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目的:开发具有种属特异性序列特征性扩增区域(SCAR)标记物来监测哈茨木霉在其入侵的试验菌群中的定殖和生长,为哈茨木霉应用于生物防治等生态和生物技术中提供支撑。创新要点:多种木霉属真菌能与各种微观和宏观的生物有机体建立相互作用。利用这些相互作用,木霉可做为原生种群的入侵物种而用于生物防治。本文通过使用试验菌群为研究模型,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和序列特征性扩增区域(SCAR)标记物来监测菌群中哈茨木霉的生长状态。研究方法: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从16个10聚体引物进行多态性筛选,其中1个引物扩增出对应哈茨木霉的条带。对该条带进行克隆测序,并设计5个20–23聚体引物。成功利用引物对2F2/2R2和2F2/2R3278分别特异性地扩增出哈茨木霉BpT10a菌株278 bp和448 bp的DNA片段。同时,用这两个引物对14个哈茨木霉菌株和几种不同的真菌菌株进行特异性对照试验,也只成功扩增出哈茨木霉菌株。此外,使用真菌DNA混合物和试验真菌群的DNA为模板,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引物对2F2/2R2进行评估。当仅使用100份SCAR标记物或哈茨木霉仅占整个菌群的0.1%时,仍能检测出哈茨木霉。重要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SCAR分子标记能有效监测菌群中的哈茨木霉的定殖和生长,具有较高特异性、灵敏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2.
通过抑菌和拮抗实验筛选能与哈茨木霉协同抑制鱼腥草白绢病病原菌的化学抗菌剂,以盆栽实验证明所选化学抗菌剂与哈茨木霉对鱼腥草白绢病的协同防治效果,以为鱼腥草栽培过程中安全、高效防治白绢病提供指导.结果发现,三唑酮对鱼腥草白绢病病原菌具有较强的生长抑制作用,且对哈茨木霉的抑制作用较小,用250μg/ml的三唑酮溶液和30 g/m2哈茨木霉孢子粉联合处理可以降低鱼腥草白绢病发病率、延迟发病时间,防治效果明显好于单独用三唑酮或哈茨木霉处理.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开发具有种属特异性序列特征性扩增区域(SCAR)标记物来监测哈茨木霉在其入侵的试验菌群中的定殖和生长,为哈茨木霉应用于生物防治等生态和生物技术中提供支撑。 创新要点:多种木霉属真菌能与各种微观和宏观的生物有机体建立相互作用。利用这些相互作用,木霉可做为原生种群的入侵物种而用于生物防治。本文通过使用试验菌群为研究模型,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和序列特征性扩增区域(SCAR)标记物来监测菌群中哈茨木霉的生长状态。 研究方法: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从16个10聚体引物进行多态性筛选,其中1个引物扩增出对应哈茨木霉的条带。对该条带进行克隆测序,并设计5个20-23聚体引物。成功利用引物对2F2/2R2和2F2/2R3278分别特异性地扩增出哈茨木霉BpTloa菌株278bp和448bp的DNA片段。同时,用这两个引物对14个哈茨木霉菌株和几种不同的真菌菌株进行特异性对照试验,也只成功扩增出哈茨木霉菌株。此外,使用真菌DNA混合物和试验真菌群的DNA为模板,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引物对2F2/2R2进行评估。当仅使用100份SCAR标记物或哈茨木霉仅占整个菌群的0.1%时,仍能检测出哈茨木霉。 重要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SCAR分子标记能有效监测菌群中的哈茨木霉的定殖和生长,具有较高特异性、灵敏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微生物菌剂对番茄整个生育期生物性状以及产量结构的影响,本研究以番茄新品种威利斯特F1代为试材,选择枯草芽孢杆菌哈茨木霉单独喷施和复合处理在番茄幼苗移栽前、苗期、花期、结果期喷施叶面和根部,比较菌剂不同处理对番茄田间生理指标、产量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生育期的调查,草芽孢杆菌哈茨木霉单独喷施和复合处理较对照处理延...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生防菌哈茨木霉对7种常见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探索其生防机制.结果表明:对峙培养时木霉菌对小麦纹枯病菌等7种病原菌菌丝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西瓜枯萎病菌的抑制率最高,达44.3%,对水稻恶苗病菌抑制率次之,为41.2%;木霉菌丝提取物对7种病原菌均有抑制效果,对水稻恶苗病菌抑制效果最为明显;显微观察可见木霉对小麦纹枯病菌有重寄生现象,表明生防机制为营养竞争、抗生作用和重寄生.  相似文献   

6.
