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20~40年代是中国艺术歌曲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20世纪2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在学堂乐歌的基础上,幵始了在中国的起步阶段;到了30年代,我国的艺术歌曲创作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40年代,我国的艺术歌曲更具有时代特征,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创作手法上,都使我国艺术歌曲创作迎来了20世纪上半叶的繁荣时期。  相似文献   

2.
德国是浪漫主义艺术歌曲的故乡.在19世纪的德国、奥地利产生了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等具有代表性的艺术歌曲创作的作曲家.中国艺术歌曲继承了德奥艺术歌曲的创作手法和风格特征,同时又是结合了我国传统音乐特点与语言特征的产物.文章通过对中、德两国艺术歌曲产生的时代背景、语音差异、曲式结构特点和诗词不同韵味等方面进行比较,旨在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与理解艺术歌曲.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上半叶我国艺术歌曲开始起步,由于国家政治因素以及受欧美艺术歌曲的的冲击中国艺术歌曲创作在此期间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由于中国专业声乐教育此时正处于起步时期,这些艺术歌曲对我国声乐教学的推动力是不可忽视的,此文采用文献阅读法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具体探究我国早期艺术歌曲对我国声乐教学的价值并总结,希望中国艺术歌曲在我国声乐教学中的运用中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声乐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20世纪20-30年代是中国艺术歌曲产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中国作曲家借鉴西方艺术歌曲的表现手法,与我国近代民族文化发展和民族情感表达方式相结合,创作了许多的经典艺术歌曲,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艺术歌曲也在不断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艺术歌曲是声乐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门类。这一体裁以其创作的专业性、内容高度的文学性、诗意性和抒情性以及伴奏与声乐部分的并重性等特点,成为一种具有鲜明个性、深刻寓意和高雅格调的音乐艺术体裁。艺术歌曲这一体裁的起源,与西方早期世俗音乐有着渊源关系,在19世纪的德奥有了很大发展。它对20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及兴盛有着重要影响。20世纪初,随着中西音乐文化的交融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艺术歌曲体裁因其富于文学性的特点和中西结合的特征,而被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并学习了西方作曲技术的一批作曲家广泛采用,他们创作…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20世纪上半叶艺术歌曲在中国的发展为主线展开,探析了艺术歌曲自传入中国以后的半个世纪里贯穿的思乡主题,并把20世纪初至二十年代与三、四十年代所创作的思乡主题的中国艺术歌曲中所表达思乡之情的表现手法、内容方面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我国在20世纪早期的音乐创作方面,首次开始尝试着把中国古诗词与近现代的音乐结合在一起,出现了许多有创新精神的作曲家,其中黄自创作的艺术歌曲《点绛唇·赋登楼》在当时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黄自的艺术歌曲在其音乐创作风格上和其文学内涵上都是中国艺术歌曲中的典范。黄自先生的艺术歌曲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格,也是其创作的众多音乐作品中最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从而成为了我们国家近代和现代艺术歌曲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这一艺术歌曲极具浪漫主义气息,在音乐气势上也极为明亮和宽广。在此,本文将从创作背景、歌词意思、演唱处理等方面对《点绛唇·赋登楼》这一艺术歌曲进行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赵元任先生是我国“五四”时期“新音乐”的代表人物,他所创作的艺术歌曲成为21世纪艺术歌曲的经典之作。本文介绍了分析了赵元任先生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以及他在歌曲创作中对新曲调与白话歌词相互结合所进行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程征 《池州师专学报》2006,20(6):108-110
中国的艺术歌曲创作起步于学堂乐歌,它的钢琴伴奏也经历了一条由简到繁、由幼稚到成熟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体现歌曲创作的日趋完善,也折射出钢琴伴奏创作水平地提高。本文即从中国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发展特征加以论述,对中国早期的艺术歌曲钢琴伴奏创作的发展做较为深入的探索,旨在阐述中国钢琴伴奏对于早期艺术歌曲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舒伯特是18世纪古典主义与19世纪浪漫主义交替时期的作曲家.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其中艺术歌曲的创作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典作品.在他的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他赋予了钢琴伴奏更高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人声与琴声的完美结合.本文从舒伯特和他的艺术歌曲谈起,探索了他的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1.
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是青主的一部代表作品,是20世纪上半叶极具鲜明时代特征的一曲经典之作.它不仅体现了青主个人创作的特点,同时也标志着中国近代艺术歌曲在新时代的发展中迈出了辉煌的一步.文章从创作技巧、歌词题材、演唱风格三方面对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的时代特征进行分析,探究20世纪早期艺术歌曲的时代性总体特征在该作品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2.
中国艺术歌曲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正式产生,并迅速发展成为我国音乐文化活动中最重要的形式之一。陆在易是我国当代在艺术歌曲的创作方面卓有成就的作曲家之一,其相关作品代表着我国改革开放后声乐创作的发展路向和基本风格。本文旨在针对《我爱这土地——陆在易艺术歌曲选》中收录的七首艺术歌曲之一《桥》这首作品,通过对其曲式结构、和声功能、钢琴伴奏部分的初步分析,来观察陆在易艺术歌曲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3.
艺术歌曲作为声乐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人的文化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意义。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艺术歌曲的表现形式更加多元化,中国民族音乐与艺术歌曲相融合,不仅使我国民族文化得到了传承,也使艺术歌曲的创作风格跨越了新的领域。本文通过梳理中国艺术歌曲创作风格的发展历程,对运用民族音乐元素的艺术歌曲,从音乐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探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湖州籍音乐家陈啸空创作的艺术歌曲《湘累》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影响较大的一首艺术歌曲。作品将典雅的民族化风格和浪漫主义的诗文巧妙地结合起来,并利用核心音调的发展塑造音乐形象,抒发了"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对个性解放、自由平等的强烈渴望。  相似文献   

