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袁红 《继续教育》2010,24(1):43-46
要推动重庆市继续教育进一步发展,需要增强人本意识、法制意识和服务意识,为继续教育发展营造人文环境;健全制度体系和施教体系,为继续教育发展提供政策支撑;创新成本分担、人才培养和学习激励机制,为继续教育发展完善条件保障;突破资源分散、积分制度、信息不畅、供需矛盾和农民工教育瓶颈,为继续教育发展搭建运行平台;实施创新培优、引智育才、信息高速和畅通立交等行动计划,为继续教育发展提速升档。  相似文献   

2.
高校创新体系及其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校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创新体系主要由教育观念创新、组织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创新人才培养等子系统组成。建设高校创新体系,必须着力抓好目标体系建设、教育观念创新体系建设、组织制度创新体系建设、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加强高校创新体系建设要树立创新意识,坚持开展创新工作;加强学科建设,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创新人才;加强组织领导,为高校创新体系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3.
积极构建适应科技进步和时代发展要求的、基于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学体系和机制,业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迫切问题。其构建途径主要是:改革培养方案,优化课程结构;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组织形式;改革实验课教学,探索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创建校内外创新实践基地;完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激发师生的创新意识;制订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完善大学生科研立项制度。  相似文献   

4.
针对宁夏大学电气信息类专业学生培养的现状和问题,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提出了"会学习、能应用、有创新"的三层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生评价体系综合改革方案,体现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理念。经推广应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信息素质包括信息知识、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等诸多方面,可以细化为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获取和信息评价等能力,信息检索课正是基于上述培养体系,通过改进教学模式,加强教师的信息素质,并通过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新、系统完整和突出重点、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等几种关系来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分析、处理和运用能力,在对信息进行重组的基础上形式信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创新实践能力。本文提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理论教学体系,构建切实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开展科技实践,通过综合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7.
信息学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信息产业特性和信息学科创新人才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信息学科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在分析教与学辨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采取实施因材施教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两类措施来构建信息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从内容精、基础厚、选择多的课程体系,多层次、立体化、开放式的实践创新教学体系设计和教学质量闭环监控与保障体系设计等三个方面论述了南京邮电大学信息学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并阐述营造条件环境、制度环境、校园环境、舆论环境等四种环境对培养信息学科创新人才的重要性。通过运行情况和取得成效说明了信息学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可行性与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吴永海 《职业技术》2006,(11):112-113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创新实践能力.本文提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理论教学体系,构建切实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开展科技实践,通过综合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意识在高考卷中常呈现于一道新颖的试题,它需要对新颖的信息、情景与设问,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信息。综合与灵活应用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另一方面.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的训练,创新意识的激发,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中最具活力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建构一般工科院校大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评价体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评价体系重要意义的深刻认识 ,对一般工科院校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内涵进行了界说 ,提出了由创新意识、现实创造能力和潜在创造能力三部分内容构成的一般工科院校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1.
社会转型时期留守儿童日益增多,重庆地处西部多山地区,农村人口多,劳务输出量大,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制约全市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论述转型时期中国所面临的问题,结合重庆市的地域特点和政策优势,阐释民间组织介入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可行性与优势,探析民间组织介入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2.
重庆作为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正在全面致力于实施城乡教育统筹发展,其重点是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而关键在于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渝东南是重庆市唯一的民族自治地区,关系到重庆市"一体两翼"区域发展战略和民族地区振兴,这离不开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综合改革,迫切需要充分关注该地区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立足城乡教育统筹的宏观背景和视角,对渝东南民族地区农村教师在专业人格、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政策保障和继续教育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研究揭示了渝东南民族地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现状和诸多现实问题,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讨论,对促进西部民族地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和城乡教育统筹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重庆市的社区教育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史发展过程,在现阶段面临着供需矛盾突出、发展环境堪忧、体系建设迟缓、资源整合不足等问题。必须确立社区教育地位,更新教育发展观念;加强政策环境建设,完善发展体制机制;加强办学体系建设,提升办学队伍能力;加强平台课程建设,以人为本开展办学。以此促进社区教育快速、健康发展,适应学习型城市建设需要。  相似文献   

14.
文章指出进一步拓展了的雁阵理论特别适合用来观察和研究重庆的发展。重庆独特的市情决定了重庆发展具有“两级雁阵”的模式和规律。据此,可以制定重庆发展的“两级雁阵战略”--第一级雁阵:以重庆主城先进的产业和科教为“领头雁”,主城以外大力发展中低端产业和科教,形成“阵身”;第二级雁阵:在主城以外的区县挑选具有较先进水平的产业和科教,形成区县范围内部发展的“领头雁”,各区县主要发展的中低端产业和科教是第二级雁阵的“阵身”。这一战略既务实又积极进取,是科学发展观在重庆的具体化。  相似文献   

15.
2011年在重庆举办的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论坛上,众多专家围绕高等教育质量提升这一主题作了报告。回顾2002年论坛主题"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阅读了会议资料"国际视野,中国道路——十届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回顾与思考"和多位专家有关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文章后深刻的感受到:人文素质教育将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必先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师范教育更应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课外阅读是培养师范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方式,参与校内外社会活动是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人才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天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才资源。本文试图通过对京津沪渝四市人才资源的比较分析,发现天津高等教育人才资源的储备状况及其优势与不足,为天津市的人才引进、培养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劳动教育政策取得了重大进展,基于政策转移视野,我国劳动教育经历了借入苏联模式、探索自身路径、绝对去西方化、开辟中国模式、形成新时代价值体系五个阶段,从"工具理性"逐渐走向"价值理性"。未来,应以"五育融合"为出发点,探索劳动教育的新路径:以劳动教育作为击破应试教育壁垒着力点,深入促进学生综合核心素养与学业能力的提高,探寻以劳树德;建立并持续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以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对其他学科课程的掌握,实现以劳增智;立足实际需要,建立政府、社会、家庭、学校"四位一体"劳动教育实施协同创新体系,使劳动者在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统一的劳动中获得自我确证,探索以劳育美;教育治理重心下移,多方持续进行中国特色劳动教育育人体系的实践基地和法律制度建设,保障劳动教育有效可持续实施。  相似文献   

18.
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重庆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经历了恢复重建、初步发展、深化改革、创新发展4个发展阶段。全面回顾和梳理改革开放以来重庆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可以总结以下历史经验:坚持构建符合经济转型升级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坚定不移地走符合当地发展的现代特色职业教育之路;坚持职业教育的创新,增强可持续发展力;坚持改革职教体制机制,形成政府主导的良好格局;坚持依法治教,重视职业教育法律和制度建设。展望未来,重庆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应转变传统观念,加大宣传力度;明确政府定位,加强统筹规划;深度促进产教融合,实现校企双元育人;优化职教教师结构,着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品牌建设,彰显自身特色。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重庆市近几年职业教育发展的情况分析,以职业教育统计年鉴和实际调查数据为依据.总结重庆职业教育发展近年来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认识不到位、结构不完善、发展机制陈旧、资源不足、经费落实不到位、缺乏名牌创建意识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重庆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重庆师范大学小学全科教师人才培养确立了扎根乡村、协同培养、全面发展和实践取向的基本理念,按照专业认证的要求制定了全科教师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和目标预期,确立了在广度上能够完全覆盖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规定的毕业要求,课程体系设计体现出通识教育课程突出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专业教育课程强调综合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教师教育课程注重教师专业素养培育、独立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小学教师培养的养成性四个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