以福州平原稻田为研究对象,对对照、石膏渣、海贝壳、生物炭和铁炉渣5种处理样地0~30 cm土层土壤团聚体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样地相比,石膏渣、海贝壳、生物炭和铁炉渣施加后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土壤团聚体碳和磷含量,其中碳分别增加了6.89%,8.44%,11.41%和5.41%;磷分别增加了4.59%,9.17%,7.34%和11.01%;对氮含量的影响无显著变化。不同粒级间的对比表明,全碳、全氮、全磷含量随团聚体粒级的增大显著增加(P0.05),C/N随粒级增大而增加,C/P、N/P随粒级的增加而减小。从不同废弃物施加条件下与不同粒级团聚体养分和生态化学计量比特征来看,石膏渣、海贝壳、生物炭和铁炉渣施加均能提高土壤团聚体的养分含量,粒级对团聚体养分含量和生态化学计量比也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研究废弃物施加对稻田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有机碳-S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易氧化态有机碳-EOC,溶解性有机碳-DOC)及其矿化的影响,对稻田土壤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福州水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炉渣、生物炭、炉渣+生物炭施加后水稻成熟期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及其矿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物炭、炉渣+生物炭施加显著增加了犁耕层(0~15 cm)SOC含量(p0.05),对非犁耕层(15~30 cm)SOC含量则无显著影响;各施加处理均增加了犁耕层土壤MBC含量(p0.05),而EOC含量总体上有所降低;炉渣、炉渣+生物炭施加总体增加了犁耕层DOC含量(p0.05),而生物炭施加对其影响不显著。为期56 d的培养,各施加处理后,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均表现为对照生物炭炉渣+生物炭炉渣(p0.05),这表明各施加处理总体上抑制了土壤有机碳矿化,尤其以炉渣、炉渣+生物炭施加后的抑制效果较为显著。这些结果预示着工业废弃物炉渣施加对稻田土壤固碳减排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为研究生物炭与丛枝菌根真菌联合施用对大豆幼苗生长的影响,设计室内盆栽试验,种植大豆幼苗,试验设计接种或不接种根内根孢囊霉(Rhiaophagus intraradices,RI)并施加0%、2%、5%(w/w)的生物炭,共6个处理。结果表明,接种RI并施加生物炭,可显著提高大豆幼苗的菌根侵染率、株高、茎粗和生物量,并显著改善了大豆幼苗的光合气体交换活性和叶绿素荧光特性,促进了大豆幼苗的生长发育,其中以接种RI并施加2%生物炭组合处理促进效应最大,菌根侵染率最高达到76.67%,大豆幼苗的株高、茎粗和总生物量与CK相比分别提高了86.10%、35.69%和80.00%。联合施加RI与2%生物炭的大豆幼苗的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及叶绿素荧光参数显著优于CK组(P<0.05),说明RI与2%生物炭联合施用能有效增强大豆幼苗的光合能力。因此,RI与2%生物炭配施具有更好的菌根效应,能有效促进大豆幼苗的生长,这对大豆幼苗的生长及可持续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酵母硒对热应激状态下海兰褐蛋鸡蛋品质的影响。方法:360只420 d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成对照组、试验Ⅰ、Ⅱ、Ⅲ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添加0.1%、0.2%、0.3%的酵母硒。分别在试验开始后15、30、45、60 d测定鸡蛋的哈夫单位、蛋壳厚度、蛋壳相对比、蛋形指数、蛋黄系数、蛋白蛋黄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Ⅲ组的哈夫单位在30、45、60 d均显著增加(P0.05),蛋壳厚度在30、45、60 d显著升高(P0.05),蛋壳相对比在30、60 d显著降低(P0.05)。各试验组之间比较,饲喂酵母硒日粮15 d时,试验Ⅰ组比试验Ⅱ和Ⅲ组的蛋壳相对比显著降低(P0.05)。45 d时,试验Ⅱ组和Ⅲ组的哈夫单位比试验Ⅰ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日粮中添加0.1%~0.3%的酵母硒,可显著提高蛋鸡鸡蛋品质。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霉克对木霉、根霉、毛霉的抑制效果及对平菇生料栽培的防病效果.结果表明:在含药平板试验中,16 mg/L的霉克可以完全抑制根霉菌丝的生长;32 mg/L的霉克对木霉和毛霉菌丝生长抑制率达到100%,该质量浓度的霉克对平菇菌丝生长无显著抑制作用;在平菇生料栽培试验中,32 mg/kg的霉克可显著降低染杂率至4.3%,平菇产量提高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