15.
舒伯特是18世纪著名的歌曲艺术家,被人们称为“歌曲之王”.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创作出大量的艺术歌曲,为后世的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本文就从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创作出发,阐释了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创作风格,主要有发挥钢琴伴奏艺术的功能性,歌词内涵深刻、抒情意味强烈,以及音乐和诗词的完美结合等.  相似文献   

16.
郑彤 《闽江学院学报》2009,30(4):119-122
回顾20世纪初的那段中国音乐史,在以萧友梅、赵元任为首的一批作曲家把艺术歌曲引入中国,将这种主题深刻、旋律优美的音乐体裁与中国诗歌相结合,而赵元任更是作为中国艺术歌曲的创始者,创作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艺术歌曲作品,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书写了永恒的篇章,对中国音乐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7.
谭小麟是我国20世纪4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将西方现代派的作曲法与中国音乐文化的优秀传统相结合,创作出极富个性、别具特色的中国艺术歌曲.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很少有人演唱谭小麟的作品,更不用说研究如何诠释的问题.因此本文从音色、表情、伴奏等方面对谭小麟的艺术歌曲做一些粗浅的探讨,为今后演唱谭小麟艺术歌曲的演唱者们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观点,也为中国声乐教育中如何诠释中国艺术歌曲这一问题提供些许浅见.  相似文献   

18.
黄自及其"四大弟子"贺绿汀、江定仙、陈田鹤、刘雪庵的艺术歌曲创作开创了中国艺术歌曲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初的一个辉煌时期,"四大弟子"在继承了黄自艺术歌曲创作传统的基础上,具有追求技巧的准确精炼及较高的艺术性普遍特征,同时又分别具有着各自不同的创作风格及个性.  相似文献   

19.
黄自先生的作品大部分都具有爱国主义、民主主义的思想感情和现实主义倾向,在他的多种形式的艺术歌曲中,熟练地将西方和声技法融入其中,还以古体诗词创作的艺术歌曲,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民族化和声运用的探索。他创作的艺术歌曲不仅词曲的意境感情一致,而且歌词的韵律与歌曲的旋律、节奏结合紧密,并巧妙融入民族化,为中国以后的艺术歌曲创作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国的古典诗词与音乐相结合的一种声乐体裁,它最显著的特征是歌词大多以古典诗词为主。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黎英海选取了古诗《登鹳雀楼》创作整理成艺术歌曲,这首歌曲以独特新颖的艺术构思和形象的表现手法,诠释了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艺术魅力。文中主要通过对这首作品的创作技法和演唱分析,充分展现作品内涵与音乐形式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