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排键电子琴,学名"电子琴管风琴",起源于"管风琴".20世纪90年代初,它自日本引入中国,至今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缓慢发展.期间在我国极个别的音乐学院开设这门课程,但是人们对它的认识极为缓慢.2008年一个名叫"玖月奇迹"的双排键组合出现了,这时人们在媒体的推介下,开始了对双排键电子琴的视觉和听觉的认识.近年来,一些音乐艺术高校陆续开设此专业,并派专人赴日本等国的艺术名校深造学习;国内有关双排键方面的比赛和表演也相继开展.在这样的前景下,同时也影响和促进着一些硬件条件相对优越的中小学和艺术培训机构开设该专业的课程.笔者就近几年来在少儿双排键电子琴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感受,谈谈少年儿童学习这一乐器,对于培养他们的音乐综合素养及音乐技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双排键电子琴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衍生的,是时代科技的产物,并且,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双排键电子琴在演奏方法和演奏形式上出现了新的改变。这种新型的高科技电子键盘乐器在我国的发展也有着近20年的时间了,新形势的影响下就要求音乐教育也需要跟随时代的发展脚步,不断地进行对双排键电子琴的演奏方式和演奏形式进行革新。在中国社会的大环境下,双排键电子琴的发展更是需要和社会文化和文明进行相适应,根据中国时代社会的现状将双排键电子琴进行民族化的发展改革,并进行和时代发展中的音乐流行元素相结合,让双排键电子琴的发展有着民族化发展的同时能够结合时代音乐的流行元素,最终使得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3.
电子管风琴,又名双排键,起源于管风琴,由传统声学管风琴与现代电子科技相结合而衍生出的一种新兴的电子键盘乐器。电子管风琴既拥有优美多变的音响效果,还拥有人性化很强的音乐表现力。一台电子管风琴的演奏可以和一个管弦乐队媲美,因此被称为"一个人的乐队"。1990年,沈阳音乐学院率先开办了双排键电子琴本科专业,玖月奇迹组合的出现,让双排键走进了大众的视野。本文将结合电子管风琴改编曲《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对电子管风琴的演奏技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电子管风琴,又名双排键,起源于管风琴,由传统声学管风琴与现代电子科技相结合而衍生出的一种新兴的电子键盘乐器。电子管风琴既拥有优美多变的音响效果,还拥有人性化很强的音乐表现力。一台电子管风琴的演奏可以和一个管弦乐队媲美,因此被称为"一个人的乐队"。1990年,沈阳音乐学院率先开办了双排键电子琴本科专业,玖月奇迹组合的出现,让双排键走进了大众的视野。本文将结合电子管风琴改编曲《Can’t take my eyes off you》对电子管风琴的演奏技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电子管风琴,又名双排键,起源于管风琴,由传统声学管风琴与现代电子科技相结合而衍生出的一种新兴的电子键盘乐器。电子管风琴既拥有优美多变的音响效果,还拥有人性化很强的音乐表现力。一台电子管风琴的演奏可以和一个管弦乐队媲美,因此被称为"一个人的乐队"。1990年,沈阳音乐学院率先开办了双排键电子琴本科专业,玖月奇迹组合的出现,让双排键走进了大众的视野。本文将结合电子管风琴改编曲《Hard to say I’m sorry》对电子管风琴的演奏技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双排键电子琴又被称为"双排键电子管风琴",是一种当前非常流行的"智能乐器".笔者通过分析和比较我国高等艺术院校双排键电子琴专业课程的发展现状,并未来的专业前景和学生发展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黄怡婷 《亚太教育》2019,(1):110-110
在学术上,双排键电子琴也被称为电子管风琴,它是现代高科技与音乐有机结合的成果,拥有丰富的音乐表现力。而国乐团,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为核心。本文主要对双排键电子琴在国乐团伴奏中的形式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8.
编曲是双排键电子琴学习中的重要环节,乐曲编配质量直接决定了音乐的听觉效果。本文分析了不同时期、不同体裁管弦乐的音乐特点,结合自己在双排键编曲学习实践中的经验,针对不同类型的管弦乐作品,从乐谱编写和音乐制作两方面分析了使用双排键电子琴改编管弦乐的技法。  相似文献   

9.
正杭州"清琴之恋"音乐中心隶属于杭州青少年文化交流中心下沙分中心,作为"吟飞双排键电子琴教学基地",艺术中心于2007年起每年举行一至两次的大型双排键电子琴专场音乐会。2014年中心又被"吟飞"授予"双排键电子琴师资培训基地"。2014年1  相似文献   

