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来函照登     
《中国典籍与文化》编辑部:1996年第4期上胡海帆先生的《北大图书馆金石拓片特藏及其整理工作》,是篇有用的文章,缺点是所用“版本”一词欠妥当。“版本”习惯只用在书籍上,如某书有宋刻本、元刻本、清嘉庆刻本、民国商务印书馆铅印本,便可说此书有四种版本。碑刻的不同拓本则不能称为不同的“版本”,如某馆收藏有某碑的宋拓本、明拓本和清光绪时拓本,就不能说收藏了此碑的三种版本,而只能说收藏了三种拓本。如果还收藏了此碑的翻刻本,仍只能说有三种原拓本和一种翻刻本,不能说有此碑的两种版本。胡文“版本多”,“版本全”,以…  相似文献   

2.
藏书家藏书很讲究版本。版本具有多种含义:一种是指书的印刷,如木刻版、石印版、珂罗版、铅印版以至拓本、抄本等,都可称为版本,这是比较容易了解的;另一种是指成书和刊印于什么年代,如宋版、明版,又有官刻本、坊刻本、私刻本、初刻本、仿刻本等,其中还有由谁校勘而刊印的,它的各种版本的优劣比较和学术价值如何等等,这都是藏书家们值得毕生研究的一门学问,如果藏书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学问、为学术铺路开道的话。  相似文献   

3.
"版本"现为一词,指同一部书因编辑、传抄、刻版、排版或装订形式的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的本子.①"版"与"板"古通用,故"版本"又写作"板本."在最初,甚至"板本"比"版本"更为通行,以后,两种写法并行不废,而意义无别.时至今日,台湾学者屈万里、昌彼得所写的一部著作,名字还叫《图书板本学要略》.②"版(板)"与"本结合这一词,本是雕版印刷术发以后的事.其最初的含义是指雕版印刷的书籍,以区别于前此的手写本古籍.  相似文献   

4.
中际 《中国编辑》2004,(4):92-92
监刻本亦简称监本,指历代国子监刻印的书本。经厂本专指明代经厂所刻印的书本。内府刻本所谓内府刻本,并不专指由内务府各监所刻的书本。历来在运用内府刻本这个称谓时,都是指中央各部院衙署和内廷各部门所刻的书本,或者指官刻本中,属中央国家机关所刻的那一部分书。  相似文献   

5.
"翻刻宋本"指刻书者以宋本为依据所进行的版本复制活动,包括被明清藏书家、版本家视为"翻刻本"、"覆刻本"、"影刻本"、"仿刻本"及"重刻本"的刻本。翻刻宋本概念的产生有其过程,并从一个侧面体现了版本递藏、研究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张丑《真迹日录》一书在习见的清鲍廷博刻本一系之外,还存在一种清抄本,在收录条目、内容顺序和具体文字上都与通行本有很大的差别。这种清抄本的作者是否同为张丑也存在争议。通过较全面的版本调查,本文梳理了《真迹日录》的版本源流,指出这种面貌特别的清抄本为习见本的重编本。  相似文献   

7.
善本浅谈     
在我国众多古籍中,何谓善本书?依我的看法,凡是好的版本均可称作善本。善在何处?善在不失原编著书的面貌。若讹误字句连篇,年代虽远,也不能作普本书。它的定义是:凡是古书、旧抄本、刻本,没有缺卷短篇,无讹文、错字,刻写具精,与原本无差异的叫善本书。可是善本的标准由于过去各藏书家著录收录范围不同,著录标准也不一。善本始于汉代。因为当时书籍没有印本,因称之为“善本”。旧刻本、精抄本、精校本、手稿、  相似文献   

8.
《语石》的版本已经有很多,但原刻本仍然是迄今为止准确度最高的文本,后来各本与原刻本相比,均有新的讹误。美中不足的是,原刻本也存在文字缺讹的情况。本文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原刻本所涉及的传世文献、碑石拓片等材料,对《语石》原刻本进行订补,希望为广大《语石》研读者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9.
古籍,通常是指产生于辛亥革命之前、具有古典装帧形式的图书资料,包括历朝的刻本、写本、稿本、拓本等。中国的古代图书典籍有着数千年的发展历史,在这个漫长的过程里,古籍经历了龟册铜鼎、玉版石片、竹简木牍、丝缣帛书等版本时代之后,随着造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现存五代、北宋及南宋迄蒙元时期刻本实物书口版式的梳理,归纳出五代北宋时期刻本不刻鱼尾的书口特征存在五种版式,而此可以作为鉴定北宋刻本或其翻刻本的重要证据.同时讨论了南北宋更替所带来的书籍版式的变化,为认识中国版本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南京图书馆藏明洪武刻本《书史会要》是迄今仅存的几部洪武刻本之一,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与学术价值。因为洪武刻本刊印不精,所以不同批次的印本均有独立的校勘价值,南图藏本对现今《书史会要》的最佳版本逸园影刻本具有很高的参校价值。  相似文献   

