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士斌 《考试周刊》2014,(45):47-47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如何挖掘教学的趣味资源,只有深挖教材,教学才能从根本上走进学生的生命领域,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2.
章琴 《考试周刊》2013,(72):21-21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本文从两方面进行论述:激发情感,让学生走进教材;善用教材,让教材走进生活。要让生活走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相似文献   

3.
新的课程理念实施以来,语文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进的教学思想和优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相继进入语文课堂,给语文课堂注入了无尽的活力.尤其是情境教学,更给学生搭建了内化知识、提升素养的平台,让学生借助情境,真正走进语文的世界,切身感受语文,使课堂教学变得情趣盎然,让学生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4.
教学生活化是指把教学与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它要求教学活动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必须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心理世界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重视教学过程的开放性。以此让学生主动地学会自主、学会体验、学会交往、学会理解、学会思考,尤其学会创新。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就以历史教学为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小天地,生活中的语文才是学生学习的大课堂。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因此,我们探索让生活中的语文走进课堂,再让语文教学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大课堂。一、立足生活,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开放性语文教材来源于生活,要让学生从教材中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就要求语  相似文献   

6.
新的理念的确立,引导我们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语文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身边就有语文。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打通学生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界限,将文本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整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教学中语文始终以其独特的魅力占据着主体地位.因此,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意义,让学生自主地走进语文课堂,从角度去影响学生,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主要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个性,张扬学生个性进行探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彳孚语文课堂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打破书本的局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记忆能力,让学生走进动画世界,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堂是一个自由、开放、灵活的空间,想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就必须让学生在语文中理解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用语文装扮生活。要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走进生活的目标,就必须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实现语文课堂教学与生活的"零距离"。通过奏响生活旋律和敞开生活之门打造磁性课堂,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0.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使你的学生看出和感到有不理解的东西,使他们面临着问题。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就是成功了一半。”可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但纵观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往往是单一的师生交往,老师讲学生听,而无学生个体与周围环境的直接交往,更无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直接交往。  相似文献   

11.
王春菊 《考试周刊》2011,(86):52-53
朱绍禹先生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问题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始终,是‘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基本保证,是‘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条件。”张楚廷先生说:“教学,从根本上说,是思考着的教师引导着学生思考,又让思考着的学生促动教师思考。而在这一过程中,问题是最好的营养剂。”可以这么说,设置有效的问题,是引导学生开启思维,走进文本,去体验、感悟、想象、探究.达成教学任务,提高语文素养,实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有效且重要的手段。那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认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宋志伟 《考试周刊》2014,(31):40-4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逐渐走进学校、走进语文课堂,以生动鲜明的教学特点,让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更鲜活,教学内容更丰富多彩。多媒体参与课堂教学,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最大限度地激情引趣、启发诱导、释疑解难,对活跃课堂气氛、丰富教学手段、增加课堂内容、开发学生智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教师要创设让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生积极互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要让这一理念走进课堂,必须要让语文课堂充满乐趣,绽放异彩,焕发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4.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建立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能够使语文教学在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促进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生活化的教学理念的建立,也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教师要将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让学生走进课堂,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理念下去学习语文知识。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呢?本文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是关注学生生命健康成长的过程,语文课堂是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定基础的课堂,语文教师是美化学生生命的天使。要让语文课程成为为学生生命奠基的课程,就必须让学生走进语文教学的乐园,让语文课本不再成为课程资源的神话,让学生生命在语文课堂中增值,让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超越自我。  相似文献   

16.
教学互动是课堂上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以及学生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课堂交往活动。教学互动场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交往,使教学在互动、互促中产生群体的动力,让学习者形成自组织,自我构建,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在群性相融中、个性完善中形成良性循环,在和谐、合作、共创中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7.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各种教学媒体手段也逐步走进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很多优质的教学资源不断充实着语文课堂。在这样的课程背景下,我们语文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模式,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南,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作用,优化教学资源,转变教学模式,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提高语文素养,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育就是对人的教育。学生是生长着的生命的存在,应从人文的高度对其生命发展加以关照。也只有让真情走进语文课堂,才能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9.
东立佳 《新疆教育》2012,(19):84-84
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无论语文教学被注入什么样的新精神,有一点是不变的,就是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务实是课堂教学的手段,高效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如何构建务实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呢?这既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从教师的素养上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着、感动着、快乐着、收获着;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放飞思想、张扬个性、形成能力;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融入智慧、生成智慧。  相似文献   

20.
当前教育尚未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课堂教学关注学科、忽视学生的情况依然存在.学生过多的是模仿、记忆,很少有表现的机会.在这种教育中,体现了教师的绝对权威,却没有了民主;在这种教育中,追求着升学率,却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鉴于此,新课程倡导一种新的教学理论:让交往与对话走进教学.交往教学论以“教学过程是一种交往过程”为基础。着眼于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往关系,强调学生个性的“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