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黄河水是我国最重要的水资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黄河水资源的无限索取,使得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河道淤积、河床萎缩、水体严重污染、河口生态恶化等诸多方面。黄河水资源的一系列问题已成为制约流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何对黄河水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和利用成为我们治黄工作长期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受海陆交互作用影响,黄河三角洲海岸经常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及时掌握黄河三角洲海岸冲淤演变,不仅可以深化对黄河三角洲演化规律的认识,同时也为黄河下游水沙调控以及河口大保护战略实施提供科技支撑。本文选取1976—2018年的Landsat长时间序列卫星影像,在海岸线遥感提取,确定陆域面积的基础上,对黄河三角洲整体、北部岸段以及河口岸段分别进行了冲淤演变研究;在分析入海水沙年际及年内变化的基础上,探讨了调水调沙前后,河口冲淤演变与水沙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43年来,三角洲陆地面积呈波动性起伏,总体以淤积为主;河口在1996年以前面积增长显著,多年平均造陆面积约17 km 2/a,之后造陆过程逐渐减缓。②调水调沙后,年输沙量下降速率从0.31亿t/a锐减到0.07亿t/a,最大输沙量减少了79.7%,汛期输沙量减少了74.8%。③随着入海沙量不断减少,水沙过程虽仍直接影响着河口现行流路的造陆过程,但海洋动力作用制约不断提高,河口累积造陆面积与输沙量的相关性由1976—1993年的0.93降低至2002年之后的0.39。总体上,调水调沙工程虽维持了三角洲造陆面积的稳步增长,但长远来看,并不能改变未来三角洲陆域面积趋于减少的事实。  相似文献   

3.
吕合林  马晓明 《今日科苑》2009,(24):148-148
黄河调水调沙使河道不断冲刷,塑造了好的河道形态,达到了预期目的,是黄河历史上所没有的。河道冲刷,同流量水位表现低,也给引黄供水带来不便,引起人民群众不满。正确认识调水调沙对引黄供水工作的影响,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在河口地区,  相似文献   

4.
江恩慧,女,1963年生,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任国际大坝协会泥沙专业委员会主席、水利部黄河泥沙重点实验室主任、黄河泥沙处理与资源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等职。主要从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研究,在动床模型相似律、黄河下游防洪及河道整治等方面取得多项突破,相关成果在黄河治理开发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为确保黄河岁岁安澜和黄淮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国际合作项目、“八五”至“十二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水利行业公益专项、重大创新基金项目等120余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有30余篇被SCI、EI检索;出版专著13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河流时空自塑模型”(专利号:ZL200910177289.3)、“高含沙洪水揭河底模拟试验方法”(专利号:ZL200910177288.9)等10项,获实用新型专利“高含沙洪水揭河底模拟实验用胶泥块的制作装置”(专利号:ZL201220014995.3)、“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三级流路塑造坝系统”(专利号:ZL200920217653.X)等9项,获软件著作权1项;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20余名。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  相似文献   

5.
利津黄河公路大桥所处河道相对弯曲狭窄,两岸工程相对较多,历年洪水期间,均属重点防守的河段之一.该桥的建成运用,对整个河口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但从黄河防洪方面来讲,大桥运用三年以来,对附近河段的河势变化、河道行洪行凌以及防洪工程安全等方面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据此,本文主要对影响的成因加以具体分析,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确保黄河防洪安全,同时也给大桥将来的安全运行创造有利条件,使其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黄河调水调沙期间的湿地水质监测数据,将铬和镉确定为黄河三角洲湿地水体重点的重金属污染物,同时将石油类、COD、矿化度确定为重点污染物,从而为湿地水体的污染治理提供了技术依据。在湿地监测和保护领域起到了技术引领和示范作用。如付诸现实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黄河三角洲陆海统筹可持续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学工  梁泽  周鑫 《资源科学》2020,42(3):424-432
配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本文对黄河河口三角洲的发展进行了以下探讨:首先,进行地域结构研究,依据区域特点和发展战略,确定进一步发展的突破点是陆海统筹。第二,进行陆海一体的国土功能区划分,将研究区划分为不同程度的开发与保护功能区,分区跨海岸线联通陆海,便于实施和管控。第三,在陆海统筹、联动发展方面,从几个典型问题入手研究统筹措施:①海港系统:以港口为节点,使陆路运输和海上航运实现陆海联动、以港兴区、完善通道和拓展腹地;②渔业统筹:构建海洋渔业的分带布局,提炼海水与淡水高效生态渔业模式,以及范围和涵义更广的陆海联动;③生态环境:包括陆海一体生态保护,陆海环境同治,以及海岸带防护和减灾系统。作为黄河流域整体系统的组成部分,黄河三角洲既要与流域联动,又要因地制宜,通过陆海统筹,实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黄河下游悬河段断流对沿岸地下水影响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河下游悬河段地下水系统分布面积29288.27km2,含有两个含水层组.浅层含水层组赋存潜水和微承压水,中深层含水层组赋存承压水;并对含水介质结构、边界条件及地下水流态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水文地质概念模型,构建了三维地下水流数学模型.通过对数学模型的识别和验证,进行了悬河段地表水、地下水转化关系的模拟研究:预测了黄河下游在不同的断流时间和断流河段长度下,黄河侧渗量的变化趋势.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花园口站-河口段全年断流时,黄河悬河段无侧渗补给;断流300天时,黄河全年侧渗量为2.98×108m3,较现状年侧渗量减少了52.25%.夹河滩站-河口段全年断流时,黄河全年侧渗量为1.6×108m3,较现状年侧渗量减少了74.4%;断流300天时,黄河全年侧渗量3.46×108m3,较现状年黄河侧渗量减少了44.5%.泺口站-河口段全年断流时,黄河全年侧渗量为4.83×108m3,较现状年黄河侧渗量减少了22.58%;断流300天时,黄河全年侧渗量为5.17×108m3,较现状年黄河侧渗量减少17.06%.利津站-河口段全年断流时,黄河全年侧渗量为6.15×108m3,较现状年黄河侧渗量仅减少1.5%.上述研究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黄河水量人工实时调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河道的治理工程针对水利工程开发产生的污染性问题,提高了污水的处理效率和重复利用了水资源.生态水利在满足水利工程供水、防洪、发电、航运等需求基础上,健全了河道生态系统水体和生物群落的互存关系,提高了河道的自净能力,因此已经开始应用到河道治理工程当中.本人将在分析传统水利工程对河道生态系统影响的基础上,提出河道治理保护和恢复河道生态的功能,引入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重要性,并提出具体的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10.
黄河源区生态保护与草牧业发展关键技术及优化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源区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和草牧业生产区,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改善当地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综合影响,20世纪70年代以来黄河源区草地生态系统发生严重退化,对源区草牧业生产、区域生态安全和中下游地区可持续发展造成一定影响。2000年以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黄河源区生态环境质量得到逐步改善,但草地退化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本文系统梳理了高寒地区草地生态保护与草牧业发展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凝练出区域适宜的黄河源区草地生态保护与生态草牧业发展技术体系,基于草畜资源优化配置建立了区域功能耦合发展模式,结合案例分析了相关技术的应用效果,并对源区退化草地管理与生态草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上述工作对推动黄河源区草地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屈宏  徐文萍 《内江科技》2012,(1):147-148
根据岩心、测井、录井等资料,对高邮凹陷真武-曹庄地区戴一段的沉积相类型、展布特征等进行研究。通过沉积构造和沉积序列等方面的特征说明本区发育河流和湖泊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三角洲体系沉积体系,包括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泥三个亚相,有利油气储集的沉积微相类型包括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等。根据分流河道砂体的分布形态,将三角洲的主要骨架砂体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分为条带型和网状型。总结并提出了三角洲沉积体系模式,沉积微相分布受控于基准面旋回及其在旋回中的位置,网状型沉积微相分布模式发育于基准面下降到最低点,而条带型沉积微相分布模式发育于基准面上升降段。  相似文献   

