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正>王守仁,男,1955年1月生,江苏苏州人,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2007—)、英语文学研究分会会长(2011—2015)、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副组长(2002—2006)、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2006—2017)。1983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外文系英语专业,后考取硕士研究生,师从我国英语界著名学者范存忠先生。1984年赴英国留学, 1988年获英国伦敦大学英国文学博士学位,学成归国后在南京大学任教至今。出版Theatre of the Mind(Macmillan)、《性别·种族·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新编美国文学史》第四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英国文学批评史》(南京大学出版社)、《战后世界进程与外国文学进程研究》(译林出版社)等著作,发表论文150余篇,主持并完成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在内的多项科学研究项目。  相似文献   

2.
张伯伟,1959年1月生,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1982)、文学硕士(1984)、文学博士(1989)。历任南京大学中文系助教、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日本京都大学文学部外国人研究员(1992),韩国国际交流财团特邀研究员(1997),日本京都大学文学院客座教授(2000-2001),韩国外国语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2003-2004)。张伯伟教授现任韩国东方诗话学会理事、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江苏省比较文学学会常务理事。目前主要从事中国诗学和域外汉籍研究。张伯伟教授除了讲授中国文学史、古代文学名著导读、国际汉学、中国文化史专题、古代文论专题和中国诗学研究等课程以外,还从事《中华大典·文学典·文学理论分典》、“韩国汉籍中的中国文学评论资料汇编”、“九至十八世纪域外中国文学研究之研究”和“域外汉籍研究系列”的课题研究工作。曾先后获得南京大学研究生院首届新星科学奖,江苏省第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南京大学青年教师学术研究奖,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优秀古籍整理二等奖等20多个奖项。  相似文献   

3.
<正>钱基博(1887-1957),字子泉,别号潜庐,与弟基厚孪生,钱钟书先生的父亲。民国时期著名的古文学家、文史专家和教育家。他毕生讲授国学与研究国学,先后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北京清华大学、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改名南京大学)、武汉华中大学(今华中师范大学)等校担任教授。其学术著作主要有《韩愈志》、《韩愈文读》、《明代文学》、《国学必读》、《经学  相似文献   

4.
陈书录教授一直致力于元明清文学、中国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在元明清文学创作与理论批评、中国文学与文化交叉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其代表作分别为《明代诗文的演变》(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儒商及文化与文学》(中华书局,2007年版)。《明代诗文的演变》(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学术界对文化问题的研究,给予了特殊的注意。哲学、政治学、文学、历史学、伦理学、社会学等等,各个领域都围绕着文化问题,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和讨论,写出了许多著作和文章,创办了一些专门研究文化问题的刊物,还推出了几套文化丛书(如《中国文化丛书》、《文化哲学丛书》、《中华近代文化史丛书》、《现代思想文化译丛》等),一时被人们称作“文化热”。  相似文献   

6.
享有"第八才子书"美誉的《花笺记》是一部极具文学价值的七言韵文体的长篇叙事诗,成为中国第一部英译的说唱文学。基于《花笺记》的汤姆斯(Peter Perring Thoms)英译本《中国式求婚》(Chinese Courtship)和包令(Sir John Bowring)英译本《花笺记》(Hwa Tsien Ki.The Flowery Scroll),进行比较研究,分析说唱韵语诗体文学早期英译的目的、翻译叙事方式和翻译策略,为中国传统文学及中国文化的输出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正>1.引言近年来,国内学者日益重视翻译史的探讨,相关研究所涉维度更多,对问题的洞悉更深刻。相关的代表成果有:马祖毅的《中国翻译简史》(1984)和《中国翻译通史》(2006),孙致礼的《1949-1966:我国英美文学翻译概论》(1996),方华文的《20世纪中国翻译史》(2005),王克非的《翻译文化史论》(1997),李伟的《中国近代翻译史》(2005),李亚舒、黎难秋的  相似文献   

8.
日前,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公布了2010-2011年版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电化教育研究》排名稳居教育类期刊第四。  相似文献   

9.
人类思想史、文学史上有一个挥之不去、萦绕不休的乌托邦情结。从西方文学的两大渊源“二希”文化(如古代希伯来文化中的先知文学和古希腊爱琴海文化中哲人柏拉图的《理想国》)到古代中国思想文化(如先秦文学、著名隐逸诗人陶渊明《桃花源记》),都可以看到“乌托邦”文学现象及其特征。20世纪西方乌托邦文学传统出现重大变异,产生了以乔治.奥维尔《1984年》为代表的“恶托邦”文学。随着电子传媒时代的来临和赛博空间的生成,“伊托邦”日益成为理论关注和文学研究的新维度。新的社会文化语境必然会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引发新的思考。为此,我们组织了这次专题性的笔谈,以抛砖引玉,引发对此题旨感兴趣的海内外方家的关注和指教。  相似文献   

10.
日前,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公布了2010-2011年版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电化教育研究》排名稳居教育类期刊第四。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评价中心公布的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是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攻关项目,其意义和作用等同于国外的科学引文索引(SCI)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  相似文献   

