱,因此,其发展过程中的融资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资金短缺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通过对中小企业的现状、融资难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以期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融资难、贷款难一直是困扰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近年来,国家在加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增加中小企业贷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中小企业资金紧张问题始终得不到根本解决。究其原因,诚信缺失、信用度不足是根本性原因。为此,企业自身要增强信用意识.规范内部管理.提高整体素质;政府要加快中小企业的信用法制建设步伐.加强对企业信用的管理、监督和惩处力度;社会各界要加强协作.在政府引导扶持下发展和完善市场化运作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相似文献   

3.
欧美、日本及我国台湾制定的扶持制度推动了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同样,我国的制度改革刺激了中小企业兴起与发展,成为中小企业国际化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政府应该在财税、金融、服务及市场准入等宏观政策和制度上进行创新.以改善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外部环境;中小企业内部应该在产权制度、组织模式、经营管理制度、经营模式进行创新.以提高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成为三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融资难”却成了限制和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创业板推出不仅能够拓展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增加融资途径,而且对于中小企业综合素质的提升、所在地区经济发展均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应正确认识与把握创业板推出给三明市中小企业及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认真分析三明市利用创业板市场加快发展中小企业的优势与困难,依托创业板市场做好上市资源的开发,促进三明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5.
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往往实施的是对微型和中小企业发展极为不利的工业化发展战略、体制和政策。而一国劳动力就业的规律是:总就业的65%-80%是由微型和中小企业吸纳的。因此,一国鼓励投资和创业,发展微型和中小企业.是除了社保、政府转移支付、税收调节外.收入能公平分配的最基础性的方式。 如果不彻底改变目前我国重点发展特大和大型企业,忽视和歧视发展微型和中小企业的战略、体制和政策如不进行调整和改革.中国未来可能会滑向“拉美陷阱”。[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关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中小企业数目众多,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融资难得问题一直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如何解决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刻不容缓,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小企业目前融资所遇到的问题,然后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李玉梅 《考试周刊》2010,(8):238-239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达到有效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显著提高经营管理效率、成功开拓国内外市场和大幅度增进客户满意度的目的.已成为世界企业发展的潮流。对我国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而言.实施“信息化”既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又是一次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拓展企业生存发展空间的极好的机遇。分析研究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本理论与实践问题.理清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思路.探讨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本策略.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又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新型的筹资渠道,融资租赁为中小企业开辟了投资的新渠道,从而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对资金的渴求.基于融资租赁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在分析目前中小企业融资租赁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创新中小企业融资租赁的方式进行了系统设计,从而为中小企业融资租赁业务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9.
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面对的挑战和对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现状的调查结果分析看,全面提高中小企业的综合素质是我国政府扶持中小企业的重要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1.系统调查,确定目标。建议由劳动部门牵头,组织有关部门联合对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状况、岗位供求、岗前培训、持证上岗等进行一次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和掌握中小企业在改革和发展中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方面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以此确定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战略目标。2.系统培训,提高整体素质。首先是创业培训。对有能力创业的下岗职工、失业人员进行创业培训…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下的企业财务管理所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蓬勃 《考试周刊》2009,(6):237-237
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与自身发展和市场经济均不适应的情况。单独凭借企业自身发展来解决这些问题是不现实的。必须形成多方的合力。一方面政府从立法、金融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扶持.社会建立完善的服务和监督体系,创造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经济环境.另一方面企业自身苦练内功。树立科学的财务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11.
中小企业在中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又直接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于规范中小企业的内部管理,促进中小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起着积极的作用。目前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组织机构不健全、缺乏专业风险评估系统、风险控制活动薄弱、信息传递不及时、监督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要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必须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有效的风险评估系统、畅通的信息传递系统.并强化风险控制和内部监督机制,以保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目前,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中小企业的发展总体上不很理想,经营状况普遍较差。造成这种现状主要有以下6个问题:1.资金短缺,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2.市场歧视,从而使它们在竞争中处于一种人为的“弱者”地位。3.信息闭塞,致使中小企业在变化万千的市场竞争中常处于不利的被动局面。4.人才紧缺和管理落后,使中小企业的管理难以走上科学化、现代化的轨道,在风云变幻莫测的市场竞争中显得力不从心。5.定位不科学。多数中小企业将自己定位在与大企业残酷竞争乃至替代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促进科技进步、扩大劳动力就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文章对合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研究.结合国内外的相关发展经验,提出解决问题的若干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0%以上,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已经成为缓解城乡就业压力,推动城乡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中下企业在其发展的道路上不断遇到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筹资困境,虽然现在国家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较大,但是中小企业仍然很难从国有商业银行取得贷款.本文主要从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形成此类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的探讨上来论述.试求寻找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资金短缺问题.  相似文献   

15.
倪华 《考试周刊》2010,(19):239-240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小企业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就业岗位,带动了就业,为人民日常生活提供了各方面服务。但在中小企业的发展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融资问题。本文介绍了东营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在此基础上找出了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SAP在世界各地拥有超过3万家中小企业客户。对中小企业在此次经济危机中的处境和问题理解颇为深刻。SAP认为.如果拥有正确的应对之道,金融危机并不可怕,中小企业完全可以平安度过危机.实现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论述我国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入手,分析了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府应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
林晓梅 《考试周刊》2010,(15):239-240
中小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在海南的工业产值和就业等方面都表现了比大企业更高的贡献率,但是海南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本身的发展。本文从海南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理论原因出发.运用信息经济学的原理分析融资难背后的实质——信息不对称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体天然就是中小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19.
现在中小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也有许多中小企业就象流星一样,昙花一现,只留下往日的辉煌.本文从营销的角度来分析中小企业存在的一些误区及防范措施,希望能够为其发展提供一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20.
面临多重突围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其产出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受传统体制和外部宏观经济影响大等因素.使其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与自身发展和市场经济均不适应的情况.须引起各方注意,并研究对策,以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