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熟练掌握及运用,与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有内在的联系。通常可以通过启发性和对比性教学,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意识;通过条件变换教学,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培养概括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2.
小学作为学生数学学科学习的启蒙教育阶段,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具有关键的影响作用。在日常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关注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程度,同时也要从小学生学习发展角度对学生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进行针对性的引导,让学生在学以致用的课堂练习中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发展做好铺垫与准备。因此,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教学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概述了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必要性,为教师重视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一定的启示作用,然后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具体探讨了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教学策略,为教师进一步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提供创新性的思考思路。  相似文献   

3.
高燕凯 《教师》2023,(11):48-50
知识迁移能力是指将一个领域的知识迁移到另一个领域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对提升其学习深度、促进其综合发展有重要意义。文章对知识迁移能力的内涵进行分析,并对知识迁移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展开研究,说明该能力的培养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深度学习很重要。同时,文章结合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对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展开研究,指出教师可以通过设定迁移教学目标、加强理论知识教学、创新课堂教学环节、组织实践应用活动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以期为提升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国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在初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也是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当前一些初中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不高,这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主要分析了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以此积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一直是教育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学习迁移能力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巧妙利用联想、想象促进学生迁移能力的形成;利用典型例题以点带面,通过变式训练促进学生迁移能力的发展;重视概念教学,使学生所学知识和能力自然升华;深挖教材中的综合知识点,创设跨学科的综合题加强学科渗透,提升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一直是教育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学习迁移能力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巧妙利用联想、想象促进学生迁移能力的形成;利用典型例题以点带面,通过变式训练促进学生迁移能力的发展;重视概念教学,使学生所学知识和能力自然升华;深挖教材中的综合知识点,创设跨学科的综合题加强学科渗透,提升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7.
周小凤 《考试周刊》2013,(61):130-131
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诸多迁移现象,充分利用迁移思维进行物理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和已掌握的技能,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和自主探究能力,从而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效率。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技能和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物理学习的有效方法。本文对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迁移及其对教学的启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学习迁移是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迁移规律适用于各学科的教学。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系统性较强的人文学科,迁移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历史教师要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为迁移提供有利条件;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增强迁移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增强迁移能力;加强知识运用,提高迁移能力。利用学习迁移理论优化中学历史教学。  相似文献   

9.
学习迁移理论是一种培养学生归纳思维能力的理论。文章在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运用学习迁移理论,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结合学生熟悉的例子,开展学习迁移;比较归纳,促进学习正迁移,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三个方面,论述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教师运用单元迁移法,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做到举一反三,能拓展学生的知识延伸能力,让学生对知识学习做到活学活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主要介绍迁移教学开展的概念,提出教师要具有迁移的意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并且探索提升学生迁移能力的措施,以适应素质教育教学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1.
戴和剧 《考试周刊》2014,(9):139-140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知识迁移能力,能够让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新的知识,认识知识的本质和规律,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广泛迁移知识的能力,从对知识的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提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同时学会把所学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提高学习效率。本文以高中生物教学为基础,通过对生物知识迁移能力的策略研究与实践,总结迁移能力的重要意义,提出培养学生迁移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潘龙捷 《广西教育》2014,(21):109-109
所谓"学习迁移"是指学生先前学习的知识在后继学习中的运用,分为正面迁移和负面迁移两种。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正面迁移的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全面吸收新知识,对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数学创新能力等具有重大意义。笔者结合教学实例,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正迁移能力谈三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3.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学生对一些基础知识好像掌握了,面对较复杂的问题时却束手无策。这是因为学生孤立了单个知识,机械地记忆某一知识本身,体现出其知识迁移能力的不足。要让学生学会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推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就必须注重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考“3+X”考试科目的改革,考试的内容在向广度和深度不断发展,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流,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关键就是使学生掌握知识迁移的本领。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就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学习迁移能力的培养谈一些认识和体会。一、学习迁移的科学概念现代认知理论认为:一种学习活动对另一种学习活动的影响就是学习迁移,即已获得的知识对学习新知识的影响和作用。它主要分为两种性质的迁移——正迁移和负迁移,这两种学习迁移对学生学习所起…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生物的教学不再像以前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更注重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本文将结合目前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培养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王忠军 《成才之路》2011,(36):86-87
知识迁移能力是将所学习知识和掌握的基本技能熟练地运用到新情境中去的链接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如注重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可使学生在学习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有利于提高教和学的效率。那么,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对学生进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呢?为了实现“为迁移而教”的目标,我作了以下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十分重要,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通过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化学实验、有效练习这三大策略,对初中生的迁移能力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18.
在语文教学中,科学运用迁移规律,不但有利于巩固已学过的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和探索发现的能力。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得到培养,知识迁移能力得到锻炼,智力得到发展,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就会大大提高。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呢?一、重视和加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科学规律的教学  相似文献   

19.
数学知识是有限的,然而由其组成的题目却是无限的;教师用经典题型对学生进行指导,是培养数学思考能力,实现知识迁移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数学的教学工作中,除了要教会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工作是培养学生具备更高的知识迁移能力。本文就如何通过经典例题实现知识迁移这一问题进行分析,结合高中数学,论述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和学生思维障碍的解决、创新性思维培养等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20.
保莎  李亚军 《考试周刊》2014,(75):149-149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实验成为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部分,它是践行新课改理念、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为此,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尤为重要,实验是知识迁移的催化剂。本文对迁移的概念、能力的培养进行阐述,旨在通过实验教学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更好地适应新课改、新高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