12.
针对HLQ油田下干柴沟组含油砂体厚度薄、横向变化快,井间产能差异较大,油层分布规律不清晰的问题,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建立研究区目的层的高精度层序地层对比格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各小层的沉积相分析,总结沉积体的演化规律,指导后续的勘探开发。研究区主要储层砂体沉积类型为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和远砂坝。不同类型的砂体由于其形成环境不同,其物性和分布有较大差异。沉积微相明显地控制着储层的物性和平面展布。从整个层系看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始终控制着剩余油储量,为挖潜的重点目标。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黄河三角洲湿地局部的重金属富集,黄河上游和自然保护区内部可能发生的突发污染事件,通过自由基共聚制备合成了CSAX-PSAF-纳米二氧化硅复合絮凝材料。通过该复合絮凝材料和常用絮凝材料去除污染物的对比实验,表明该复合絮凝材料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常用絮凝材料,表明该复合絮凝材料的研制取得了成功。在湿地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起到了技术引领和示范作用。如付诸现实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4.
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开始逐渐的对生态环境有了一定的重视。目前,生态保护的理念被应用于各行各业的发展设计当中,而生态河道整治规划设计的目的就在于使河道能够满足防止自然灾害的基础功能上,对如何使河道的生态环境得到健康的保障进行研究,从而达到维护河道的生态平衡,保护河道的生态功能的目的。因此,本文就对河道整治规划设计当中的生态理念进行研究和分析,为恢复河道生态系统提供可行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的推进使得我国的水文生态受到极大的影响,以往清澈的河水变得污浊不堪,原本植被茂密的河道变得寸草不生,鸟语花香成为了蚊虫乐园,以牺牲生态环境而带来的城市化发展自然是极不可取的,城市的建设与生活也是离不开河流的,因此我们必须对河道的生态进行保护,对这些已经被破坏的河道生态进行治理从而使得其恢复本来的面貌。但是对于城市河道生态治理是需要一定技术手段,将通过对城市河道生态治理技术手段进行分析,从而让大家对于河道生态治理技术手段有着更加深刻地理解。  相似文献   

16.
探讨河道的生态治理以及生态保护问题,具有很大的必要性。结合实际,针对生态河道治理措施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我国幅员辽阔,河流众多,中小河流不仅占河流总数的大部分,且以错综复杂的态势分布在祖国的各个区域。由于地形、地貌、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巨大差异,给中小河流治理工作带来诸多困难和挑战。综合中小河流分布的现状和特点,水利工作者要能够通过合理选择岸线布置,明确岸线防洪标准;加强河道清淤疏浚,巩固河道护岸生态;维护河道水域环境,提高民众护水意识等措施,做好新生态形势下的中小河流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在堤防工程保护范围内,依据绿色发展理论重新检视堤防河道工程范围内水土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方式方法,并采取得力措施纠正违反绿色发展规律的现象和行为,将会更好地促进绿色堤防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对牡丹江市近年河道管理工作的实践,分析在涉河违法案件总体呈上升的趋势背景下,就如何做好河道保护管理工作,探讨现行河道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切合本地实际、完善本地河道管理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顺应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压体现。河津市梯子崖段沿岸发展较为滞后,交通条件较差,沿岸人民群众出行、生产、生活、就医、上学等相关问题比较突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出行不便。便民交通码头的建设,将有效改善河津市黄河沿岸群众的出行条件,方便晋陕两省群众之间的来往交流,为改善黄河两岸生产生活条件,加快黄河两岸人民群众脱贫致富步伐,改善民生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