11.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栏目,是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首批入选栏目。以这一栏目为中心,学报依托海南师范大学省级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坚持走特色化发展道路,积极推进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得到海内外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近年又取得新的成果,不仅发文数量增加,论文的学术前沿性也得到增强,受到学术界和期刊界的热情关注,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2005年,学报学习海外大学学报登载长篇学术论文的经验,用连载的方式发表了杨义先生的近十万字的长篇论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在“本期头条”栏目里,以显著位置转摘。继2004年度有两篇论文入选由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编选、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年度文学评论选》之后,2005年度《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又有两篇论文入选这一权威选本。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等专题一直对我刊给予关注和支持,2005年全文复印了10篇论文,使我刊在这一专题中的全文转载量再一次居于高校学报的前列。下面是论文转载与入选情况:1、杨义《现代中国学术话语建构通论》(《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3、4、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5年第6期转摘。2、赵雷《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历史问题》(《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5年第3期转摘。3、路文彬《小说关键词新解》(《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收入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编选《2005文学评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4、杨迎平、黄忠来《论闻一多戏剧观及其局限性》(《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收入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编选《2005文学评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5、谢冕、洪子诚、杨剑龙、徐敬亚《诗意城市:上海先锋诗歌论》(《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J3《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5年第3期全文复印。  相似文献   

12.
在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刊工程和名栏建设评审的推动下,《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在2004年里坚持走特色化发展道路,依托海南师范大学省级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科,全力建设“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主打栏目,得到海内外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不仅发文数量增加,论文的学术前沿性也得到增强,受到学术界和期刊界的热情关注,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据有关检索机构统计,本栏目2004度的论文,有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人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摘转或全文复印。其中人大复印报刊资料J3(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转载近10篇,在被转载的全国140种期刊中排第5位,在高校学报中居于第1位。更有说明意义的是,由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编选,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2004文学评论》里,也收入了本栏目的论文2篇(本刊是唯一有论文入选的高校学报),其中一篇还曾由著名文学批评家李建军博士等人推介,登上“《文艺报》作品推介榜”,文章被2005年1月8日《文艺报》节选。下面是论文转载与入选情况: 1、李玲《<围城>的男性偏见》(《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新华文摘》2005年第2期摘转;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编选《2004文学评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全文收录。2、陈晓明《现代性之隐忧与多样性方案》(《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新华文摘》2005年第6期摘转;《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2期摘转。3、清峻(郝庆军)《昧于历史与过度诠释——近十年海外现代文学研究的一种倾向》(《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2005年1月8日《文艺报》节选,并列入“《文艺报》作品推介榜”;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编选《2004文学评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全文收录 4、洪子诚《读有关<暗示>的批评》(《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J3《中国现代、代文学研究》2004年第6期全文复印。5、贺桂梅《“再解读”:文本分析和历史解构》(《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J1《文学理论》2004年第6期全文复印。6、杨剑龙《“宁愿和山岩般的命运相撞击”——读胡风<三十万言书>》(《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期),人大复印资料J3《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4年第5期全文复印。  相似文献   

13.
刘绍清主编的《大一这年》,是他继《昭通文学发展道路初探》《中国地方文学发展道路探索》《中国诗散文研究》《中国农村文化扶贫研究》之后主编的又一本地域文学研究著作,系昭通文学发展道路系列研究成果之五。与之前的昭通文学发展道路系列研究成果有所不同,《大一这年》在内容上更加具有独特性,在编选上更加具有创新性,在价值上也具有多重性。《大一这年》艺术地书写了昭通精准扶贫(文化扶贫等)之创举,又突出地展现了昭通地域文学研究的新成果,为精准扶贫提供了成功经验,为大学生教育提供了有效途径,为地域文学研究提供了新样本、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外文学名著导论——一种比较文化的透视》由黎跃进先生主编,新世纪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透视》),在三个方面进行了一种自觉的高难度追求:鸟瞰的高度、分析的方法和独特的结构。鸟瞰的高度,乃是指《透视》从文化的高度来俯视文学——即“文学的文化视野”。文化是人类创造的总和,文学是人类发展到一定的阶段而出现的对自我的审美性观照,是人类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透  相似文献   

15.
<正><正>孔刘辉(1975—),男,安徽南陵人,文学博士,副教授,现任滁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先后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南京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学十、文学硕士、文学博士学位,专业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现代文学思潮、中国现代作家个案、抗战历史  相似文献   

16.
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于2005年12月31日公布了2006年《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名录。《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入选2006年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列入“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类。由南京大学研制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12月,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公开发布了CSSCI(2014-2015)来源期刊榜,《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名列全国高校学报类第3位。名列前10位的高校学报依次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清华大学学  相似文献   

18.
先后获广州外国语学英语语言文学学士,英美文学硕士,英国Lancaster 大学英语系当代文学文化研究硕士及香港大学比较文学(电影文化)研究博士学位现任中国中美比较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广东外国文学学会秘书长、澳门理工贝尔英语中心教授兼中心副主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兼职教授、英语语言与文化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出版物: 英国电影文化专著Technologising the Male Body British Cinema 1957-1987(1999) 主编《新视角:当代文学文化研究》(2000) Decoding Contemporary Britain(2003) 在英国Longman等出版社《今日英国学》、《中国比较文学》、《电影艺术》等杂志发表中、英学术论文30余篇  相似文献   

19.
冀桐:《“父与子”:西方文学的一个永恒母题:从“俄狄浦斯之谜”谈起》(1995.2),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1996.4)索引;《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6.2)文摘。 冀桐:《卡夫卡与传统》(1994.1),《河北师院学报》(1996.2)转载,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1996.6)复印。 王永祥:《信息结构与句法结构》(1995.3),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96.4)索引。  相似文献   

20.
《"人与事"中的文学社群:现代中国文学社团和作家群体文化生态研究》(人民出版社2014年7月版)是杨洪承教授在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流派研究领域中的又一新成果。《"人与事"中的文学社群》以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学社团与作家群体为研究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