12.
自刻本     
《津图学刊》2004,(3):71-71
指历代由作者自己出资或主持刻印的自撰的书本。从出资的角度看,与家刻本性质近似;从所刻书的作者看,则与家刻本截然不同。家刻本的作者范围限于本家族中,自刻本的作者仅指作者自己。自刻本始自五代和凝。五代以后,历代都有自刻本行世。自刻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作者自己,委托书坊或召雇雕印工匠,按照自己的意愿设计版式行款,施刀镌印;一种是不但自己出资,还要自己写样上板,然后委托书坊或召雇工匠刻印。所以自刻本一般都校勘精审,刻印精良。若是作者自己手写上板,就更为珍贵。清代郑板桥号称诗、书、画三绝,他自己写样上板雕印的自著《板桥…  相似文献   

13.
版本指中国的印刷术出现以后刊刻印刷所形成的书籍,出现在唐中后期,兴盛于两宋以后。后人一般将古籍版本按刊印主体分为官本、坊本和私刻本三大类,官本又分为中央和地方两大系统。  相似文献   

14.
出版史话     
《现代出版》2011,(2):38-38
原刻本:据原刻本重印的图书。其中,凡例式、行款、字体依照原刻本摹刻的,称为仿刻本、翻刻本、覆刻本、影刻本;对原刻本内容进行增删校订或添加评注的,则称为增刻本、删刻本、评注本。  相似文献   

15.
<文潞公集>是北宋名臣文彦博的作品集.据宋元以来书目及其他资料的记载,<文潞公集>有宋刻本、明刻本、清四库抄本和民国年间的山右丛书本.本文考述了<文潞公集>的版本源流情况,并对现存各版本进行了考证比较.  相似文献   

16.
小知识     
图书哪些版本有收藏价值一、精印本是指精装印刷或特殊印刷本。如上海译文出版社的朱维之翻译的《失乐园》 ,首次印刷的精装本只有 340 0册。二、签名本有些书本身就是出自于名家之手 ,加之有名人签名留言就更有意义 ,其价值也就愈高 ,如 1991年巴金先生签名的《随想录》编号精书 ,在上海的卖价竟达 1.3万元。三、初版本初版本之书大都由作者亲自监督印刷和校对。历来被版学家所看重。如著名诗人臧克家的第一本散文集《乱莠集》等 ,都已成为收藏界的珍品。四、未裁本。是指书的边缘未经装订工具裁剪的书籍 ,又称毛装本或毛边本。五、港台原…  相似文献   

17.
曹伯启《汉泉曹文贞公诗集》有五部元版传世,历来皆被定为元后至元四年(1338)曹复亨刻本。本文首度揭示五部元版中实存两种不同的版本,论证了其中南京图书馆藏本为后至元四年集庆路儒学刻本,为初刻本,而其他四部为至正年间曹氏家塾的再刻本,纠正了学界长期以来的鉴定错误,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该书版本源流。  相似文献   

18.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南宋拓《道因法师碑》一册,十分珍贵。1987年,北京庆云堂将这本碑帖售予中国历史博物馆,成为馆藏《道因法师碑》中的最早拓本。此册拓本内有清代宋权、宋荦父子、民国时期蒯光典、蒯寿枢叔侄等人钤印共计17枚;清代乾隆时期大臣王文治题跋多则,可谓递藏有序。更为重要的是,这册拓本属于古代碑帖中少有的“赐本”,是清初顺治皇帝赐给大臣宋权的“御赐”之物;民国时期,收藏者蒯寿枢更是带着这册拓本参加了京师赈灾书画展览会,成为古代碑帖参与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例证。  相似文献   

19.
蒙书在中国古代书籍社会中较易为人忽视,却问题颇多。如清代的《廿一史提纲歌》,长久以来都被认为是清代学者李兆洛所著,而经考证,其作者当为上海人李兆六。就版本而言,上海图书馆著录的道光五年江楚书局本实为光绪二十八年刻本,而其同治十年御香书屋本则是乾隆五年御香书屋本的盗版。通过考察还原《廿一史提纲歌》的作者及其生平,可以重现书籍流通中的蒙书盗版行为,进而从书籍史的角度考察清代书籍的作伪现象。  相似文献   

20.
武英殿本《论语注疏》是以明万历十四年(1586)北京国子监刻本的初印本为底本的,其校本有毛本,还可能参考了宋八行本。殿本《论语注疏》新缀入了释文,这些释文应来源于《通志堂经解》本《经典释文》。殿本《论语注疏》的成就和贡献体现在缀入释文、调整体例、附有《考证》、施加句读,尤其是精加校勘、订讹补缺等方面。殿本《论语注疏》是历代《论语注疏》版本中内容最全面、校勘最精善的本子,是古代经疏体系最完善的样态,也代表了清代乾隆初年官方经学的水平。此本的不足之处是调整注疏的起讫语有失当,校改偶有错误和遗漏,释文也偶有错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