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旅游翻译是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的窗口。从翻译的目的、功能、文本类型、文本规约四个层面.分析了李白纪念馆景点介绍原文本,内省翻译策略制订过程,最后指出旅游翻译应该以“游客”为中心,实现翻译文本的交际功能为目的,“变译”为主要策略,达到其目的充分性为旅游翻译的评价标准,而非静态的对等论。  相似文献   

2.
旅游文本的功能是信息性、情感性和诱导性,文化翻译在旅游文本的翻译中至关重要.旅游文本的翻译原则,即适宜原则与对等原则.通过翻译实例说明以上原则,对提高旅游文本的翻译质量,更好地传播中国的独特文化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功能理论特别是翻译的目的论角度探讨泉州市旅游信息的中文文本翻译成英文文本所采用的策略.泉州市旅游文本是典型的以呼吁读者采取行动为目的的呼吁性文本,旨在吸引游客并且传播泉州文化,在翻译过程中需要以这两大目的为中心灵活选择策略,包括汉语短句的短语化处理、段落为翻译单位、翻译转移和文化信息的说明,使泉州的旅游资源在更广阔的范围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浅析功能翻译理论在旅游翻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功能翻译学派对文本类型的划分,旅游文本属于典型的呼唤类型。旅游翻译是一种面向普通大众的文本,呼唤功能十分明显,带有很强的目的性。文章从功能翻译的基本理论出发,探讨了功能翻译理论在旅游翻译中的应用。作者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从目的语读者的角度出发,紧扣旅游翻译的目的和功能,在实际翻译活动中采用灵活的处理方法,以期达到"诱导"读者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该理论认为翻译的目的决定它的译文,也决定译者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和方法。运用翻译"目的论",从旅游翻译的功能和目的性出发,选取旅游翻译文本加以剖析,指出旅游翻译过程中译者应提高翻译的目的意识,确保译文的可接受度。  相似文献   

6.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是以目的论为中心的理论体系,它的提出也为旅游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从不同的翻译方法,包括直译加注释、增译、省译、归化和释义等五个方面分析了中国旅游文本在“目的论”指导下的翻译,突出其“呼唤目的”.  相似文献   

7.
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策略必须由翻译目的决定,而旅游文本的翻译目的就是传递信息和吸引游客,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游客的文化背景。文章以此作为理论依据,对伊春林区森林文化旅游翻译的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与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功能翻译理论指导的旅游文本更能满足读者获取信息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翻译目的论为翻译研究拓宽了思路。该理论为旅游翻译在宏观策略上指明了方向,还为译者顺利实施不同的翻译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将旅游翻译置于翻译目的论的理论框架进行观照,探讨了旅游翻译中的翻译策略,以实现旅游文本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纽马克翻译理论所提出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概念,强调在翻译之时要契合翻译的目的、读者的特点和文本的类型等因素,为旅游日语的文本翻译提供了清晰有力的理论指导,为我们进行相关旅游日语文本翻译活动带来了巨大的方便。下面,笔者将从"简析纽马克翻译理论的起源及内涵"、"基于纽马克翻译理论进行旅游日语文本语义翻译"、"基于纽马克翻译理论进行旅游日语文本交际翻译"和"基于纽马克翻译理论进行旅游日语文本关联翻译"四方面入手,针对纽马克翻译理论在旅游日语文本翻译中的应用,开展浅显的探究。  相似文献   

10.
旅游文本翻译的目的是传递信息,吸引游客。根据目的论,翻译时可以根据需要对旅游文本进行适当的调整。本文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出发,对都江堰景区旅游文本翻译进行分析,提出缩译、意译、加注等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1.
旅游文本,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文本,带有很强的目的性。汉英旅游文本由于其语言差异,要求我们在翻译过程中务必考虑目标读者需求。在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翻译目的作为最高指导原则,决定了翻译过程中所需的翻译方法及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功能目的论角度,通过实例分析旅游资料翻译的得失优劣.翻译是一种目的性行为,文本的目的决定翻译策略和方法,而且是衡量其翻译质量的重要标准.本文首先引入目的论理论框架,逐步探讨功能目的论在指导旅游文本翻译时的适用性及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梁毅  邹燕 《海外英语》2013,(6X):176-177
旅游翻译对促进广西旅游市场的进一步国际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广西许多旅游资料的英译文本存在一系列问题,难以起到吸引国外游客的作用。该文尝试从功能翻译理论出发,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翻译策略提高广西旅游资料英译文本的宣传效果,以实现它的预期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4.
旅游翻译是一种在不同的语言和社会心理特征下的跨文化交流。本文以Hans Vermeer的目的论为指导,从目的论的三个原则出发,以宁波旅游翻译为具体文本,简要探讨旅游翻译的一些策略,以期更好地实现旅游文本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由英国著名翻译家纽马克提出来的,这一理论对翻译实际应用与操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英文旅游文本通过传递信息使得外来游客了解到中国的自然景观及文化,从而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本文从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视角出发,对旅游文本汉英翻译的实际意义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旅游翻译是外宣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旅游景区资料翻译已取得显著成就,但仍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鉴于旅游宣传文本的特殊性,针对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和两种文化的巨大差异,翻译汉语的旅游宣传文本应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措施,提高旅游文本的翻译质量,达到宣传旅游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弗米尔提出的目的论主张翻译是一种有预期目的和功能的跨文化交际行为,翻译策略是由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的。本文以目的论为指导,提出旅游文本翻译应以目的语读者为中心,以传播中国文化为导向,并举例分析目的论指导下的翻译策略和技巧在旅游文本汉英翻译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旅游外宣文本的类型和功能的分析,认为功能翻译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对旅游翻译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对旅游文本功能、翻译的目的和目的语接受者期待视野的分析能帮助译者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9.
互文性强调某一文本与其他相关文本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联系,是理解一切文本的前提。将这一概念应用于旅游文本翻译中。分析旅游文本中的互文现象,汉语旅游文本及其相对应的翻译,探讨互文性在旅游文本翻译中的运作机制,为旅游文本的翻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好吸引国内外游客,功能理论翻译成为我国旅游文本翻译重要研究切入点,本文就在功能翻译理论的视角下,对旅游文本翻译策略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