10.
双排键电子琴以其风格化的声音处理、特殊的演奏原理、多变的声音组合以及较为多元化的演奏技巧,在音乐界被称为"万能乐器"。在乐器配合使用上面,双排键电子琴因为它本身的多元化,在各种演出场合都能够见到这种乐器的巨大配合作用。由于演奏双排键电子琴的技术要求高,演奏艺术性价值大,如何提升表演的艺术水平,成为音乐行业比较热门的话题之一。本文基于演奏技巧和方法,探讨双排键电子琴的舞台演奏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11.
双排键电子琴与钢琴的演奏在力度、声音、指法和音乐表现上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在教学中教授技术和技巧同时存在于双排键电子琴和钢琴演奏的能力中,相辅相成、互为条件、缺一不可。在某种情况下它们又可以混用,因为它们都融入了同一个概念,即演奏的能力中。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的今天,儿童早期智力开发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所推崇,音乐教育因其对儿童智力开发的特殊功效而成为儿童早教开发的热点,钢琴热、电子琴热、小提琴热近年来在我国持续的升温更说明了人们对于音乐教育的重视。电子琴作为一个只有60多年历史的新型电子乐器,集教学、演奏、娱乐功能为一体,在音乐启蒙、音乐普及教育及娱乐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我国的20年来,它的发展非常迅速。目前我国曾经或正在学习电子琴的人数已超过1000万人(约300万家庭),已成为全世界电子琴(单排键)拥有量最大,普及率最高的国家。电子琴教…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由上世纪的钢琴转化为电子琴,然而电子琴有分为很多种,双排键电子琴是电子琴种类中之一,属于目前我国一种新型的电子琴种类,作为现代化的乐器品种,其具有一定程度的独特性,与其他传统乐器相比较,双排电子琴还是很有优势的,首先,双排键电子琴可以进行编排音乐作品,演奏音乐作品更是不在话下,可以进行一系列的音乐作品创作,是一种集合其他音乐演奏乐器于一身的演奏乐器.本文就双排键电子琴中编曲的音色美感选择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中学教育》2006,(4):56-56
音乐治疗学。音乐治疗学是20世纪中叶创建于欧美的一门新兴的交叉性应用学科。1988年,中国音乐学院建立音乐治疗专业,从此我国正式开始培养音乐治疗方面的专业人才。上世纪90年代末,中央音乐学院也开设了此专业。2004年9月,四川音乐学院开始招收第一批音乐治疗本科生。  相似文献   

15.
作为表现音乐的重要工具,双排键电子琴将弦乐音色的演奏法分为"声效触键法"和"旋律演奏法"。本文旨在通过对技术要点、乐谱实例和练习要点的分析,阐述这两种方法的特点以及如何在演奏中合理运用,以更好地向听众展示双排键电子琴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家政府指出要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要培养与市场需求接轨的职业人才,扩大就业,提升就业质量。而音乐表演是职业教育中比较有特色的专业,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特征,本文将针对器乐演奏方向的双排键电子琴实践教学应用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7.
双排键教学已经在我国发展了近四十年的历程,经过多年发展,高等音乐院校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也为社会培养出了大量优秀的人才。在双排键教学的发展中,我们也要看到其存在的问题,比如教材陈旧、师资匮乏、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等。因此,高等音乐院校要加强教学改革,依据学生发展实际以及双排键教学面临的现实问题探索并创新教学模式,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双排键人才。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高等音乐院校双排键教学的现状,指出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从教学模式着手进行探索,以期高校双排键教学得以高质高效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一、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回顾 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从清末民初的高等实业学堂算起,已有百多年历史.但是,在20世纪前半期发展并无多大建树,只是到60年代才在台湾得到较大发展.祖国大陆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新生事物的高职教育才开始出现.先是,1978年在天津、无锡等地试办;稍后,1980年国家教委批准设立首批13所职业大学,标志着高职教育在大陆的正式兴起.  相似文献   

19.
关于教学设计的研究,"如果从1962年格拉泽明确地提出'教学系统'概念以及教学系统进行设计算起,作为一门正式的学科,'教学设计'已经经历了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西方的教学设计研究从20世纪50年代起步,至80年代,以加涅为代表的"第一代教学设计理论"基本成熟.  相似文献   

20.
刘清华  周仕德 《科学教育》2007,13(3):F0003-F0003
教学设计的研究,“如果从1962年格拉泽明确地提出‘教学系统’概念以及对教学系统进行设计算起,作为一门正式的学科‘教学设计’已经经历了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西方的教学设计研究从20世纪50年代起步,至80年代,以加涅为代表的“第一代教学设计理论”基本成熟。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以情境教学,建构主义心理学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第二代教学设计理论”开始崛起。在我国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直到90年代以来,才有少数教学者注意到教学设计并开始引介。其实,早在20世纪50年代关于历史教学设计的思想就已经显示,重点是在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