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有“趣”、有“动”、有“情”的课堂,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课堂,是学生所追求的课堂.因此如何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其变成具有活力的课堂,是我们每一个教师所共同关注的问题.怎样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呢?我们认为必须还给学生“四权”.  相似文献   

2.
如今,“诗意课堂”正走进任何一个学科,它带来的是课堂的灵动和智慧,彰显的是教师和学生的生命成长,追求的是“真”、“善”、“美”的发现之心。同样,我们的数学课堂也应如此。  相似文献   

3.
叶青发 《物理教师》2006,27(1):25-26
1问题的提出 教师和学生的主客体说,从20世纪80年代争到90年代.“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到“双主体说”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90年代末,学生的主体地位才得以凸现.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学改革成为最迫切的任务.但另一方而,有很多教师对创新教育的理解和接受存在着两个极端化倾向:一是拒绝接受,他们有很多理由,“教无定法”,“师道尊严”,“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等.二是把创新教育理解为花样,教法越“花”,越是创新.  相似文献   

4.
张素宝 《学周刊C版》2011,(11):152-153
语文课堂与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教师劳动的显著特点就是挖掘“美”.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及掌握追求美的方法,形成鉴赏美的能力.引导学生去感受、理解、鉴赏、表现乃至创造美的文章、美的社会、美的自然、美的人生。  相似文献   

5.
陈瑞英 《文教资料》2009,(30):133-134
“唤醒教育”的本质在聋生教育中的具体体现就是让学生领悟生命或人生的意义.为此.教师要以“生”为本,注重自身能力和生命意识的培养,在德育教学中以聋生的“生命”为原点.充分挖掘文本的意义.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与学生进行真诚的情感互动,去唤醒学生对生命的敬重,对真、善、美的追求和潜意识里的梦想,进而提高他们的道德判断、选择和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6.
教师的心态     
王树云 《教书育人》2008,(11):69-69
现在太流行“绿色”了,各行各业都在追求“绿色化”。但从“绿色教育”“绿色学校”“绿色课堂”“绿色教学”“绿色批评”“绿色家访”等提法里我们可以看出,教育行业的“绿色化”大部分是指向学生的,有多少人关注过教师的心态是否“绿色化”了呢?  相似文献   

7.
眼下.“快乐教育”、“赏识教育”愈来愈成为一种时代的追求、教育的时尚。对于当前的教育现状来说.我们的教育确实需要注入“快乐”、“赏识”和“兴趣”的因子,才能推动素质教育,才能提高学生的素质,才能使其全面发展。谁都明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更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关注的首要问题。笔者曾碰到过许多学生诉说他们学习的困难,尽管狠下了功夫,可成绩却仍停滞不前。而老师只要求学生下决心、树恒心、添毅力和增强自控力.却没从自身找一下原因.其实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在此,我们务必注意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8.
“动态生成”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当今课堂教学中广大教师的普遍追求.更是目前教学研讨的时髦话题.生成,既有教师通过“预设”预约的.这是教师的期待.亦是对教学的肯定:生成.也有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凭借自身的探究、体验、感悟进发出的“灵光”,令人惊喜!课堂教学是施教者与学习者的“成长历程”.动态生成是教师教学生命的体现,更是学生学习生命的体现。精彩的动态生成,体现了课堂的活力.是新课程所倡导的生命化课堂的理想状态。[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教育。在学校中。和谐教育的重点是和谐教学。适应、协调、促进发展.即和谐。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活动,即教学。什么是“和谐教学”呢?教师以“和谐的方式”.让学生主动、生动、健康地得到“和谐的发展”.即是“和谐教学”。  相似文献   

10.
一、和谐、互动式零距离对话 “对话”所追求的是这样一种状态——教师式的学生与学生式的教师。教师摈弃“教师至上”的传统理念,“蹲下来”与学生进行“零距离”的“对话”。  相似文献   

11.
前些日子.参加了一个名为“你心目中的理想课堂”的教研沙龙。活动结束肘.组织者用了诸如“真实”、“情趣”、“对话”、“常态”、“问题”等一些关键词进行了总结.笔者颇以为然。但我想.理想的课堂、理想的教育,教师还应体现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让学生沐浴在“人性的光辉”之中。  相似文献   

12.
在青年毛泽东“学生本位”教育观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他既有作为学生的“学习实践”,又有作为职业教师的“教学实践”;既有对传统教育的反叛,也有对个性自由的追求;既有自学的亲身体验,还有德智体方面的理论研究。毛泽东“学生本位”教育观,孕育了毛泽东早期的人民教育观。  相似文献   

13.
“多元解读”是目前教学研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词,也许正因为如此.在实施过程中山于对“多元解读”的过热追捧.对“独特体验”的过分真实,导致语文课上对文本价值取向的曲解。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是引导学生“知人论世”“批文人情”.根据课文自身提供的信息,追求作品内在的意义与读者外赋意义的统一.而是出于对以往强制性的一元解读的反叛.完全漠视文本自身存在及其呈现出的意义.任由学生别解甚至曲解作品的内涵。甚至还把这当作学生创造性的体验成果。  相似文献   

14.
目前,部分教师受各种因素影响,对自制教具的价值考虑不全面,在突破教学重难点、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方面有欠缺,存在盲目追求教具“高大上”的现象。这样做既背离了教具制作的初衷,又不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通过科学设计,在活动中合理搭配经济、简易的“小而美”的教具,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散思维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历史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互动过程.在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的技巧上大有文章可做。从古代的“师道尊严”、“正襟危坐”、诵读“四书五经”的主流教育模式到今天的师生平等、全面发展、学习内容多元开放的现代教育制度.从古代孔子“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16.
郑心合 《教育文汇》2011,(10):17-17
“一票否决”是一些学校领导在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下,以自身的功利化行为迫使教师追求教育教学功利化。教师只有追求学生考高分,考核才得“高分”,才能成为“先进”或“优秀”,才能有更多的绩效工资。教师唯“分”是举,如果学生考不出高分,就会恨铁不成钢,周六、周日“加餐”补课。学生如果考不好,就体罚或变相体罚。  相似文献   

17.
《教育科学论坛》2009,(12):70-73
新年伊始,本刊刊首语即凸显出向“真”、向“善”,向“美”的价值追求,在多期刊首语中表达了对教育本质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8.
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一作为教师,应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面向每个学生的思想.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两极分化”尤为严重,因此有效地控制“两极分化”一直为广大教师所关注。  相似文献   

19.
文章简要分析了当前教师教学中重“述”轻“写”的现象.结合作者自己“述”和“写”应成“并蒂莲”的感悟,阐述了教与研是我们教师专业成长的努力追求方向,并提出教师写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教育科学论坛》2009,(12):70-73
新年伊始,本刊刊首语即凸显出向“真”、向“善”,向“美”的价值追求,在多期刊首语中表达了对教育本质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